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号建议办理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24-10-25 10:54:00   索引号:   文号:曲政函〔2024〕154号   来源:曲靖市人民政府   

雷耀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两污”治理建设资金补助的建议》(第3号),交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情况

2024年6—8月,全市完成首轮村庄(行政村、自然村)底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等方面情况县级自查、市级抽查核查,配合省级开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省、市联合抽查,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数据质量,为推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云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排查录入信息系统行政村1559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1082个,治理率达69.4%;全市自然村14531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9627个,治理率达66.3%。

二、有关建议落实情况

(一)关于“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污水治理方案,分步、有序地实施农村“两污”治理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两污治理全覆盖”的落实情况。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效运用各县(市、区)、曲靖经开区《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成果,综合考虑农村区位条件、地理气候、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常住人口数量及分布、污水实际产生量、集中收集难易程度、排水去向、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科学选择资源化利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式处理等治理模式。二是完善治理思路,突出以用促治。出台曲靖市农村“两污”治理实施方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生态化、资源化、可持续”为导向,系统推进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治理,在山区半山区、非水生态环境敏感区,优先选择低成本、可持续的治理路径,以资源化利用为主,突出多点收集、分散利用,就近就地治理、利用和消纳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达到农灌水标准后,作为农业用水利用,推广建设“小三格”“大三格”等简易实用治理设施,尾水依山就势用于农业灌溉。三是突出重点区域,优先统筹推进。将河流支流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千万工程”示范村等作为优先治理区域,加大指导帮扶和项目支持力度,着力扩面、提质、增效,最大限度削减污染负荷。通过提升达标一批、重点新建一批、鼓励自建一批,统筹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步伐。坚持典型引路、示范推广,推广低成本、易维护、效果好、可推广、可复制的治理模式和典型经验,以试点效应带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不断提升治理覆盖面。

(二)关于“由于村组集体经济薄弱,加大对农村两污治理工作经费补助力度”的办理情况。按照《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以奖代补”实施方案》,组织各县(市、区)编制县级整县推进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村一策”治理方案,积极申报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整县推进试点资金,2023年上报麒麟、富源、师宗、会泽参与竞争试点,麒麟区已入选第一批试点,富源县已入选第二批试点,预计可争取“以奖代补”资金3975万元(麒麟区1557万元、富源县2418万元),已下达2108.7万元(麒麟区778.8万元、富源县1329.9万元)。正积极申报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项目,初步谋划5个项目,覆盖南盘江、牛栏江流域,拟争取资金额约1.5亿元。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加强统筹协调和部门联动,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农村改厕工作一体推进、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增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工作的协同性、系统性,全链条推进治理工作。

(二)加强设施运行管护。坚持建管并重,督促指导各地严格执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健全完善设施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机制,抓实治理设施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监督,破除“重建设、轻运维”的顽疾。

(三)加强项目包装及资金争取。科学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补助。积极探索地方补一点、企业担一点、上级奖励一点、社会捐赠一点、项目综合平衡一点等“多个一点”模式,推动形成多元共治良好局面。

(四)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节约用水,鼓励群众以资源化利用实现污水科学就地回用,从源头减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充分听取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愿和需求,鼓励村民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方案设计、过程建设、运行维护和成效监督,鼓励村集体和群众采取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治理,让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地参与度、幸福感。

感谢你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25日

(联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二科,联系电话:0874—3125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