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曲靖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先导工程示范引领作用的提案》(第100号),交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探索一条“立得住、叫得响、可持续、能复制”的符合时代特点、具有曲靖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曲靖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围绕“产业兴、农民富、集体强、村庄美”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千万工程”为指引,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于2022年与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合作,全力打造以罗平云上花乡、陆良荷花里、沾益红瓦房、宣威官寨村、麒麟升官屯、富源保家村等6个村为试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先导工程。
一、乡村振兴示范先导工程建设取得的经验做法
(一)乡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导。先导工程的实施真正体现了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收益最大程度“留村补农”。群众想什么、要什么,通过村民会、院坝会、协商会等都落实到了规划中、建设中、运营中,激发了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农民群众全过程、全环节参与见证了先导工程建设给家乡带来的明显变化,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建设定位必须符合村庄实际。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充分听取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明确发展定位,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推动了资源变资本、废地变宝地、封闭变开发、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民变股东。
(三)建设理念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按照“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的建设理念,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的破旧房屋得到了修缮保护,农户闲置的房屋变成了民宿、乡村咖啡馆、餐饮美食店、儿童游乐园、便民小超市、农耕体验馆、文创产品加工店、农村电商等促进农民增收新业态。网红打卡点、乡村会客厅、景观小品等,为村庄增添了乡愁、提升了质感、引入了流量。
(四)运营模式必须符合资源整合过程。强化对“机制先行、运营前置”理念的理解、执行,并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乡村CEO+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合作社代管集体资产,组建公司负责管理园区,招聘乡村CEO负责市场经营。探索“农户+合作社”“社会资本+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模块化、精细化的运营模式,提升运营效率。通过乡村CEO,提前策划节假日、周末活动方案,丰富特色业态,大力宣传推广,营造节日氛围。
(五)利益联结必须符合群众期盼。各地结合实际,“一户一策”为农户量身定制经营业态,解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问题。同时,结合节假日人流量大、市场需求广等特点,积极通过“两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策划包装游客善于接受、能够参与的各类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知名度、期盼性。节假日期间,各示范点均设置了一些农户更容易参与、接受,且便于管理的移动摊位、临时停车场等,大大增加了农户自主经营收入。
(六)村集体经济壮大必须符合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方向。各地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组建市、县、乡、村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前示范带动作用,对各村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一村一策”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把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量化为股份权利入股村级公司,获取分红、股份收益或进入市场交易,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阶梯式”推进。引导农民盘活闲置资源,最大限度激活“沉睡”资源,保障好农民的财产权和经营权。
全市6个乡村振兴示范先导工程通过“校地合作发展+市级跟踪指导+县级督促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方式,探索形成了“1443”建设模式(一个中心,四个主体、四个机制,三种业态),即以农民为中心,农民作为决策主体、建设主体、经营主体、受益主体,以及建设农民组织机制、以工代赈建设机制、农民经营机制和农民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经营型、服务型和景观型三种业态,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罗平县“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荣获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和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列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探索建立的“资源盘活型”利益联结实践案例,被纳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之一在全省推广;陆良县“清河·荷花里”纳入中央党校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沾益区红瓦房被列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二、有序推进乡村CEO培训培养培育
依托曲靖市现有乡村振兴示范点,按照“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原则,通过理论学习、基地实训、在岗锻炼和考核毕业答辩等方式,建成一批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培养实践实训基地,将“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学院”,打造成为“服务曲靖、面向全省、放眼全国”的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品牌培训学院。计划从2024—2026年,为全市每个乡镇至少培训培养1名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乡村CEO),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按照“村级遴选、乡镇申报、县级审核、市级确定”的要求,市级确定了30名作为2024年培养对象(学制一年),并于2024年5月在曲靖师范学院“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学院”组织曲靖市第一期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乡村CEO)培训,为乡村产业经营活动培养运营管理村集体经济、规划和培育乡村业态、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开拓乡村消费市场、策划乡村活动等复合型、经营型特色人才,通过他们对接城市动能,将城市圈的人流、资源和管理模式带到乡村,打造乡村产业经济、品牌经济、数字经济、文旅经济,实现富民兴村。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推动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拓宽资金整合渠道,坚持市场化方式,通过激活市场,让社会资本参与策划设计、项目建设、包装运营,完善电力、网络、物流、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盘活乡村资源禀赋,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利用微信短视频、抖音等自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外出推介示范园旅游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做好游客的引流工作,进一步支撑“清凉曲靖 避暑天堂”乡村板块。三是加大业态置入力度,结合示范点实际情况,从游客角度引进置入新业态,做实做细后续运营管理,引导更多农户参与业态经营,确保农户成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四是大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养培育一支具有乡村运营领导力、乡村产业规划力、政府与市场对接力、业态和产品营销力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高质量、高水平专门性队伍。五是盘活农村“三资”,激发乡村动能,发挥组织优势,以盘活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重点,通过闲置资源再开发、闲置资产再盘活、闲置资金再投资,让集体经济保值增值,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不断总结完善运营管理、联农带农、壮大村集体收益机制,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标杆,推行“1443”建设理念,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改进工作作风,保持战略定力,围绕中心任务,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抓落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4日
(联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五科 联系电话:0874—312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