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曲靖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多维度深谋促使乡村示范点可持续发展的提案》(第114号),交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培优育强主导产业
聚焦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曲靖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曲靖市高端食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推进粮食、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生猪、肉牛等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断夯实大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指导5个脱贫县编制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精选“一主两辅”帮扶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富民产业优势不断厚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44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20个、示范家庭农场79个,省级龙头企业县市区覆盖率100%、市级龙头企业乡镇覆盖率达97.1%、县级龙头企业行政村覆盖率达77.1%。2024年以来,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5.1亿元,计划实施产业项目432个。
二、持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坚持“三法三化”,制定出台《曲靖市促农增收试点工作方案》,面上推进“1+123”试点(全市1个试点县,各县1个试点乡镇、2个试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个试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点上总结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联合体+”“股金+租金+薪金”“社会化服务+”“大市场+小微商”“农创+”6种联农带农模式,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点面结合引领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构建“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指导推动全市9县(市、区)制定出台支持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奖补办法,今年以来,累计兑付奖补资金667.2万元,有效激发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积极性。
三、结合资源禀赋创新运营模式
强化对“机制先行、运营前置”理念的理解、执行,并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乡村CEO+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合作社代管集体资产,组建公司负责管理园区,招聘乡村CEO负责市场经营。探索“农户+合作社”“社会资本+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模块化、精细化的运营模式,提升运营效率。通过乡村CEO,提前策划节假日、周末活动方案,丰富特色业态,大力宣传推广,营造节日氛围。
四、乡村建设贴近民心期盼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充分听取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明确发展定位,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推动了资源变资本、废地变宝地、封闭变开发、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民变股东。按照“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的建设理念,将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的破旧房屋修缮保护起来,农户闲置房屋变成民宿、乡村咖啡馆、餐饮美食店、儿童游乐园、便民小超市、农耕体验馆、文创产品加工店、农村电商等促进农民增收新业态。网红打卡点、乡村会客厅、景观小品等,为村庄增添乡愁、提升质感、引入流量。
五、稳步实施乡村建设工程
在2023年建设6个乡村振兴示范先导工程、22个省市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基础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行“1443”建设模式(一个中心,四个主体、四个机制,三种业态),启动实施44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建设,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紧扣“1342”建设机制(建强一个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土地、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组织起来;把脱贫人口分为四种类型,分层分类促增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围绕目标任务,制定详细的责任清单、推进计划和工作台账,有序推进30个“白雾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资源转资产、资金转股金、农民转股民、价格保险助增收“三转一保”规模化经营路子,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
六、加大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农村电商人才培育
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商超等农产品流通企业深入我市农村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支持农产品企业、农村合作社参加省内外各类展会;积极组织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曲靖电商直播节”等网络促销活动;支持农产品入驻“一部手机云品荟”“京东曲靖特色馆”等电商平台。持续壮大农村电商主体规模,有效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网商总数5万余家,在线活跃店铺数量2万余个,农村活跃店铺8000余个,全市共培养带货主播500余人。通过培育孵化,涌现出了“曲靖老村长”“云乡小丽”“哥哥回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以及直播带货达人。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4日
(联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五科 联系电话:0874—312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