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曲靖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挖掘整理海峰湿地旅游文化资源的提案》,交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海峰湿地基本情况
沾益海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峰湿地是保护区5片核心区之一,属湖泊湿地类中的永久性淡水湖,是云南省低纬度高海拔、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面积7380亩。湿地区域共记录鸟类5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黑颈鹤、黑鹳和东方白鹳,共记录鱼类13种。海峰湿地2015年被省林业厅认定为“森林云南”建设省级示范基地,2016年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2017年列入“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员”,被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授予“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2020年入选云南省“省级美丽河湖”。
二、海峰湿地暂不具备旅游开发条件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海峰湿地全部水域、环湖路及周边部分区域都属于保护区的核心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自然保护区管护的重点区域,应杜绝人为活动。
二是在2023年云南省第二轮第三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省第五督察组向曲靖市反馈指出:“沾益海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海峰湿地)旅游活动频繁。旅行社组织游客乘坐旅游大巴、游客随意开车进入核心区观光旅游,且核心区还存在放牧、垂钓等突出问题,缓冲区内游客搭帐篷、野炊现象普遍,多家农户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海峰湿地原来存在的旅游活动已被督察组作为问题提出要求整改。
三是针对反馈问题,沾益海峰管护局立行立改,全面加强海峰湿地区域管护,同步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对进入湿地区域的25处路口实行阻断、封堵、建设限高限宽墩和电子门禁,在18个核心区重点地段加装长2200米的铁丝围栏;拆除核心区2户农家乐经营房屋,吊销7户农家乐经营执照,取缔临时售卖摊点,完全杜绝外来车辆、人员进入和旅游、露营、垂钓等行为。
三、开展海峰湿地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
(一)转变海峰湿地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因海峰湿地属于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不能进行旅游业的开发,因此在海峰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外,以不破坏海峰湿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周边村组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方向,现已将沾益区大坡乡红寨村纳入乡村旅游带建设规划。
(二)加强海峰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实依法、有效保护海峰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天坑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珍稀物种,曲靖市先后建立了云南海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云南海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机构成立后,启动实施了云南省海峰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建成了管理站、科研监测站、野生动物救护室、水文水质监测站、瞭望塔、生物围栏等系列设施,通过退耕还林、湿地巡护、植被恢复等一系列环保举措,有效保护了海峰湿地的生态环境。
(三)积极挖掘海峰湿地文化内涵。一是加强普查宣传,收集整理海峰湿地水利和桑蚕文化。海峰湿地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集山、水、林、石、洞、潭及草地为一体的喀斯特湿地景观,发挥着农业生产、防洪排涝、文化传承、景观美学等多重功能,具有重要价值。海峰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大坡乡村民利用海峰湿地水资源形成了种桑、养蚕、养鱼相结合,动物与植物互养的良性生态循环,也因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这一文化甚至超过了沾益久远的盘江蚕桑文化。2024年,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沾益区文旅局成立了普查小组对海峰湿地周边水利文化遗产、蚕桑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为后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奠定了基础。二是坚持“抢救优先”,传承保护大坡乡独特的黑彝特色文化。黑彝有“彝族之王”之称,海峰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大坡乡法土村委会大法土村濒危的黑彝族文化遗产,沾益区文旅局将该民族文化抢救摆在优先位置,组织工作组上门,开展黑彝文化挖掘、整理、记录和保存工作,并强化黑彝文化保护和传承。三是注重申报认定,调查挖掘海峰湿地周边的苗族民俗文化。海峰湿地周边村委会集中居住了近80户苗族村民,并形成了独特的苗族“报喜不报忧”系列民俗文化。沾益区文旅局组成普查小组先后多次实地走访并调查了解这一民俗文化,对其中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内容组织相关人员制作申报录像片、撰写申报文本,积极争取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认定。
下一步,曲靖市人民政府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挖掘好、整理好、传承好、利用好海峰湿地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好海峰湿地生态环境,既为当代人民群众谋幸福,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和多样的精神文化。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8日
(联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六科 联系电话:0874—311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