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6号提案办理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24-10-20 09:48:00   索引号:   文号:曲政函〔2024〕421号   来源:曲靖市人民政府   

民革曲靖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106号),交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曲靖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打造云南省先进制造基地目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发展,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致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发展持续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11月29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要求全市要锚定发展目标,推进“七大攻坚行动”,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2024年8月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先祥专门听取了市工信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专题汇报,9月26日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动新型工业化再掀新高潮。

(一)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曲靖市始终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放缓,工业投资大幅回落,全市工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建立工业经济稳增长“三项制度”,加紧加密运行调度,认真剖析困难问题,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每月形成工作专报,建立“问题收集、分类交办、协调会商、跟踪整改”工作机制,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24年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

(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坚持全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发展。积极参与产业转移发展对接、重点产业宣传推介及各级招商活动,2024年1—7月,全市新招商签约制造业项目42个,拟投资477亿元。其中大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建成投产,产业链不断延伸,集群效应更加凸显。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绿色硅光伏产业集群获评云南省优势型制造业集群。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有机硅产业集群获评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目前全市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6个(国家级2个、省级4个),培育形成云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并重,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双友钢铁、天高镍业、黑金能源、大为制供气、麒麟煤化工等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集中要素资源发展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光伏、绿色铝精深加工、有机硅新材料、稀贵和液态金属等新兴产业,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1—7月,全市传统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微幅增长0.4%,新兴产业增长18.3%,其中绿色硅光伏产业增长31.3%、新材料产业增长17.5%,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8%、17.2%,分别高于规上工业16.2、15.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10、8.5个百分点。

(四)数实融合持续推进。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力提速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底,曲靖市累计建设5G基站7632个,县城以上主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98.6%,全市所有园区覆盖率达100%。晶澳科技“5G+AGV”物料自动运输、陆良蒙牛“5G+智能工厂”等项目,为全市企业“两化融合”树立示范,不断丰富5G融合应用新场景。云南众合硅基和云南驰宏锌锗2个项目获评国家级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3个项目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8个项目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三化”改造示范项目,6家企业获评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积极推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申报创建,全市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2024年曲靖市润阳世纪光伏、曲靖亿纬锂能、曲靖晶澳光伏3户企业被认定为云南省“灯塔工厂”培育企业。

(五)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曲靖市支持和促进重点产业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多方共建共管共享协同创新。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众创空间6家、星创天地5家,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64个,共建产业学院7个、产业研究院5个,校企合作开设专业115个,高新企业达183户、省市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12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推动行业头部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盟,共同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曲靖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差距和弱项短板,比如重点产业链“集而不群”,产业间关联度较小,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还有差距;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进展较慢,顶级创新平台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以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光伏为主的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2.3%,占比低,产业结构与打造先进制造基地还有差距。下一步,曲靖市将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高质量打造云南省先进制造业中心。

二、下步工作打算

曲靖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省和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要求,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形势,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按照“五个高于、两个提升”工作要求和“构二破三”“调二提三”的工作理念,做实“两图一谱三库六清单”,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钢铁和有色金属、高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绿色能源、烟草5个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5+3”转型升级工程,塑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度挖掘绿电新价值,加快塑造“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以绿色能源为牵引,持续推动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3个新兴产业补链强基、延链扩容、强链突破,着力打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实施“3+2”集群发展工程,激发新兴产业新动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4个新赛道产业,瞄准风口产业,积极谋划氢能和储能、智能制造和循环制造、低空经济和智慧物流、合成生物和生物育种等4个细分产业发展,实施“4+4”创新培育工程,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二)加强产业集群培育。一是壮大集群发展项目规模。加强产业集群重大项目谋划,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生产力布局,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全面落实大招商工作机制,深入研究产业细分领域,找准关键环节,落实落细“两图一谱三库六清单”,持续开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活动,鼓励集群企业扩规增产发展,加快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产业链基础能力升级项目,推动产业链扩集群、上规模、大发展。二是提升集群发展质量。推动集群企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融合方向迭代升级,不断提高集群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推动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光伏、绿色铝精深加工、有机硅产业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国家级。三是优化集群发展生态。聚焦产业链布局供应链,强化应用牵引、推动供需匹配,鼓励集群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上下游企业技术交流合作、产品供需对接机制,打造产业链企业稳定配套联合体,提升集群产业链和供应链配套能力。培育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供应链金融、检验检测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三)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一是推动制造业数实融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5G+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5G融合应用,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积极推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和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申报创建工作,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方向,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二是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龙头骨干企业示范,注重主导产业链式带动,推动智能制造提速扩面。实施一批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发展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工厂,持续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进隆基“灯塔工厂”建设,加快晶澳、德方纳米等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曲靖经开区“智慧园区”平台建设,以数字赋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度挖掘绿电新价值,开展制造业产品绿电溯源和碳足迹核算。坚持工业优电优用,积极推动“绿电+先进制造业”发展,强化度电增加值和绿色低碳发展导向,推动电力供应向度电增加值高的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倾斜。加快零碳工厂示范建设,推动碳捕集制甲醇和工业废水制氢,提升磷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废旧回收循环利用基地建设。

(五)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一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创建国家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走“专精特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按规定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二是积极搭建创新研发平台。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积极推进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加强创新研发合作,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新型创新研发机构,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三是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加快推进光伏和新能源材料产业研究院等7个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科研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绿色能源产业学院和先进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前沿领域,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健康、氢能等未来产业,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突破,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曲靖工业育企成链、沿链突破、聚链成群、全链打造,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9日

(联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四科  联系电话:0874—312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