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曲靖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5-05-07 15:23:26   索引号:   文号:   来源:曲靖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作用不断显现,有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基地推动、龙头拉动和合作互动效应,做大做强当地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县、村、项目。

一是2024年,曲靖市在研乡村振兴科技专项创新县建设项目2个(宣威市、会泽县),其中宣威市成功实施了“高原特色种业创新与示范”“宣威火腿加工与品质提升”等四项重大科技专项,组建了由农业、食品科学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全年累计培训农民超过4100人次,脱贫户户均掌握新技术1项。推广新技术、新品种46余项,申请专利48项,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7710亩,建立标准化绿色栽培技术示范基地6900亩,辐射带动种植面积6.2万亩,完成了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肥料累计制售推广3万吨,辐射宣威等地烟草、中药材、蔬菜、水果、花卉种植面积3万亩。会泽县以种植规模全国第一的夏季草莓产业、存栏量全省第一的肉牛养殖产业和高原特色盐水石榴产业为核心开展创建的6大课题,均有序正常开展。

二是2024年,在研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村建设项目7个(宣威市、会泽县、麒麟区、沾益区、富源县、师宗县、陆良县),涉及草莓、石榴、肉牛、生猪、玉米、马铃薯、花椒、辣椒、桑蚕、稻米、人参果等产业,所有课题均顺利有序开展。其中:宣威市今年推广白及种植面积新增3000亩,良种覆盖率92%,新增产值1800万元,全市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达6000亩,带动农户数62家,带动农民增收额31万元。开展技术培训2期,培训人数近200人次。麒麟区茨营社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村,2024年度完成蚕桑生产产值1136.48万元,带动农户900户,贫困户20户,带动脱贫户增收29.09万元,户均增收1.45万元,筛选优质果桑品种1个,桑园绿色种植高效种植技术规程1项。

三是2024年,在研乡村振兴集成示范项目富源魔芋、陆良食用菌、麒麟区蓝莓、会泽荞麦、师宗柠檬、沾益滇黄精、宣威马铃薯等9个项目,均顺利有序开展。其中:陆良特色食用菌菌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选育中菌黄金针1号等5个特色食用菌菌种,形成榆黄蘑菌种技术规程等5项技术规程,建设特色食用菌优质示范基地3个,配套完善食用菌优质菌包生产线1条,带动农村合作社3-5家,推广应用3-4个示范片,每个示范片500万包以上。培训农民2600人次,带动800户以上农户栽培生产,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

(二)科技服务人才体系基本形成,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市科技局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组织科技特派员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成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让科技队伍成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是2024年,全市有效服务期内有6个科技特派团102名团员(即:会泽县高源特色农业产业科技特派团、麒麟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科技特派团、沾益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团、富源县魔芋产业科技特派团、师宗县优质水果产业科技特派团和罗平县油菜产业科技特派团),特派团成员下沉一线、认真履职,发挥专业带动作用,通过品种技术引进推广、乡土人才培养帮带、技术瓶颈集中攻关等“问诊把脉”“对症开方”,为产业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全市科技特派团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3场次,覆盖20个乡镇,带动农户742户,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在企业与农民之间架起桥梁,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帮带模式,培养产品推广、市场营销等专业化人才队伍,促进农业产业增收。

二是2024年,认定科技特派员192名,有效服务期内480余名科技特派员。引进项目10个,引进资金577万元,引进新品种100个,推广新技术86项,创建设绿色品牌17个,转化应用科技成果17项,帮助增收520余万元,开展各类培训班149场,培训种养业技术骨干600余人,培训农民3200余人次,带动农户1万余户,实现科学实用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服务指导、贫困劳动力技术培训在贫困村和产业集中点位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2024年,认定“三区”科技人才112名,开展相关新技术、新成果应用示范,各类培训班57场,培训农民、基层科技人员1700余人次,建立示范基地130余个,示范推广面积75万亩,帮助农民增收110余万,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科技新活力。

(三)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等方式,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充分发挥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作用,探索出一条“强化科企融合对接、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围绕实现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资源集成目标要求,宣威创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宣威、马龙、罗平、沾益创建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为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了肥沃的“土壤”,目前四个园区共集聚农业科技型企业60余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8户,实现年产值20亿元。

二是创新创业成效明显。切实加大“星创天地”建设力度,聚集科技、人才、信息、政策、金融等资源,面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复转军人,在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提供专业性强、特色鲜明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创新创业孵化和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目前已创建省级“星创天地”34家,数量居全省第二,新增2000余工作岗位,直接带动200余名返乡农民及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推广融合度。加快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建设步伐,把农业科技推广有机融合于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加强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把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精细加工,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产品。支特和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销售“网红”,引进培育一批优秀农产品销售企业,扩大农产品销售网络,增强销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