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曲靖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提案》(第160号),交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统筹指导,完善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强市。建立了市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曲靖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联盟、智库,在全省首家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建成曲靖市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统计和教育教学质量BI大数据平台,将中职学校数据导入平台,诊断出中职学校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适时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问题,指导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引导和鼓励中职学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二)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两翼”建设。由教体、人社和曲靖经开区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方案》,成立政校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职责,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政校企交流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建立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库和企业需求信息库,推动校企供需有效对接。目前正积极向全市推广该模式,不断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政校企交流长效机制,推动校企深度合作。2023年,由市政府统筹,市直有关部门参加,依托曲靖经开区,在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曲靖市域产教联合体,在曲靖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曲靖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随后陆续成立了多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曲靖市域产教联合体被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评选。在曲靖经开区、马龙工业园区分别加挂曲靖市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公共实训基地牌子,推动各职业院校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互动融合,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三)勇于探索实践,打造特色品牌。多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凝心聚力、加快发展,曲靖职业教育探索实践出了“校校互动、校地互动、校企互动、校园(区)互动、校城互动”和“人才同育、专业同建、课程同构、实训同创、资源同享”的“五同五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起了市长—县长—局长—校长—厂长“五长联动”及产业—行业—专业—企业—就业“五业互动”的工作机制。基本构建起以市、区两个职教园区为龙头,市、县、乡、村、校“五级互动”的现代职业教育网络,全力以赴推动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基础实、结构优、发展快、质量高的良好格局,有力助推了曲靖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2次在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上就曲靖职业教育模式作了交流发言。
五同育人:一是人才同育。积极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市属职业院校全面推行“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现代学徒制,并全市推广。二是专业同建。引导职业院校重点设置面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新专业,推动校企共建专业、共同招生、共促就业。三是课程同构。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及市场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实训同创。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充分利用企业资本、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源,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创”一体化发展。五是资源同享。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推行师资互培互派,共享实习实训场地、设施设备、技术和信息等自身优势资源,实现合作双赢。
五互动:一是校校互动强生源,增强吸引力。引导和鼓励中职学校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支持联合办学,强化中、高职教育互动,争取“3+2”“3+4”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成功创建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职业教育发展智库、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凝聚力、吸引力。二是校地互动强服务,增强支撑力。全市中职学校依托特色专业对接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近年来,全市中职学校每年面向社会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次,年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0余万人次;曲靖农业学校创办了全省第一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三是校企互动强就业,增强影响力。积极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范围拓展到全国近20个省(市)和东南亚地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曲靖走向全国、促进招商引企的一张靓丽名片。四是校园(区)互动强发展,增强竞争力。各职业学校始终聚焦园区产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积极探索产教研一体化发展,为园区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曲靖职教中心7所院校全面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省内外70多所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与省内外27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人才供求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实习、科研和就业基地;麒麟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前校后厂”模式,推行“五转变五结合”(校长变厂长、老师变师傅、学生变学徒、课堂变车间、作业变产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办学新理念,并成功引入20余家知名企业,积极打造“专业+实业+产业”的办学模式和“科研、教学、生产、实训”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通过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的互动发展,全市职业院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市共有7所学校先后进入全国1000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行列(云南共有28校,占全省四分之一)。五是校城互动强保障,增强推动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深化“校城互动”发展模式,大刀阔斧办职教。投资31.96余亿元建成占地1726.98亩、能容纳10万名学生、集产学研工为一体的曲靖职教中心,投入10余亿元建成占地1164亩的麒麟区职教中心,南北呼应、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023年9月省级推荐曲靖申报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并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你们的意见建议,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蓝图,围绕全链打造产业集群,不断延长和完善产业链,为企业、职业院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学校强化师资队伍、实训、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鼓励学校、企业通过人才共育模式,为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双师型”教师实践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水平,把学校办成企业的培训基地。加强对产教融合工作的指导、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完善政府、企业与职业院校的长效沟通交流等机制,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工作,促进社会就业,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20日
(联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三科 联系电话:0874—312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