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曲靖市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4-06 11:28:27   索引号:   文号:   来源:   
关于曲靖市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07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07年3月7日在曲靖市第二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曲靖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曲靖市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务实创新,财政增收后劲明显增强,财税政策研究运用力度明显加大,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各项财政改革明显加快,财政保障程度明显提高,财政收支连续三年保持较高增幅,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支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2006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是: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5162万元,比年初预算超收35162万元,超计划10.7%,比上年增收70656万元,增长24%;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90667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90667万元,增长38.1%,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7.3%,比上年增支158390万元,增长29.8%。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5162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345930万元,上年结余8984万元,调入资金17067万元,收入总计737143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9066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3451万元,支出总计734118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3025万元。
 
       全市地方基金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302万元,比2005年减收3374万元(主要是受部分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减收),下降26.6%;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1501万元,比2005年增支1427万元,增长7.1%。平衡情况是:全市基金收入9302万元,争取上级基金补助收入9768万元,上年结余10544万元,基金收入总计29614万元;基金支出21501万元,调出资金439万元,基金支出总计21940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7674万元。
 
       2006年市级(含曲靖开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1572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6612万元,增长19.6%,比2005年增收19628万元,增长24%;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7501万元,为调整预算数(含预拨工资改革增支2407万元、预拨艰苦地区津贴404万元)的98.5%,比2005年增支20070万元,增长20.6%。
 
       市级(含曲靖开发区)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10157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45930万元,上年结余7394万元,调入资金400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41454万元,收入总计50035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1750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3451万元,补助下级支出337114万元,支出总计498066万元;收支相抵结余2284万元(其中市本级175万元)。
 
       市级(含曲靖开发区)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和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701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239万元,分别完成预算的89.3%和93.8%。市级基金收入4701万元,争取上级基金补助收入2815万元,上年结余1690万元,基金收入总计9206万元;基金支出8239万元,补助下级基金支出320万元,总计8559万元,收支相抵结余647万元。
 
以上均为初步决算数,我们将在省财政厅审核批复我市财政总决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变化情况。
 
       过去的一年,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财税目标任务,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以增收为主线,促进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
 
       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抓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遇,强化征管,拓展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全市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一是强化征管,建立和完善了长效增收机制。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克服取消农业税、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减收因素的影响,积极培植税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增收基础,全面推行运用综合征管软件,加强对烟草、能源、化工、矿冶、机械汽车等行业的30户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入库解缴进行跟踪监控,重点采取按销售收入预征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代征代缴、印花税核定征收等管理办法,完善以票控收、预征预缴和代收代查的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机制,确保了税收和非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是强化增收政策的运用落实,有效拓展了增收渠道。严格落实调整资源税税额标准、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征收政策,制定实施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煤焦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加强水资源费清欠工作力度,率先在全国开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这些增收政策的落实,增加地方收入2亿元左右,为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强化财源建设,调整巩固收入结构。财税部门围绕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支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延伸收入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拉动收入结构的巩固提升。2006年,全市辖区内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11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在2003年突破20亿元、2004年突破25亿元、2005年突破30亿元后,越过35亿元新台阶,达36.5亿元;各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全部突破亿元大关。
 
(二)以发展为主题,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
 
       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资金集聚的导向作用、项目推动的示范作用、资金监管的合力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一是制定实施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投资、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贷款贴息、基地补助、参股投资、融资担保、工作奖励等方式进行引导扶持,建立县域经济发展“三奖两促”激励机制和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基地补助和贴息资金1235万元投入24个省级重点扶持项目。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多元化投入机制。在整合组健全市融资担保集团公司的基础上,先后参与组建了曲靖市城市商业银行、公路建设开发投资公司、城市建设开发投资公司,发挥财政资金的集聚导向作用,投入3.9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200亿元,支持了南海子工业园区、市广电中心、曲靖师范学院、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建设县乡村公路410公里,城市道路12条,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现代工业强市建设步伐。围绕“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带动大发展”的思路,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了省、市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任务,筹集资金5.2亿元投入煤化工、南海子、西城、越州、凤凰山、阿岗等工业园区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采取会员入股形式筹集资本金支持组建了曲靖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全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按照市委关于“新增地方财政收入除保工资和正常运转外,70%以上投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全市支农支出达75750万元,同比增长27%。一是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成以基本烟(农)田为主的高稳产农田43万亩,解决12万人的饮水困难;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3000万元,支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双六”工程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训农村劳动力25.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6万人;筹措整合资金4920万元扶持164个村进行“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建设安居工程3199户,硬化村组道路1223.4公里。二是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落实取消烤烟农业特产税开征烟叶税的政策,实现了全部取消农业税的目标;争取农村税费转移支付26972万元,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乡镇机构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全市共撤并减少乡镇16个,18个乡镇启动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从2006年春季学期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三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230万元,综合补贴3292万元,良种补贴52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90万元,退耕还林补贴9550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贴875万元。四是积极创新支农资金使用机制。支农资金整合安排1290万元,专款切块到县200万元,加大“三农”资金投入,以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扶贫规划为基础,以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为纽带,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统筹安排各级各部门的支农资金,集中支农投入,创新支农资金使用模式,提高了支农资金综合效益。
 
(四)以建设公共财政为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市各级在保工资发放和机构基本运转支出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增加社会事业投入,较好地保障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支出。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教育支出完成163265万元,同比增长25.9%,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曲靖职教园区建设,免除春秋季学杂费14159万元,对287886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对94653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助,缓解了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二是增加了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科技支出完成5551万元,比上年增长5.5%,重点支持了农业科技入户、小康科教示范村工程建设;文化支出完成17680万元,重点支持了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卫生支出完成49368万元,改造建设了100个农村卫生院和农村卫生所,支持了传染病、艾滋病防治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468.9万人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实惠,筹资1000万元启动了宣威、富源肺癌防治工程;安排1659万元对11445户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实行一次性奖励,足额落实了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经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大了社会保障投入。全市共拨付社会保障资金16646万元,不折不扣地执行好中央解决部分社会群体和人员的待遇政策,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等人员标准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和村组干部岗位补贴等多项政策;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4661万元,帮助23349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有力缓解了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在部分县(市、区)遭受严重旱灾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共拨付抚恤和各类救济资金19552万元,保证了救灾救济工作的资金需要。四是积极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按照“老职工老办法,新职工新制度”原则,进一步推进住房货币化分配改革,完成廉租住房建设面积3.7万平方米,有效缓解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五是加大了社会稳定的投入。全市共安排公检法司支出39460万元,同比增长18.5%。支持建设平安乡镇(街道)47个、平安村寨(社区)762个、平安家庭105045户;争取中央、省政法专款3717万元,新建维修派出所24个、司法所44个。六是完善相关社会群体的补贴机制。认真落实城市公共汽车燃油补贴、种粮农民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农村道路客运燃油补贴和国有林业企业和林场苗圃石油价格补贴,保障有关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转。
 
(五)以研究运用财税政策为切入点,强化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
 
       一是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出台了《曲靖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缴及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率先在全国对市域内从事煤、铁、锌、磷、石灰岩等开采的矿山企业开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用于矿山关闭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治理等经费投入,全年共征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5735万元,为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政策。积极主动研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收费主体、管理方式、使用范围,有效筹集了部分需由政府投入或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三是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的研究。认真做好津补贴清理工作,研究影响工资性转移支付计算结果的各种因素,争取到了上级的倾斜支持,大幅度减轻了因人员工资缺口而带来的增支压力,有效巩固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取得的成果。四是开展各种专题研究。先后开展对工业反哺农业的财税政策研究、失地少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市对县财政管理体制研究、新农村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所得税调查研究及福利企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等等,发挥了财税政策的调控指导作用。五是积极争取取消烤烟农特税开征烟叶税的政策,实现了税基税率、征管主体、收入级次“四不变”,确保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
 
(六)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深入推进财政各项监管改革
 
       一是整合监管机制。加强对投资评审、政府采购、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资金、财政投资的重点项目和支出绩效的监督考核,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政府采购全过程进行监督,严格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资金拨付程序,规范项目财务管理,对扶贫资金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对预算执行情况、专款使用情况等进行联审互查,从而变单一监管为系统监管,变部门监管为社会监管,提高监管效率。2006年共评审财政性投资项目89个,审减工程投资 2239万元,综合审减率达11.39%;政府采购总额3.66亿元,节约资金3806万元,综合节约率达9.4%;二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推进。在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全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统一安排部署,出台了全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施方案,做实预算收支数据转换,顺利完成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各阶段的目标任务。三是进一步深化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面,对广电、城建等试点单位除工资和车辆保险费等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外,其余资金实行财政授权支付,全市财政累计实施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金额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34.7%。四是深入推进文化教育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改革。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适当增加投入;对过渡为经营性的文化单位,实行递减包干,即增人不增资,减人减资;对经营性和自收自支的单位取消财政拨款,实行授权经营,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有效遏制了事业单位人员运转经费支出过快增长的势头。五是加强财政财务监督检查。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开展了全市财政财务联审互查和部分专项资金的检查,促进了行政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各位代表,全市财政虽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但财政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财政可支配收入增长受限;新增亮点财源较少,财政持续增长的基础性依然不够稳固,资源优势、经济优势还有待进一步转化为财政优势;财政支出结构调整难度较大,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仍然不足;部分县财源薄弱,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统筹“吃饭”、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相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只要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加快发展,就一定能逐步克服和解决。
 
二、2007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市GDP增速预计可达10%以上,预计财政收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陆续显现,投资增长速度可能回落,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增收压力较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支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财政收支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综合考虑2007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007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完善收入管理体系为重点,着力做大财政“蛋糕”;以创新服务方式为手段,着力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为取向,着力支持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以激活机制体制为动力,着力深化各项财税改革;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做到促进发展有新举措,推进改革有新突破,监督管理有新成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建议2007年全市和市本级地方财政收支安排如下:
 
  (一)全市地方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07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建议安排40302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4%;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建议安排633000万元,比上年实际同口径相比增长10.4%。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安排是:一般预算收入安排403020万元,上级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收入安排282530万元,上年结余安排3025万元,调入资金安排6700万元,收入总计68555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安排6330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安排52550万元,支出总计685550万元;收支平衡。 
 
       全市地方基金预算收支安排及平衡情况是:地方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0000万元,上年结余7674万元,收入总计17674万元;基金支出安排10000万元,支出总计10000万元;收支结余7674万元。
 
  (二)市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07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建议安排109200万元(含曲靖开发区36200万元),同比增长28.5%;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建议安排116520万元(含曲靖开发区支出和上年结转支出),同比增长19.7%。
 
       市级(含曲靖开发区)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09200万元,中央、省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安排50286万元,下级上解收入安排6830万元,上年结余安排2284万元,调入资金2600万元,收入总计1712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16520万元,上解中央、省支出安排2620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28480万元,支出总计171200万元;收支平衡。
 
       市级(含曲靖开发区)地方基金预算及平衡情况是: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47万元,基金收入总计5647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544万元;调出资金0万元,基金支出总计5544万元,收支相抵,基金预算结余103万元(曲靖开发区103万元)。
 
       以上预算草案,体现了“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分类指导、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财政收入增幅按照与GDP增幅基本同步来安排,既充分考虑了中央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际和财税征管体系不断完善等有利条件,又充分考虑了国家实施稳健财政政策、新一轮税制改革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等诸多因素;财政支出的安排,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新增支出主要用于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07年工作重点,用于解决群众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需要。市本级支出预算草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进一步贯彻了公共财政的要求,资金重点向“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65421工程”、解决农村困难人群和地区的“八难”问题倾斜,向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新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六大支柱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倾斜,新增项目支出的67%、约6000万元专门用于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实现2007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2007年,我们将按照市委的部署和市人大本次会议确定的财税工作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生财、聚财、用财齐抓并举,切实提高财政增收的可持续性、收支结构的合理性、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保障重点、解决难点、加强薄弱环节,更好地支持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
 
       (一)完善收入体系,进一步做大财政“蛋糕”。一是强化税收征管,优化税收结构。切实落实收入责任,调动各级政府抓收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金财”、“金税”等工程的现代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效率,严厉打击各种偷骗逃税行为,在保证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稳定增长的同时,突出研究现代物流业、专业商品批发零售市场、餐饮服务业、房屋交易租赁业等第三产业的收入征管问题,做强第三产业税收基础,促进税收结构的优化。二是规范税收减免,严格退税管理。在对全市退税情况和社会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税收减免,认真落实好福利企业税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安置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创办企业税收减免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照顾特殊人群的支持激励作用。三是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征管机制。以组建非税收入管理局为契机,整合职能,明确职责,理顺关系,进一步清理和规范非税收入,扩大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各类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纳入财政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研究完善生态补偿收费等制度,认真落实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管理等政策;进一步加快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以票管收、收缴分离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确保非税收入稳定增长。四是强化措施,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围绕“四个一、三个五、二个三”的县域经济地方财政收入发展目标,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协调服务工作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政策支持,支持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加快培育,支持一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支持一批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发展后续财源,确保财政增收的可持续性。
 
       (二)坚持激励引导,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支持重点园区发展。在筹资入股南海新城开发公司的基础上,充分用活土地开发整理的财税政策,积极完善工业园区财税优惠管理办法,支持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园区建设“滚雪球”式发展壮大。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集聚的导向作用,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市投资开发公司、城建投资开发公司、公路投资开发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融资能力,运用财政贴息、担保、补助、奖励等手段,筹集安排1.5亿元加大对工业园区、职教园区等项目建设投入力度,支持城区物流、专业市场建设规划编制,支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财政拉动、企业推动、部门联动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三是积极发挥争取上级支持的促进作用,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坚持扶优扶强,坚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协调,积极汇报,认真落实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扶持方案,安排重点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上下联动扶持,对各县(市、区)争取到的中央、省级项目,区别县(市、区)财力情况,实行不同的配套比例,做好重点项目和后备项目论证储备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省对我市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三农”投入,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围绕“65421”工程(新建改建60万口沼气池,建成50万个小水窖,建设400万亩有灌溉条件、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新建和改建2万公里乡村公路,全力支持省级重点扶持贫困村和“三村四化”扶持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对资源产出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大对惠农补贴和“一折通”发放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粮农补贴、粮种补贴、退耕还林折现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的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手段,依托金融机构,实行“一折通”发放直补资金,构建环节少、效率高、成本低的补贴资金统一发放服务平台,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补贴资金发放机制,有效杜绝截留、抵扣直补资金的问题,确保各项财政涉农补贴不折不扣地兑付到农户手中。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认真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妥善解决和处理农业税尾欠问题,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切实支持和采取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担保、农业补贴等有效途径,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金、保险资金的投入。四是深化支农资金整合改革。围绕道路、水利、绿化和“一建”三改,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探索基本农田、水利、交通、畜牧、扶贫、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资金相互配合、捆绑使用的机制和办法,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四)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构建和谐曲靖的重点,新增项目支出重点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倾斜。一是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离休人员待遇资金管理办法,继续增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保障能力,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积极支持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村大病统筹试点、农村低保制度试点,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生活和医疗救助办法,探索建立失地少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支持城镇廉租房建设,完善城镇住房供给体系,逐步解决“老有所养、难有所帮、居有其屋”的问题。二是加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稳定增加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市级安排教育专款9460万元,支持扩大农村义务教育“三免费”覆盖范围、中小学校改扩建和职教园区建设,努力改善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足额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市级筹集建立500万元的贫困学生救助资金,逐步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或生活费资助问题,突出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建立公益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和谐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支持“两馆一站”、“广电村村通”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级筹集1000万元资金,安排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改革的配套资金,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支持农村卫生院和卫生所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健全完善城乡重特大疾病和困难户医疗救助体系,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加大社会安全稳定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政法队伍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加强中央政法专款的使用管理,增加对禁毒、防艾、平安曲靖创建等工作的投入,支持基层“两所一庭”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逐步解决“安有所保、权有所护”的问题。四是加大社会薄弱环节保障力度。加快住房补贴货币化发放步伐,逐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注重支持乡村客运站点、城市公交、城镇保洁卫生等社会薄弱环节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五)研究运用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积极研究环境资源方面的财税政策,在开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将环境要素成本化的途径,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林业分类经营,完善生态收费补偿制度,健全政府与企业矿业投入机制,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引导企业生产向资源节约、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推进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二是积极研究各种产前投入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紧研究增值税转型、所得税税前扣除等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科研开发、技改项目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的投入,建设六大产业研发中心,增强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主导产业竞争力,争创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变。在市级财政安排500万元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创新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经营管理模式,采取委托管理或合作经营管理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扶持政策和相关制度,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鼓励社会资金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六)理顺分配关系,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一是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本着“大稳定、小调整”和“保存量、调增量”的原则,适当调整和规范市级和县级收入划分,合理界定市县政府的支出责任范围,减少上下级之间不合理的支出责任转嫁,调动县乡政府的积极性,引导和支持基层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地公共服务。二是增强县乡活力。进一步完善市对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规范分配办法,认真落实“四奖两补”等激励约束措施,鼓励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增强县乡特别是困难县乡的财力,引导财力分配格局的合理调整。三是激发活力,分类指导。坚持以“考核奖励为主,直接扶持为辅”的政策导向,根据各县(市、区)人均财力差异,进一步完善财政考核奖励办法,对财政困难县以扶持为主,对发展较快县以奖励为主,统筹市域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七)推进机制创新,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一是切实加强预算管理。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契机,以 “金财”工程建设为基础,建立预算单位基础信息数据管理库,完善公用经费和定员定额标准,推进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探索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部门预算管理体系;加强支出进度管理,建立健全均衡支出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授权支付办法,启动财政资金额度申报核拨制,扩大直接支付范围,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全面启动“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推行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票据统管、集中收付、采购统办”为主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全面实行“村账乡管村用”的管理,保障乡村机构正常运转。二是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大额资金内部拨付使用制度和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对大额资金一律实行“先评审再预算再评审再拨付”的管理使用制度,对应纳入政府采购的一律实行政府采购,对重点工程建设资金一律实行全过程监管,对市本级财政年度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尤其是加强对社保资金、国债资金、扶贫资金、救灾资金的监管,继续推进系统内会计集中核算试点工作,严把资金出口关、流程关、使用关,做到资金使用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那里。三是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在全市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研究制定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调剂使用、处置审批和经营性资产的收益管理考核办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制度和保值增值管理考核制度,探索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改革,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2007年的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对加快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的部署,按照市人大本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扎实抓好“三基”工作,扎实加强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促进全市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和谐曲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