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曲靖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曲靖市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管理和保护的提案》(第116号),交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办理,现将办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地下水保护情况
(一)地下水资源情况。曲靖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1.7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0.97亿立方米,山丘区30.73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径流模数12.4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山丘区地下水径流模数10.8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地下水资源量最大的是会泽县,为5.35亿立方米,最少的是马龙区,为1.58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模数最大的是富源县,为15.0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最小的是宣威市,为8.6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
(二)地下水监测保护。地下水水质监测情况。自2020年以来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情况看,水质从Ⅲ类提升到现状的Ⅱ类,水质呈现逐年变好趋势。地下水水位监测情况。自2019年以来开展地下水位监测,曲靖市地下水位总体较稳定。年内随丰水期、枯水期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丰水期的7—10月、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枯水期的3—6月。年均地下水位随年降雨量大小出现高低变化,丰水年年均地下水位较高,枯水年年均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污染调查情况。针对工业园区地下水,曲靖市2020年谋划包装了全市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项目,并争取到中央资金,通过项目实施将摸清全市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地下水管理情况。2024年4月,曲靖市印发了《曲靖市深入贯彻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实施方案》,明确了地下水管理目标、主要任务、部门职能职责、保障措施。同时根据地下水管控指标和地下水分布情况开展规范地下水取用水管理。
二、提案办理落实情况
(一)查清家底,补齐短板。一是第三次水资源调查成果应用及地下水排查整治。通过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摸清地下水资源总量、地下水分布、地下水资源构成等情况,利用第三次水资源调查结论确定了地下水水位、取水量管控指标,规范地下水取用水管理。开展地下水排查整治工作,并建立地下水管理台账,按整治措施有序开展规范取用水管理。全市共排查出地下水井5897口,其中,需纳入取水许可审批的取水井986口,纳入应急备用管理取水井1053口,建立台账规范管理农村零星取水、农村散养取水井3413口,需关停取水井445口。对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排查,并将纳入规范管理,统筹考虑地热水资源好、具备地热水开发利用的区域纳入矿权规划,有序出让探矿权,推进地热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解决农村私自开采地下水的现状。主要从农村饮水和农业灌溉两方面解决农村私自开采地下水的情况。农村饮水方面,通过农村集中供水三年行动项目实施,建设一批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并选择水质稳定达标、供水保证率高的泉水和水库水作为取水水源,既提高工程的供水保证率、又可减少农村饮水对地下水的依赖;农业灌溉方面,加快已建曲靖大型灌区及茨营、渔洞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快推进罗师、宣威、会泽、富源、沾马5件大型灌区及44件中型灌区前期工作,大中型灌区的建成可新增耕地灌溉面积240.5万亩,全市耕地灌溉面积将达到594.2万亩,耕地有效灌溉程度提高到50.1%,有效减少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取用。三是新建地下水监测站点,填补地下水监测网空白。2018年曲靖市建设完成一期国家地下水监测井,共14口,分布在麒麟区、沾益区、会泽县、陆良县、罗平县、富源县、宣威市。目前师宗县和马龙区尚未开展地下水位监测,已列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二期工程规划中。监测井监测数据直接上传至水利部数据平台,省市利用平台系统开放的权限进行数据资料整编和日常管理。根据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提出地下水管控措施,保护好水资源,合理取用地下水资源。
(二)防患未然,注重监测。一是注重地下水水质监测,设立地下水质国控监测点。曲靖市高度重视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2020年以来分别在麒麟区、沾益区、富源县和会泽县共设立7个国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每年开展两次的地下水水质监测,通过监测掌握全市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指导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二是严格管理维护好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地下水监测井。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动态调整更新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目前,全市将7家单位分别纳入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和排污许可进行管理,加强防渗、地下水环境监测、执法检查等工作。目前省生态环境厅正在组织开展云南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类项目成果集成工作,从区域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需求、客观反映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有效监控地下水污染风险三个层面综合考虑,提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工作计划,推进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健全工作,填补地下水监测网空白。
(三)源头入手,加强治理。一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紧扣粮食生产,扩种大豆油料作物,创新粮经协作模式,持续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制定“一调两减”工作方案,现推广测土配方技术面积1087万亩,增施有机肥390万亩,秸秆还田240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13万亩,绿肥复合种植93万亩,推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655万亩,绿色防控面积639万亩,科学安全用药培训6576人次;科学开展农膜回收行动,持续推进地膜污染综合治理,推广使用厚度0.01毫米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及适时揭膜技术,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加强试点示范,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回收机制,防控地膜残留污染,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市废旧农膜处置率达87.88%;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制定了《曲靖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以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密集区为防治重点,以种养循环粪污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向,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增强粪污处理责任意识,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发生,现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51%;有序推进受污染耕地措施落地,制定了《曲靖市2024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曲靖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第二轮动态调整工作方案》,指导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措施落地。今年开展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第二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技术培训,全市受污染耕地措施落地297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95.22%。二是加强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与修复。推动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持续推进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典型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污染源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督促“一企一库”、“两场两区”采取防渗漏措施,按照相关要求设置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开展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指导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优先开展地下水污染渗漏排查,针对存在问题的设施,采取污染防渗改造措施,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周边地下水环境监测;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以存在地下水污染的化工园区、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企业聚集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为重点,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阻止污染扩散,加强风险管控后期环境监管,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控。计划实施《曲靖市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项目》,已获得中央843万元资金支持,项目将划定曲靖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和县级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根据划定结果对不同区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监测管护措施保护地下水安全。三是企业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价。企业建设在项目立项前需开展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并经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需开展项目建设及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生态保护措施,特别对一些污染风险较大的危废处理场、垃圾填埋场均需设置地下水监测井,企业定期开展监测并将数据上报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门不定期进行抽查复核。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推进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建设。现有国控水质监测点较少,不能全面反映全市地下水污染现状,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同时,对重点企业要严格落实同时建设、验收和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关于地下水监测设施建设要求。
(二)加强重点区域、企业地下水监测。在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和动态调整更新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工作中加大对化工园区、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企业聚集区、危险废物处置场、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养殖小区(场)等重点区域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在企业开展日常监测的同时,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抽查检测工作。
(三)规范地下水源地管理。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中,特别是对地下水型水源地,将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强化部门职能职责落实到位,完善隔离保护设施及维护,规范水源地标识标牌,便于民众参与日常监督,确保水源地安全供水。
(四)加强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高度重视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更新改造,减少管网渗漏;农业灌溉规划和灌溉取水的水源选取时,优先选择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和矿井疏干水;提高再生水和矿井疏干水的排放标准,避免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
(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区分类提出项目清单,突出重点包装项目,按照中央、省级申报要求,强化项目前期包装工作,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多渠道争取专项资金补助。
(六)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持续深入开展《地下水管理条例》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田间“五进”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日,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地下水保护和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地下水管理的良好氛围。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4日
(联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五科 联系电话:0874—312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