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2025年8月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5-08-01 10:12:38   索引号:   文号:   来源:曲靖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近日,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林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和有关领域专家,对8月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综合分析认为:预计8月份我市平均气温19.9℃,较常年同期略高;平均降水量153毫米,较常年同期略偏。主要有4次较强的降水天气过程,大致出现在:7~8日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12~14日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19~21日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27~29日有中雨,局部大雨。8月份仍处于主汛期,强降水集中,叠加前期降水影响,极易引发洪涝、城市内涝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需重点防范,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仍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气象干旱,需做好旱涝并存、旱涝交替的防范工作。8月份是主汛期的最后一个月,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抓住有利时机做好库塘蓄水工作,实现了防洪、蓄水等多目标共赢。8月份易发局地强对流天气,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高,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对城市运行、乡村安全、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形势预测。曲靖市属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环境脆弱,时值“七下八上”地质灾害防范关键期,需注意防范降雨天气诱发地质灾害,属地质灾害高发期,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易发区有会泽县-沾益区德泽一带,宣威市东北、东部-富源县-罗平县北、西北部一带。尤其是陡坡陡崖下、沟口、沟边、谷地内的村镇居民区危险性大,公路(铁路)沿线、水电开发建设区、矿山开采区等人为活动较强烈的地段,属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较大的县(市、区)有会泽县、宣威市、富源县。

(二)水旱灾害形势预测。结合前期主要江河来水及后期降水预测,预计8月份曲靖市主要江河来水整体正常至偏多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江河均有明显涨水过程,但出现超警戒水位的可能性不大。主汛期出现单点性、区域性极端强降水的风险较高,洪涝灾害可能偏重发生,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三)林草灾害形势预测。受气候影响,灾害性天气频发,加之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健康状况欠佳,林木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森林资源和新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纯林面积和园林树种的增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诱因增多。加之经济和贸易活动日益频繁,物流激增,使检疫检验工作难度加大,有害生物入侵传播扩散的风险成倍增加。

(四)城市防汛形势预测。8月份我市局地受暴雨、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排水沟渠及管道的排水压力增大,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点防范短时强降雨造成的城市积水内涝灾害。特别是城市下凹路口、低洼地区、建筑地下空间的出入口、通风口等重要点位可能会出现雨水倒灌问题。

(五)道路交通灾害形势预测。当前进入“七下八上”,处于防汛关键时期,单点性、区域性强降水发生频率较高,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道路运输、路网保通带来较大应对压力。由于全市在建公路多处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且在建高速公路桥隧比高,隧道工程面临断层塌方、突泥涌水、软岩变形等多重风险,突泥涌水、坍塌等事故风险增高。

(六)农作物灾害形势预测。据预测,8月份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将面临大风、强降雨、渍涝、冰雹等灾害风险;由于田间郁闭阴湿导致农作物烂根枯萎,且境内虫源基数高、境外虫源迁入量大等利于病虫害发生,预计秋粮病虫害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水稻“两迁”害虫偏重发生,稻瘟病存在中度以上流行风险;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玉米蚜虫和玉米锈病偏重发生态势明显;马铃薯晚疫病偏重流行,局部地区存在大流行风险。

二、对策及建议

(一)切实加强统筹协调,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当前处于“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多地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各地各部门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总理批示要求,进一步安排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严格落实“1262”预警响应联动机制,细化工作举措,保持应急指挥体系处于激活状态,以举措的确定性应对灾情的不确定性,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二)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各地各部门要做好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薄弱环节查险排险工作,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巡管,紧盯高边坡公路、在建工地和工棚、山区民宿等重点区域和部位,加强河道堤防、水库大坝等隐患排查和巡查防守,旅游景区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风险,努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三)强化监测预警联动,做好应急防范应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排查辖区“老、弱、病、残”人员、留守儿童、外来人员、风险隐患点受威胁群众等重点人员,建立台账,落实转移包保责任人,及时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坚决避免人员伤亡;气象、应急管理、交通运输、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要加强联动,紧盯极端强降雨天气,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城市暴雨积涝等应急防范应对工作。

(四)加强应急值班值守,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及时、准确报告,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等情况;要加强力量统筹和重点部位力量调派,提前预置应急抢险力量,确保遇有突发险情,科学高效处置;备好保障物资,特别是叫应后要持续跟踪基层防范应对措施落实情况,确保灾害发生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