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曲靖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盘活全市乡村学校撤并后闲置资源的提案》(第103号),交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建设全省教育次中心和现代教育体育强市目标任务,深化教育体育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市教育体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依法依规推进闲置校产资源整治工作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同时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的也不断发生变化,全市各县(市、区)加快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校(校点)逐步进行整合,部分中小学出现了校产闲置的现象。曲靖市高度重视闲置校产资源整治工作,按照《云南省加强中小学区域调整后空置校产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工作要求,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将闲置校产优先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学前班等学前教育。一是遵循优先用于发展教育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优化盘活资源,实现闲置校产“二次投入教育”,确保闲置校产对促进教育发展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根据闲置校产的区域位置、历史沿革、规模结构、质量数量等具体情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方式,合理调剂资源,促使空置校产得到最佳合理利用。
二、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按照《关于全市教育事业“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学校(含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含幼儿园)布局,促进教育资源配置与学龄人口变化和城乡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制定中小学校空间布局和结构布局,满足教育公平、普惠发展需要。市教育体育局牵头制定了《曲靖市区域教育中心建设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要求各县(市、区)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空间布局和常住人口规模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加强主城区幼儿园建设,整合农村义务教育撤并校舍(完小、校点),增加农村公办园数量,最大化发挥资源效益。
三、严格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撤并
全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审慎撤并农村中小学。对于在校生及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除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在不造成学生辍学的前提下,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按照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审慎撤并。对于规划撤并的学校(校点),设置1年至2年过渡期,根据实际学生数量优化安排,确保适龄儿童不因上学困难而辍学。对于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复办学的,严格按程序恢复。
四、持续加强闲置校产排查整治
近年来,全市多次开展乡村学校空置校产排查整治工作。对全市教育系统空置校产进行认真排查,并督促各县(市、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适龄儿童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对撤销学校校产处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撤销学校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规范处置。
五、采用多种方式推进闲置校产资源再利用
全市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国家所有、分级监管、单位使用”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属地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结合各地实际,综合采用拆除报废、土地置换、代管使用、政府储备等方式,遵循“保护+盘活+利用”的思路和科学合理管理使用的总体要求,报当地人民政府统筹,有关部门依法依规管理,共同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后空置校产排查整治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闲置浪费。近年来全市中小学因学校撤并等原因,闲置学校(含教学点)540余所,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利用多种方式盘活利用闲置校产,其中378所属地村委会代管使用、3所集中办学、6所出租使用,3所校舍因鉴定为危房被拆除、151所暂时闲置。
六、全力做好中心城区小学学位保障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数量不断增加,中心城区学位不足矛盾逐渐凸显。2023年4月,市政府成立了曲靖市中心城区小学学位保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市教育体育局,实行“一周一会议、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等制度,及时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强化督导,督促麒麟区、沾益区等部门加快推进新建学校项目建设,动态跟踪项目进展,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小学学位保障工作。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吸纳你们的意见建议,科学应对乡村中小学撤并后产生的问题,合理利用好撤并闲置校产资源,切实改善全市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20日
(联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三科 联系电话:0874—312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