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11-29 13:15:25   索引号:    文号:曲政发〔2016〕55号   来源: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

    《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16年6月22日

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6月

目    录

 

前  言  5

第一章   总体思路  6

第一节   发展环境  6

第二节   指导思想  9

第三节   发展理念  10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1

第二章   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 15

第一节   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  15

第二节   加快农业创新发展    17

第三节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19

第四节   创新农村产权制度  20

第五节   促进农业绿色安全发展   21

第三章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构建曲靖特色现代产业新体系  23

第一节   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 24

第二节   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产业 28

第三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39

第四节   加大园区建设力度  41

第四章   加快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43

第一节   构筑综合立体交通网  43

第二节   打造高效快捷航空网  46

第三节   全面筑牢水保障网  46

第四节   改造提升能源保障网  48

第五节   建设高速共享互联网  50

第五章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51

第一节   深入实施精准脱贫   51

第二节   推进片区脱贫攻坚  55

第三节   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57

第六章   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58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8

第二节   统筹促进就业创业 59

第三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62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2

第五节   实施教育提质惠民工程   64

第六节   推进健康曲靖建设 68

第七章   突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71

第一节   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72

第二节   加快珠江源大城市发展  74

第三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76

第四节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78

第五节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80

第八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转换发展动力  82

第一节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82

第二节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85

第三节   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87

第四节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88

第九章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着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89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89

第二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90

第三节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91

第四节   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93

第五节   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95

第十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跨越式发展新体制    98

第一节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99

第二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00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101

第四节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101

第五节   优化市场发展体系     102

第十一章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104

第一节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 104

第二节   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104

第三节   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106

第四节   深化对内对外交流合作   107

第十二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8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108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0

第三节   推动依法治市建设    111

第四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13

第五节   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115

第六节   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116

第十三章  保障措施   119

第一节   坚持规划统领   119

第二节   加强组织保障    121

第三节   实施项目带动 122

第四节   明确实施责任   123

第五节   加强监测评估  125

附表:曲靖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126

附注:曲靖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名词解释    128

附图:曲靖市“十三五”规划示意图   133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曲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对曲靖“七个走在全省前列”要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曲靖市委关于制定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规划“十三五”时期曲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曲靖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

“十二五”时期是曲靖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煤矿长期停产整顿的严重影响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妥善应对连续干旱和会泽“8·03”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困难局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思路,强化举措,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为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全市高原特色农业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2015年达163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7044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20.8%,2015年达1378.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3%,2015年达11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2015年分别达502.4亿元和5.6亿美元。

结构调整成效初显。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建成全国最大的万寿菊种植加工基地,粮食、畜产品、蔬菜、蚕桑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园区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工业园区已达12个,其中国家级经开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9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2个,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5.7%。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10.3%。非公经济发展较快,2015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市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8%,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5:39.4:41.1。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增强。启动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五年大会战。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沪昆铁路实现复线化运营,沪昆高铁加速建设。宣威支线机场列入国家长江经济带上游机场群规划,“兴水强市”战略全面推进,新建骨干水源工程36件,新增供水能力2亿立方米,阿岗、车马碧两件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快速推进。能源保障逐步夯实,煤炭资源开发更加高效,风电、太阳能产业稳步推进, “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多电源、多层次的滇东电网环形供电网络逐步形成。“数字曲靖”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高,3G、4G网络覆盖到乡(镇),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显著。曲靖市被列为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持续推进。中心城区“五纵五横”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建成南小线、珠江源大道南延长线等城市道路,珠江源大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村镇建设取得新进展,省级特色小城镇和市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省级重点村和第一批新社区、新村庄建设任务圆满完成。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4.58%。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3.86:1下降为2015年的2.87:1。

民生保障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至2015年末,累计扶持7.9万人创业,带动25.9万人就业。建成保障性住房12.3万套,有效缓解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全市5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0亿元,减少贫困人口65万人。

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珠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有序开展。累计造林331.7万亩,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4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任务。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分别精简55%和48%。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率先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并在全省推广。全市累计引进市外国内资金2203.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进出口市场拓展到115个国家(地区),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总体有利于我国发展进步,但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曲靖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明显,随着国家和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滇中城市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乌蒙山片区、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开发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面临提升质量与做大总量的双重挑战,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扶贫攻坚的双重任务,面临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双重压力,面临改革开放与维护安全稳定的双重考验,面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既要保民生又要搞建设的两难选择,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少,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公共资源有限;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自然灾害频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消除贫困任务艰巨;全力维护安全稳定任务繁重;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升;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

综合判断,推进曲靖发展,困难与希望同在,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短板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切实增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不断开拓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第二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对曲靖“七个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的发展战略,坚持质量效益与规模速度并重、扩增量与调存量并行、创新驱动与发挥特色资源并举,加快发展与安全发展相协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不懈抓投资扩内需、抓产业促发展、抓改革添活力、抓开放拓空间、抓扶贫建小康、抓生态优环境、抓安全保民生、抓作风强保障,在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上走在全省前列。努力把曲靖建成云南经济强市、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曲靖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   发展理念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营造创新环境,不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创新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协调是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推进美丽曲靖建设,为云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贡献。

开放是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新格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共享是跨越式发展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市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厚植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经济发展之源。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关系曲靖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结合曲靖实际和发展阶段,必须在发展速度上体现跨越发展,必须在发展方式上坚持质量效益和规模速度相统一,必须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坚持从扩增量为主转向调存量、扩增量并举,必须在发展动力上坚持依靠创新驱动与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并重,必须在发展内涵上坚持加快发展与安全发展相协调。全市各族人民群众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贯彻发展新理念,大力提高发展能力和水平,奋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着力建设云南经济强市、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前两年强基础稳增长、后三年快发展促跨越,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6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66亿元,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1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3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0:44;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8%以上;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0%。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新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收入差距大幅缩小。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1700元和15300元,年均分别增长9%以上和10%以上。实现现行标准下全市79.9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乡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有明显提升,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实现市域内的主要河流、土壤、空气没有重大污染。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以上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6%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完成省下达“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等约束性指标。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

——制度建设实现新进展。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市、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统一、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安全稳定、改革创新、党的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

第二章  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适度规模、环境友好的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一节   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从以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为主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延伸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推动农业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合作化、专业化转变。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引导土地依法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有序流转,实行登记备案制、动态管理。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引导分散的农户按照产业链、产品品牌组建专业合作社,兴办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类型的合作组织,推进合作社联盟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资农村发展企业化经营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加大科研、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增强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精品庄园建设,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标准,推进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精品庄园建设。到2020年,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达2500个,养殖规模在100(头、只)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达1.2万户以上;建成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00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0个,省级龙头企业100个;建成10个省级、20个市级、20个县级特色农业精品庄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家庭经营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为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为关键,通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技推广、特色农产品基地等项目建设,有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加强社会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严防耕地“非农化”和撂荒。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高标准推进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庄园、绿色经济示范区建设。

三、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大力促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相连接,整合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产加销紧密对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整的基地生产、精深加工、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产业链,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形成以良种选育、肉牛养殖、加工销售为主的肉牛产业,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为主的生猪产业,以生姜、银杏、万寿菊、玫瑰等种植和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以蚕桑种植、蚕茧养殖、蚕丝生产和茧丝绸深加工销售为主的茧丝绸产业,建立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销售一体的水产产业体系。

四、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

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千方百计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延长农产品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等物流冷链。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产品销售物流市场,将曲靖建成全省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结算中心。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到2020年,规划建设或改造提升10个左右集农产品信息采集、交易、展示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推进建设30个大中型农产品专业市场。

专栏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大工程

1.农业小巨人扶持培育工程。通过3—5年的持续扶持培育,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乃至达到5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争取在原有3个县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9个县(市、区)实施,提高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减少农产品产后损耗。农产品产地损失由28%降低到12%,实现农产品产值增加50亿元以上。

3.农产品物流建设工程。在马龙县通泉镇建设占地面积200亩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在会泽建设云南省最大的畜产品交易中心,在陆良县城西片区建设占地1180亩的蔬菜冷链物流中心,在富源富村镇建设占地150亩魔芋专业交易市场,在沾益建设占地100亩集物流、信息、金融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中药材专业市场。

4.农产品交易结算中心。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价格中心、结算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扩大曲靖高原特色农业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第二节   加快农业创新发展 

坚持把创新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一、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以农机具研发和深松整地为突破,加快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依托良种研发中心,建设种质资源储备中心,开展种质资源生态筛选、生理评析、分子生物标定,加快DNA指纹库、转基因鉴定等研究,以分子生物育种技术突破选育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力争5年一轮换。积极探索商业育种和基础性育种协同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建设高原特色种植、养殖业气象科技服务平台,为农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到2020年,选育西南有影响、全国有份额的100个粮作新品种,建成10个核心群良种场、100个扩繁场;农业科技贡献达65%以上。

二、深度开发高原特色农产品

加快推进集公益性、基础性、研发性为一体的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引领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探索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组建曲靖特色产业发展专家团队,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重点开展姜类有效成份提取、万寿菊色素规模加工提取、银杏叶药用成份提取、渔用胶原蛋白活性肽加工、新型丝绸印染技术研发及宣威火腿原产地风味工艺研究,研发出品质优、文化底蕴深、市场前景好的高端产品,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负责人和领办人,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核心技术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科技综合应用技术水平。

四、创新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整合

按照整合项目、集聚资金、统一布局、归口申报、整体推进、典型示范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统筹推进“三农”项目资金整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推动项目实施,规范项目建设,发挥投资效益,逐步建立规划合理、管理科学、使用高效、运行安全、效益显著的“三农”项目资金管理新机制。

 

专栏2:农业创新重大工程

1.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在宣威、陆良建设10万亩以上玉米标准化制种基地,在宣威、会泽建设40万亩以上马铃薯标准化制种基地,配套种子仓储、烘干、检验、挂藏、温网室及制种生产、灌溉机械和仪器设备等,年繁育玉米良种2500万公斤、马铃薯良种60万吨。新建采精公猪规模30头以上的种公猪供精站15个、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100个;建设标准化牛冻精改良站100个,市级冻精液氮中转站1个、县级冻精液氮中转站9个;建设市级种畜禽及其精液品质检测中心1个、县种畜禽及其精液品质检测站9个。

2.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以曲靖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引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推手,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式为重点,构建起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第三节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试点。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认证步伐,挖掘提升一批传统农产品品牌,培育创建一批农产品知名新品牌。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制定和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高原特色农业相结合,推进产销对接,打响曲靖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积极探索可溯源体系建设、二维码识别、3S技术等农业先进科技,发展智慧农业。积极建设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依托淘宝 “特色中国·曲靖馆”和曲靖电子商务创业园,组织100户以上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入阿里巴巴、金色乡村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网上展示展销曲靖高原特色农产品。到2020年,“三品一标”达500个,云南著名商标累计达100个,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5%以上。 

第四节   创新农村产权制度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职能,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一、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管理,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依法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确保到2017年底全市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大幅提高土地流转规模占承包地面积的比重。结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导市民化农民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培育农村产权市场,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农业生产要素,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巩固提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完善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机制,撬动银行资本投入农业扩大再生产。探索推进大牲畜活体抵押贷款。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宅基地改革三项试点,加快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严格落实家庭承包经营权,提高林权证确权到户率和发证率。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统一的林权流转市场。完善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森林资产评估体系和监管管理制度。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形成功能定位明确、政策体系健全、人员精简高效、资源监管分级实施、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

第五节   促进农业绿色安全发展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全过程监管,加快发展节水、节地、绿色和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安全发展。

一、加快发展生态循环绿色农业

坚持保护、节约与开发利用并重,推动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可持续转变,积极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发展绿肥翻压还田,改良土壤。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收集保护和珠江、长江上游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保护。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监管,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网络。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有机肥、高效肥、低残留农药和高标准农膜使用,推进规模养殖场(小区)废弃物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废旧残膜回收。加快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实现养殖—沼气—果蔬等循环利用。到2020年,农业灌溉用水有效系数达0.5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清洁能源入户率达6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0%,规模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

二、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坚持把质量安全作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命线,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制度,落实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推进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和监管能力建设,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监管网络。严格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畜禽养殖档案及标识制度,强化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试点,推进出口示范区建设。优化农产品生产环境,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到2020年,力争化肥、农药使用量比“十二五”下降5%。

三、严格坚守耕地红线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粮食绝对安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建设等土地整治工程。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机耕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加快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和中小河流治理,深化以陆良为重点的水价改革和灌区管理机制创新,形成逐步推广示范效应。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达71.27万公顷。

 

专栏3:农业安全发展重大工程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建设完善10个通过计量认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室,扶持200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发展。在9个县(市、区)新建和升级改造肉牛、肉羊、肉禽标准化定点屠宰场,全面提升屠宰加工能力,提高肉品品质检验手段,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确保市场供应“放心肉”。

2.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绿肥种植翻压还田,年种植绿肥200万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前沿农膜回收先进理论技术,开展废旧地膜回收机械研发,解决残膜污染,实现土地清洁化。

3.草原生态恢复及产能提升工程。年更新人工草地10万亩、改良草地20万亩,建成10个万亩生态牧场,治理退化草地150万亩。
    4.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根据需求新建和改造烤烟、水果、蔬菜、蚕桑、中药材、畜牧业、淡水渔业等特色产业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第三章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构建曲靖特色现代产业新体系

坚持把稳存量、调结构、促转型、扩增量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的“两型三化”为目标,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品由低端向终端转变,构建曲靖特色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一节   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

依托现有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存量产业改造升级步伐,推动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烟草、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六大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提高传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农业种植和养殖业

建设优质粮油生产集群。以产粮大县为载体,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以优化品种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加快粮食新品种更新换代。以整建制高产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科技增粮行动。推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粮油生产综合能力。逐步建成优质玉米和马铃薯、优质水稻、麦类、双低油菜四大产业带,形成西南最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滇东高原粮仓产业集群。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50万亩,粮食总产410万吨。种植油菜135万亩,油菜总产24万吨。

建设新型高效经作产业集群。以品牌引领新型高效经作产业发展,突出规模效应,以县域为单位、基地为依托,形成一个区域主打一个新型产业,全力推动个性产业集群扩张,逐步建成“一群三带两基地”,即曲靖高原生态蔬菜产业集群400万亩以上,优质蚕桑产业带50万亩、山区半山区魔芋产业带35万亩、高产高效中药材产业带38万亩,多功能水果产能供应基地47万亩、花卉产业基地25万亩。

建设山地生态牧业集群。加快畜牧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山地面积广阔、草料资源丰富、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富集的优势,发展山地型畜牧业。加强畜牧机械装备和饲草地水利设施建设,推行标准化圈舍和先进生产配套设施设备,发展设施型畜牧业。强化农牧林结合,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合理利用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推广种养结合、沼气配套、循环发展,发展环保型畜牧业。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安全型畜牧业,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建成生猪、肉牛、肉羊、肉禽、奶牛产业基地和云南省最大的牛源繁殖基地。到2020年,年出栏肉猪1700万头、肉牛125万头、肉羊350万头、家禽5000万尾(只、羽),奶类产量达4万吨。

建设优质渔业产业集群。强化野生水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以池塘标准化养殖为基础,以库坝塘养殖为重点,以稻田养鱼为补充,建成云南重要的渔业养殖、出口基地。逐步建成热水性罗非鱼养殖区、冷水性虹鳟鱼流水养殖区,以示范区聚集渔业扩面提质。到2020年,优质水产品产量达17.5万吨。

 

专栏4:农业产业重点工程

1.粮食产能提升工程。争取将宣威、会泽、沾益、麒麟、富源、罗平6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县项目建设,配套高稳产农田地建设,优化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提升大春、晚秋、小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每年举办15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样板,示范带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长,巩固提升滇东高原粮仓地位。

2.优势高效特色经作产业发展工程。推进“五位一体”蓝莓全产业链建设,发展蓝莓种植基地5—10万亩,打造中国蓝莓之都,建成国家级南高丛蓝莓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猕猴桃种苗繁育基地和高产栽培示范基地5万亩;建设山地外向型出口蔬菜基地20万亩,示范带动蔬菜产能提升370万亩;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示范基地20万亩;改造陆良、沾益、麒麟、宣威等低产桑园10万亩,新植标准化桑园10万亩,示范带动蚕桑发展50万亩。
    3.山地牧业发展工程。稳定生猪产业,加快发展食草型牛羊产业,围绕“百头肉牛、千只肉羊、万头生猪”示范项目建设和牛源体系建设,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加快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把曲靖建成云南最大的肉类生产和肉制品加工基地。

4.高效渔业建设工程。标准化改造中低产池塘7.8万亩,建设库区标准化网箱养殖500亩,建设水库健康养殖区20万亩,建成万吨级水产大县8个。

 

二、烟草产业

以提高烟叶质量为核心,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实施名牌战略为突破口,通过引进关键技术、设备,强化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开发,通过品种改良、卷烟结构调整,提高卷烟及配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区域配套率。积极拓展和延长烟草加工产业链,大力培育以烟叶和烟叶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的非烟加工企业。依托红云红河集团曲靖烟厂、会泽烟厂,加快建设优质烟叶基地,深入推进烟叶复烤企业和烟草制品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发展与卷烟相配套的新型印刷包装、辅料生产、烟草机械等产业,在增量、提质、配套和增效上下功夫。到2020年,烟草及配套产业实现增加值240亿元,占GDP比重达 9%左右。进一步巩固全国优质烟生产加工基地。

 

专栏5:烟草产业重大工程项目

1.续建项目:年产100t烟草本香混合精油生产线、曲靖卷烟厂打叶复烤易地技术改造项目、曲靖卷烟厂新建烟叶仓库项目。

2.新开工项目: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曲靖复烤加工中心建设项目、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

 

三、能源产业

根据资源赋存条件和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合理控制煤炭产量,稳定煤炭生产供应,重点提高煤炭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强化火电企业先进工艺技术研究,加大除硫除硝除尘等技术改造,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煤—电—铝、煤—电—冶等大用户直供电模式。巩固火电产业,稳步发展水电产业,合理发展风能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力发展煤层气、页岩气、余热余压发电产业,加大生物质能、分布式能源等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到2017年底区域内实现全面提供国IV、国V标准普通柴油。将中缅管道天然气的推广利用作为全市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进重点骨干电网通道建设,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围绕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能源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产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到2020年,能源产业增加值力争达160亿元,占GDP比重达6%以上。

四、冶金产业

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以企业自主创新为重点、以培育品牌为突破,加快有色、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高、精、尖产业发展,实现产品终端化、高端化。开发铅锌系列精品,促进铅锌产业走高新技术加工路子。鼓励发展高端铝合金制品,打造云南乃至西南最大的高端铝合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保存量为核心,发展不锈钢制品,打造全省最大的不锈钢产业基地。到2020年,冶金产业增加值力争达110亿元,占GDP比重达4%左右。

五、化工产业

以调整存量为重点,加快煤焦化、煤气化行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石油替代产品,推进煤化与石化深度耦合发展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纺织原料及加工等产业链为主的新型清洁煤化工产业,重点打造富源县新型煤化工基地。以生产适用性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食品级化工产品,大力延伸精细磷化工、乙炔化工、铬盐化工等产业链,促进化工产业循环发展、精细发展、多元发展。到2020年,化工产业增加值力争达30亿元,占GDP比重达1%左右。

六、建材产业

围绕优质、节能、环保、低碳发展要求,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转型升级并重,优化产业布局,严格行业准入,控制产能总量,搞好综合利用,促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制品、名贵石材加工,积极发展特种玻璃。加强与国内主要陶瓷产地合作交流,积极承接陶瓷产业转移。到2020年,建材产业增加值力争达50亿元,占GDP比重达2%左右。

第二节   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产业

以扩大增量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抢抓发展机遇,推动生物、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节能环保六大产业做大做强,提高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

一、生物产业

立足曲靖生物资源优势,突出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四大重点,建设生物研发平台,聚集生物园区发展,培育生物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现代生物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生物产业技术进步,形成现代生物产业链,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和食品名牌。生物农业围绕粮食安全和生物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生物林业充分发挥曲靖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除桉树等有害树种外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大力发展中高档木材加工业。加快发展食用菌种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优势产业。生物医药依托曲靖中药材种类繁多、品质好、种植历史悠久的优势,建设以当归、银杏、薏仁、石斛、生姜、重楼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提升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成品药,把曲靖建设成为集现代中药材种植、生物医药生产加工、高效配送为一体的“滇东药谷”。生物制造依托现有粮油、特色经作、花卉等生物资源,大力推广超临界萃取技术,大力发展生物保健、食用医药等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规划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交易结算中心,积极辐射周边市场区域。到2020年,力争生物产业增加值达560亿元,占GDP比重达21%左右。

 

专栏6:生物产业重大工程项目

1.生物农业。开发、蔬菜、薯类、花卉、水果、中药材等特色植物资源潜力,发展梅花鹿等特种养殖,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打造品种研发—繁育—种植(养殖)—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

2.生物林业。开展人工造林230万亩,林业总产值达150亿元。

3.生物医药。重点加强天麻、重楼、石斛、灯盏花、当归、云木香、白芨、茯苓、砂仁和水蛭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建设符合GMP标准中药饮片生产基地,推进有效单体成分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中药材中成药品种。重点开发万寿菊、金银花、银杏等在生物医药的应用推广。

4.生物制造。改造升级传统发酵产业,推进白酒、葡萄酒、啤酒和特色果酒产业发展,利用生物质原料开发有机酸、酶制剂产品,开发酵母类新型产品,发展医用缝合线、手术伤口粘合剂、生物材料支架和骨骼等医用生物材料。重点实施10万吨/年芭蕉芋淀粉糖项目、35万吨罗平小黄姜综合利用及精深加工等项目。

二、装备制造业

以《中国制造2025》为统领,加快制定曲靖五年行动计划,抓重点、促配套,注重质量品牌建设,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轻卡生产基地、多用途乘用车(MPV)生产基地和铝合金轮毂等配套产品出口基地。完善全市充电站(桩)规划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积极引进以高原电力和新能源开发、供热供暖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依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中小型山地农机。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电子产品生产加工。紧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研究多层级补贴机制,大力发展乡村垃圾车和垃圾焚烧炉,有效填补市场空间。整合现有三线企业、军工企业、民用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和人才,依托煤化工、冶金、矿山、建材、通信、电力等特色装备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打造行业龙头,推进装备制造业由传统向现代、由生产基础零配件向整机、整车转变,建成云南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力争达13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

专栏7: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重大工程项目

1.续建项目:云南易銮领展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泊车系统生产建设等项目。

2.新开工项目:师宗县摩托车组装及汽摩配件生产、沾益县祥鹏矿山设备、马龙县首锋矿山配件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汽车钢板、沾益县新建汽车铝铸件、陆良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生产、陆良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等项目。

3.前期项目:经开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马龙县东光工业园区汽车零部件生产等项目。

三、新材料

不断提高新材料研发与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以特色资源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以有色金属深加工生产为基础,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为支撑,上中下游配套和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液态金属产业,打造曲靖液态金属谷。开发高纯度和特殊用途镓、锗、铟、铋、碲等稀有金属材料产品,带动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提升和强化稀贵金属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煤化工高分子合成材料基地建设。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亿元左右。

四、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会展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突出发展以商贸、养老、房地产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品质化转变。全面发展“互联网+”,提高产业发展效率。

现代物流业。紧扣曲靖被列为全国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机遇,制定区域流通节点城市规划,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化发展,以构筑滇中城市经济圈物流核心城市和加快推进珠江源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农产品冷链、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快递物流为发展重点,以建设工业物流为主的大型物流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扶持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围绕环市高速,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区、专业交易市场和综合配送中心,积极探索“园中物流园”模式,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到2020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力争达110亿元,占GDP比重达4%左右。

金融服务业。积极推进曲靖金融产业创新示范园区、金融产权交易平台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进驻曲靖,支持曲靖市商业银行在新三板上市、曲靖市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完善各类金融优势互补、财政与金融联动、产业与金融对接、引进项目与引进资本同步四个协调机制。鼓励发展保险业、证券业、期货业、担保业、小微金融、互联网金融、资本管理、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金融业态,建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完善“银政企合作”沟通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积极稳妥培育民营金融机构,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到2020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150亿元,占GDP比重5.5%左右。

会展业。依托曲靖良好的特色产业优势、交通区位优势、气候环境优势,坚持会议展览并重。以文化体育公园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会展、生物种业会展、国际蓝莓大会、房交会、车展等各项会展。以各县(市、区)特色节庆为基础,提升会泽国际摄影展、罗平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师宗千花会等节庆会展档次,扩大影响力。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长三角会展联盟、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等专业机构、组织的合作,建立联盟关系,积极争取承办大型会议和会展。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改善会展设施,制定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和引进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会展公司、会展项目、会展人才和展馆经营管理公司,培育知名品牌展会,重点扶持3—4个特色产业的品牌展会。到2020年,“曲靖会展”品牌基本建立,会展经济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专栏8:生产性服务业重大工程项目

1.续建项目:麒麟区罗汉山物流产业园区、罗平县长家湾工矿物流交易中心、宣威市凤凰山综合物流园区等项目。2.新开工项目:麒麟区泛亚奇石(展销石)市场、陆良德和仓储物流基地、罗平县综合物流园区、沾益县快递物资中转中心、富源县多乐铁路货场专用线、师宗县工业园区驰骋物流基地、会泽县物流中心等项目。

3.前期项目:宣威市食品园区冷链仓储配送中心、麒麟区汽车物流城、曲靖市金融产业创新示范园项目、陆良县物流配送中转站建设、罗平板桥物流中心、沾益县白水工业物流中心等项目。

商贸服务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努力把曲靖市建成承接滇黔川桂、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南亚等经济圈的商贸枢纽。推动大型实体店不断丰富消费体验,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由商品销售为主转向“商品+服务”并重。大力发展体验式、健康休闲购物中心。打造一批电子产品、小商品、服饰专业街,餐饮美食、文化娱乐、酒吧休闲特色街及精品商业步行街,大力发展连锁店、品牌店、专卖店。在昆明长水机场开设曲靖特色农产品展示馆。积极推进面向农村的化肥、农药、建材等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推进名牌农产品进超市。培育发展30个服务曲靖本地经济、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市场,扶持培育30户主业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商贸骨干企业。改造50个乡镇农村集贸市场,培育建设30个规模较大、设施完善、业态齐全、特色鲜明的商贸集镇。到2020年,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380亿元,占GDP比重达14%左右。

养老服务业。积极创新养老模式,抓住曲靖列入全国42个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机遇,走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加强老年教育、老年人活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兴办养老机构,支持商务健康养老和托残养老项目建设。打造智能、信息养老服务平台,让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对接,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集中融合,实现三者服务对象、服务信息、服务标准以及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共享,支持企业研发、生产老年人的适用产品。打造健康养老福地新名片。到2020年,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27亿元,占GDP比重达1%左右。

房地产业。积极推进房地产去库存,促进和转变住房消费,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积极稳妥推进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以购代建”,大力推进住房保障方式由实物保障向货币化保障转变。鼓励本市城镇居民、外地及农村居民在中心城区购买商品房,基本实现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大力支持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保障房地产、文化地产、商业地产、物流地产等地产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实现住宅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生态环保。到202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力争达70亿元,占GDP比重达2.5%左右。

专栏9:生活性服务业重大工程项目

1.续建项目:经开区生物医药健康服务业科技孵化基地、罗平长底温泉开发、富源县富达商业广场等项目。

2.新开工项目:万宇泛亚国际商贸城二期三期建设、麒麟区南片区五星级酒店、马龙滴翠山人工滑草滑雪场养老养生项目、罗平县国际颐养中心、师宗县农资交易市场建设、会泽古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

3.前期项目:中国曲靖·义乌国际商贸城、麒麟区南宁商业广场、陆良县茧丝绸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宣威市花鸟鱼虫等观赏物综合服务市场建设等项目。

互联网+。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导,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平台作用,结合曲靖产业、市场、区位等特点,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与传统制造业、金融、商贸、交通、物流、文化、教育、旅游、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引导多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引进和培育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推进中小互联网企业集群发展,推动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体系。重点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好“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餐饮住宿、旅游票务、金融支付、消费购物、社区家政、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便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到2020年,争创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9个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000个以上,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以上。

专栏10:“互联网+”行动15个主要领域

“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及网络支撑平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设应用,编制出台《曲靖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互联网+”创新创业。积极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孵化器平台,加快实施 “双创”五年行动计划,实施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曲靖“众创空间”。

“互联网+”工业。鼓励支持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慧工厂,推动物联网深化应用,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和社会供应链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加速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强化全市工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互联网+”农业。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建立健全部门监管、企业管理、公众查询三大平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朔体系建设。强化“三农”信息服务和科技培训服务工作。

“互联网+”能源。配合省做好互联网能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索煤、电、油等能源市场化改革,建设能源交易信息平台。

“互联网+”金融。搭建全市企业融资服务网和融资对接平台,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服务,积极推动第三方支付机构到我市开展业务,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构建企业征信体系。

“互联网+”物流。建设与全省对接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城乡配送信息平台,引导物流企业提高信息技术体系水平,布局建设一批智慧物流市场、物流中心和物流产业示范区,探索物流行业可延伸服务方向,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互联网+”电商。培育壮大电商平台,推进“淘宝特色中国·曲靖馆”、沾益电子商务创业园等电商平台加快建设,鼓励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营销,推动全市企业触网行动计划,引导企业与电商深度合作。

“互联网+”交通。推进曲靖“12328”交通运输服务综合监督管理等交通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普及ETC使用,加快建设曲靖交通运行监测系统等交通综合性能监测监控系统,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

“互联网+”绿色生态。严格落实“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全市三年城乡绿化攻坚行动,大力发展智慧环保,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制造,建立专业细化、内容全面的O2O服务和交易平台。

“互联网+”旅游。制定全市智慧旅游建设规划,启动曲靖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及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曲靖旅游门户网站建设及旅游APP、微信服务平台等应用,健全智慧旅游公众服务体系、管理平台、旅游营销,提升曲靖旅游品牌知名度。

“互联网+”医疗。加速推进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展居民健康卡和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开展网络医疗服务试点,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会诊平台,推广在线医疗模式,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共享。

“互联网+”养老。建设养老机构云服务平台,实现州、县、乡各级网络互联互通,完善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互联网+”教育。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共享,促进各地区教育数字化、一体化、均衡化发展。推广培育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加快互联网教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速建设“智慧校园”。

“互联网+”政务。进一步推动政务大数据开发利用,强化全市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体系建设,探索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平台,逐步稳妥推进公共数据的开放、聚集和开发利用,推动电子政务供给方式向O2O模式转变。

五、文化旅游业

紧紧围绕“大珠江源”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精品路线,把珠江源大城市建成国内知名的区域休闲运动集聚区和旅游发展中轴线,把南线、北线分别打造成国内知名休闲度假、休闲文化胜地和旅游发展的两翼。充分发挥曲靖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康体休闲、风光体验两大业态,实施“十景百村”旅游融合发展区工程。大力发展罗平、沾益、麒麟、会泽等水上飞机、国际无人机航模展等高端旅游,深化生态、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着力发展体育产业,利用曲靖独有的海拔、气候条件,以曲靖文化体育公园为载体,整合全市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借鉴国内外知名高原训练赛事基地发展模式,全力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消费主体,打造高原体育综合训练平台、高水平赛事平台,打造环万峰湖自行车赛、垂钓赛、珠江源马拉松大赛、会泽高原皮划艇大赛等国际赛事,重点推出2—3项独具特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原体育品牌赛事,将曲靖文化体育公园培育为辐射全国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中国·曲靖国际高原体育城。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支持力度,建立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区、保护村,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政府对爨文化的研究深度和投入力度,以政府主导搭建平台,深入挖掘和推广爨文化,最大限度放大爨文化在国际国内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基金。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文化市场新兴项目,倡导和鼓励现有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壮大企业规模,引导非文化企业延伸产业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大力扶持骨干文化企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印刷复制、文艺表演、书画创作、文体娱乐、工艺美术、网络动漫等新型产业。大力开发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等文化产品,提高全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打造珠江源文化品牌。

到2020年,全市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重点文化企业增加到30户以上。力争文化旅游业增加值达21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8%左右。其中,旅游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5%、3%。

专栏11:文化旅游业重大工程

1. “十景百村”旅游融合发展区工程。重点打造10大景区,依托景区打造100个旅游特色村,形成一批旅游集聚融合发展区。

2.A级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快推进现有A级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创建一批新的A级景区。全市每年新创3—5个国家级A级景区。

3.重点文化企业。全市重点文化企业增加到30户以上。

六、节能环保

围绕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需求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孵化。加快推进园区集中供热、供气,扩大高效电机应用,发展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推动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成套化,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云南环保工程设备科研生产中心项目,打造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及环保生产基地。扩大环保服务产业,结合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环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0亿元左右。

专栏12:节能环保产业重大工程项目

1.续建项目:罗平板桥镇年集中清洗40万吨小黄姜洗姜废水综合整治、富源县垃圾再生利用工程、马龙县废弃金属材料回收加工利用等项目。

2.新开工项目:曲靖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罗平县病死畜禽集中处理场等项目。

3.前期项目:麒麟区天峰再生资源综合处理中心、沾益县再生水利用工程等项目。

 

第三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按照“资源共享、产业互补、集群发展”的思路,把加快优势地区率先发展作为战略布局重点,强力推进“一核三片多点”建设,努力打造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逐步形成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一核

珠江源大城市核心区。按照多中心、多组团、多社区模式,集约式、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麒沾马同城化发展,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建设、生态环保六个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完成沾益、马龙撤县设区工作。到2020年,珠江源大城市城市人口达13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139平方公里。建成云南第二个百万人口大城市,打造全省产城融合示范区。

二、三片

麒沾马(经开区)产业集聚区。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装备水平,重点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业、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精尖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体育训练赛事等新兴现代服务业,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国家高新区,建成综合保税区。陆良—师宗—罗平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特色种养植及精深加工、交通区位的叠加优势,重点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林业、生物制造、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宣威—富源—会泽产业集聚区。依托煤炭、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山地牧业、稀贵金属深加工、新型煤化工、分布式能源等优势产业。

三、多点

宣威: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牧业、高原特色农业、煤电冶一体化、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液态金属等主导产业,将宣威打造成为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以液态金属为主的新材料基地。会泽:以会泽古城古镇、铜商文化、生态农业、山地牧业、淡水渔业等特色产业为基础,将会泽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和精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富源:以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冶金装备制造为突破口,将富源打造成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装备制造基地。陆良:以茧丝绸、电子等特色轻工产业为依托,将陆良打造成为全市特色轻工业基地和西南茧丝绸交易中心。师宗:以种植和精深加工中药材为主导,以生产终端不锈钢产品为重点,将师宗打造成为云南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和不锈钢生产基地。罗平: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核心,以种植和精深加工粮油为重点,将罗平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生物产业生产加工基地。

 

第四节   加大园区建设力度

 

注重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按照“一县一园区、一片区一主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突出主导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园区建设、管理、服务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资源集约、要素保障和配套服务,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园区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加快构建以曲靖经开区为龙头、9个县(市、区)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园区体系,将曲靖经开区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示范区、产城一体和带动区域发展新城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各县(市、区)工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点培育一批轻工业园区,培育专业物流、现代商贸、商务金融等一批具有较强集聚带动能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到2020年,曲靖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亿元以上,各县(市、区)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亿元以上的园区1个、300亿元以上的园区3个,其余园区均达200亿元以上。全市工业园区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78%以上。

专栏13:曲靖市工业园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新材料、建材、先进装备制造、冶金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

马龙工业园区:重点打造轻工、现代物流、冶金机械等产业,现代产业园片区重点打造高端制造产业;

沾益工业园区:重点打造花山片区的新型煤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耦合产业,白水片区的电铝一体化产业,城西片区的生物加工、物流、轻工制造产业;

宣威工业园区:重点打造虹桥片区的液态金属谷、食品及轻工产业,凤凰山片区的煤—电—化—冶—体化产业;

麒麟工业园区:重点打造煤—冶—化—材产业;

陆良工业园区:重点打造青山片区的轻工产业,大莫古片区的新型建材产业、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召夸片区的重化工产业;

师宗工业园区:重点打造大同片区的生物资源加工及以不锈钢深加工为主的轻工产业;

罗平工业园区:重点打造长青片区生物、石材产业;

富源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安—后所片区的新型煤化工和矿冶建材产业;

会泽工业园区:重点打造宝云片区的轻工产业。

 

第四章   加快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围绕把曲靖打造成为全省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定位,全面提升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保障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网络保障能力,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互联互通、功能完备、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基础体系,筑牢跨越式发展根基,为曲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一节   构筑综合立体交通网

 

以畅通、便捷、安全、高效、低成本为目标,加快构筑纵横交错、运力充沛的铁路骨架网,构筑绕城高速和环市高速“两闭合”及县与县之间、国高网与国高网之间“两个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铁路,努力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零的突破”。建成西部融滇中、东南连黔桂、北部接川渝的综合交通枢纽。

一、铁路

加快渝昆铁路、曲靖至弥勒铁路建设,构建南北大通道,加快建设沪昆高速铁路以及六沾二线、南昆铁路,夯实东西大通道,形成纵横交错、运力充沛的铁路网络。重点抓好沪昆高铁(曲靖段)建设,确保沪昆高铁按期建成投入使用;协调推进渝昆铁路前期进度,争取线路走向引入曲靖。完成曲靖至弥勒铁路、珠江源大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确保开工建设,努力实现轨道交通的“零”突破。推进曲靖至宣威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工作。

专栏14:铁路重大项目

1.续建项目: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2.新建项目:渝昆铁路、南昆铁路扩能改造、曲靖至师宗至弥勒铁路、曲靖至师宗至文山铁路、珠江源大城市轨道交通、曲靖至宣威城际铁路。

3.前期项目:曲靖至昆明长水机场轨道交通。

二、公路

加快重点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宣威至曲靖、江底至召夸、沾益至会泽、东南过境线、马龙大瓦仓至昌隆铺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曲靖三宝至长水机场、宣威至威宁、兴义至富源、曲陆高速公路扩容改造、陆良西桥至马龙大庄、沾益至寻甸、陆良召夸至泸西、宣威至富源、曲靖至泸西含联络线罗平至八大河等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00公里。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消除断头路、等外路和无铺装路面,优先建设功能突出的干线通道路段,提升改造等级低、路况差、抗灾保障能力弱的路段,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完成G213线江底至钢厂等4个续建项目,开工建设G248沾益沿南盘江至陆良召夸等6个项目,开展罗平大水井至师宗龙庆段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新建及改建农村公路1.2万公里,实现全市建制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推进公路枢纽站场建设。构建以曲靖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县级公路运输站场为支撑,乡镇运输站场为端点的客货运输站场体系。续建曲靖南部客运站,新建曲靖中心城区北客运枢纽站,新建罗平南站、陆良东站、富源综合客运站、师宗客运站等4个县级客运站,改造提升马龙、富源2个县级客运站,建设农村招呼站900个,新建马龙鸡头村、张安屯街道等四级乡镇客运站。

专栏15:公路重大项目

1.高速公路:续建项目,G56杭瑞高速宣威至曲靖段、G60沪昆高速曲靖东过境段、G78汕昆高速江底至召夸段、沾益至会泽;新建项目,G60沪昆曲靖三宝至长水机场、宣威至威宁、兴义至富源、曲靖至陆良高速扩容改造、陆良西桥至马龙大庄、寻甸至沾益、滇中高速环线陆良召夸至泸西段、宣威至富源、曲靖至泸西高速公路含联络线罗平(阿岗)至八大河高速公路;前期项目,宣威至会泽至巧家高速公路。

2.国省道:续建项目,G213江底至钢厂、G326杉木箐至宣威段、S305长蒙线者海至会泽段、宣曲高速公路沾益立交联络线;新建项目,G320胜境关至下三支龙段、G248沾益沿南盘江至潦浒、G248会泽至大海接东川、G248陆良段板桥至召夸接泸西;前期项目,罗平大水井至师宗段龙庆接泸西向阳、S214麒麟东山至罗平阿岗至罗平县城至大水井、S304宣威文兴至落水至热水至沾益德泽至会泽田坝至驾车、沾益松林至会泽、S215宣威倘塘至杨柳接贵州界、S214宣威羊场至富源后所。

3.农村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2000公里,其中:实施行政村硬化公路1000公里以上,实施自然村公路10000公里,实施县与县、乡与乡之间公路提升改造1000公里。

4.公路站场:续建项目,曲靖客运南站;新建项目:曲靖客运北站、罗平南站、陆良东站、富源综合客运站、师宗客运站等。

三、邮政快递

实施邮政普遍服务惠民、快递产业园区建设、快递服务网络建设、农村邮政和快递服务提升、产业联动发展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等工程,建设多维网络、智能服务的“活力邮政”。

专栏16:邮政重大项目

服务惠民工程:新建邮政综合网点13个、农村普服网点10个、揽投站10个、信息服务亭30个。

重点工程:新建曲靖市快递产业园。

 

第二节   打造高效快捷航空网

 

构建“1+3+X”的区域航空网,建成宣威支线机场和罗平、沾益、会泽等3个通用机场,开辟若干个水上飞机起降点,打通连接罗平、沾益、会泽及周边的滇东通航小环线,形成以支线机场为重点、通用机场为补充、水上机场为特色的航空网络,打造全省领先的通用航空基地。积极开展曲靖国际机场建设前期研究和争取工作。

专栏17:机场重大项目

1.新建项目:宣威民航支线机场,罗平、沾益、会泽3个通用航空机场。

2.前期项目:富源、师宗、陆良、马龙等通用航空机场。

 

第三节   全面筑牢水保障网

 

按照“确有所需、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兴水强市”战略,构建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现代水网。依托珠江、金沙江两大河流水系,全力建设以引调水工程为骨干、大中型水源工程为支撑、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系连通工程为补充、民生水利为基础、水生态文明为保障、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曲靖现代水源工程网,建成阿岗、车马碧两件大(二)型水库及会泽迤北、麒麟龙潭河两件中型水库,开工建设黑滩河大(二)型水库,完成8件中型和30件小(一)型水库建设,实现新增库容3.5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4亿立方米。

专栏18:水利重大工程项目

1.水资源区域配置一体化:

(1)水库:大型,新建罗平阿岗水库、马龙车马碧水库、沾益黑滩河水库;中型,在建宣威石城河水库、会泽迤北水库等4件,新建麒麟区龙潭河水库、富源补木水库等6件;小一型,在建宣威市明德水库、富源小老厂水库等15件,新建富源大跌水水库、陆良三道沟水库等27件;小二型,新建麒麟区大黑箐水库等34件。

(2)跨区域流域调配水工程:新建马龙龙海水库等3件。

(3)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新建富源石坝水库—李吉冲水库连通工程等51件。

(4)抗旱应急工程:在建师宗阿宜格水库等7件,新建7件小一型水库42件小二型水库49件输水线路维修改造工程等。

(5)五小水利工程:完成9.19万件。

(6)水生态环境修复补水及水资源置换工程:新建师宗东风水库等6件。

(7)水源工程清淤增效工程:沾益月亮洞水库等80件。

2.防洪抗旱减灾一体化:大江大河防洪综合治理6件,中小河流治理工程89件,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103件,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7件,中小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56件,山洪灾害防治工程126件,水土保持工程163件。

3.高效节水灌溉一体化: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20件,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12件,小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260件;农业节水灌溉工程106件,干支渠防渗工程132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3件,牧区节水灌溉工程8件。

4.城乡供水管网一体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202件,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信息工程21件,水源涵养保护与修复工程9件,生态补水工程5件;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199件,城镇生活节水工程49件,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4664件,新建中心城区及各县(市、区)城市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工程。

5.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新建曲靖中心城区、县城、集镇、工业园区、中心村等污水处理工程142件。

第四节   改造提升能源保障网

 

改造提升能源保障网,加速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优化提升火电、水电产业,全面完成“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提升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比重,构建适应现代产业和绿色经济发展的优质智能型能源网络。

一、煤炭

紧紧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整顿关闭、整合重组和改造升级,进一步减少煤矿企业和小煤矿数量。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煤矿机械化、安全质量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根据煤种需求,合理规划煤矿生产、建设结构,实现煤炭产量理性增长。大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着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构建附加值高、循环发展、环境友好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专栏19:煤炭重大项目

1.续建项目:雨汪煤矿一号井、白龙山煤矿一号井等8个。

2.新建项目:白龙山煤矿二号井、富煤一矿等46个。

3.前期项目:重庆永荣矿业公司师宗煤电化、富煤二矿、富煤三矿、富煤四矿、晶圆煤矿等10个。

二、电力

电网。重点抓好500千伏铜都变、罗平鲁西背靠背直流换流站工程建设,大力推进220千伏天宝、海晏、普山、潇湘、东山、茶山等输变电工程建设。搞好城市配电网建设,加快实施110千伏岳东营、万和、雷家庄、盘江、西城等输变电工程。抓好城网建设及改造,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微电网。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打造“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新建、改造10千伏以上输配电线路5129公里,新增变电容量515.3万千伏安,提高供电可靠性。水电。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重点推进牛栏江、北盘江流域梯级电站建设。加快万家口子水电站、毛家河水电站和大岩洞电站等项目建设;重点开工建设牛栏江黄梨树电站。加强对中小水电建设、运行的安全监管,鼓励中小水电就地利用和资源整合,引导其参加与市场对接。争取全市水电装机达240万千瓦,累计新建并投产中小水电装机超过58万千瓦。火电及综合利用发电。积极组织好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适度发展调峰天然气发电、煤层气发电及天然气热冷电联产项目。新能源。妥善处理好风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合理确定风电开发规模。鼓励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持发展光伏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积极发展光农(林、牧、渔)互补示范项目、光伏提水及光伏扶贫项目。争取实现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太阳能并网发电装机达到20万千瓦。

专栏20:电力重大工程项目

1.电网:500kV铜都输变电工程、云南电网与南方主网背靠背直流异步联网工程罗平鲁西背靠背直流换流站、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等10个在建项目;220kV海晏输、普山、潇湘、东山、茶山输变电工程等42个新建项目。

2.水电:北盘江支流革香河:万家口子水电站装机18万千瓦;牛栏江:大岩洞水电站装机8.4万千瓦、黄梨树水电站装机6万千瓦等16个水电项目。

3.新能源:(1)风电:曲靖株木山风电场装机15万千瓦、马龙陡坡梁子风电场装机4.8万千瓦等14个在建项目;会泽鱼车蒲风电场装机10万千瓦、宣威市大白岩风电场装机17万千瓦等48个新开工项目。(2)光伏发电:麒麟区南头山并网光伏电站装机7万千瓦等3个在建项目;马龙马坡山并网光伏电站装机11万千瓦、富源冒天水光伏电站装机5万千瓦、会泽县田坝并网光伏电站装机20万千瓦、沾益林光互补示范电站装机3万千瓦等22个新建项目。

三、石油天然气

依托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加快天然气支线及下游工程建设和曲靖天然气应急储备中心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昭通支线曲靖段、陆良支线、师宗罗平支线、富源支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燃气管网建设,扩大天然气利用领域和规模。继续推进成品油网络体系建设,完善成品油管网布局。到2020年,各县(市、区)天然气支线网架实现互联互通,建成曲靖市应急气源储备中心、安宁—昆明—曲靖成品油管道,力争建成国家成品油储备库

 

专栏21:石油天然气重大项目

1.成品油:安宁—昆明—曲靖成品油管道、曲靖—昭通成品油管道。

2.天然气:昭通支线(曲靖境内约250千米)、陆良支线(约122千米)、师宗罗平支线(约78千米)、富源支线(约28千米),曲靖市应急气源储备中心。

 

第五节   建设高速共享互联网

 

持续推进网络与网站的改造进程,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以4G LTE发展为契机,打通终端、网络端到端的关键环节,加快移动互联网IPv6商用化进程。全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确保市、县、乡、村各级电子政务系统纵向、横向的高效运转。借助国家级“村村通”工程,实施曲靖市“村村通宽带”工程。提升互联网容量,重点对互联网基础网络容量进行扩容。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对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漏洞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及修复。加快“智慧曲靖”建设,在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养老等领域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化系统。力争“三网融合”走在全省前列,构建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效畅通、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实现车站、景区、商务楼宇等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力争光纤网络进村入户,行政村宽带通达率达到100%。

专栏22:互联网重大工程

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曲靖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曲靖市公务网络平台。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曲靖IP城域网扩容及双节点改造工程、城域传送网工程。曲靖电信固网设备退网工程、“宽带城市光网建设”新建工程、全市行政村通宽带新建工程、全市4G基站新建工程、市县乡城域主干网及中继光缆扩容工程、城市道路管线新建。

 

第五章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同步推进,立下军令状,采取硬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深入实施精准脱贫

 

瞄准79.9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着力实施以特色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转移就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社保兜底为核心的脱贫行动计划,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一、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等,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优质种业基地、创业园区。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民族文化、休闲养生等乡村旅游,开发民族特色手工艺、服饰、美食、歌舞等旅游产品,拓宽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渠道。

二、实施易地搬迁脱贫

对居住地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基础设施配套困难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统筹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等相关项目资金,增加易地扶贫搬迁投资。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提升措施,让搬迁户享有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结合生态补偿脱贫

对因保护生态发展受限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补偿脱贫。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贫困地区25度以上的基本农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应退尽退。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四、发展教育脱贫

对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教育帮扶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施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实行城市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等政策。

五、实施转移就业脱贫

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创业脱贫。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支持贫困群众就地和外出务工、创业。组织职业院校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加大对贫困人口创业政策扶持力度,“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创业园区扶持等政策措施优先覆盖贫困人口。

六、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为贫困人口建立健康卡,提供看病报销一站式服务。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到2019年,完成贫困县县级医院、贫困乡镇的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为5个贫困县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2名以上的全科医生。

七、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发展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推进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

八、探索资产收益扶贫

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以及贫困村集体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贫困户,并优先给予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提高资产收益,增加贫困户入股资金分红、土地租金等收入。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贫困地区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专栏23:脱贫攻坚目标步骤

1.脱贫:到2019年,全市79.91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2.摘帽:到2019年分期分批实现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0个贫困乡、475个贫困村出列,其中:2016年罗平县、2017年师宗县、2018年富源县、2019年宣威市及会泽县贫困县摘帽、贫困乡、贫困村出列;麒麟区、沾益县、马龙县、陆良县4个非贫困县2017年贫困乡、贫困村出列。

3.增收: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确保建档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超过贫困线标准,5个贫困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第二节   推进片区脱贫攻坚

 

以片区县和重点县为主战场,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区域发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农村交通扶贫工程,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保障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第一轮贫困地区农网升级改造任务,加快扶贫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扶贫”的电商扶贫模式。到2017年,所有建制村实现道路硬化;到2018年,完成475个贫困村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到2019年,50户以上的贫困自然村通公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全部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宽带网。

二、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财政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转移支付,逐步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三、加快安居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优先安排12.28万户贫困户,4年实施24万户以上。到2019年,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扶贫安居、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开发搬迁等工程,完成全市整体性D级危房改造,消除农村危房。在补助标准上给予倾斜,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加快推进贫困乡村村庄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四、加快整乡整村推进建设

加大“整乡整村推进”建设力度,4年实施41个贫困乡整乡推进,47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到2019年,确保全市所有贫困乡、贫困村“整乡整村推进”全覆盖、全部脱贫出列,解决贫困乡村区域性整体贫困。

五、加大民族地区扶贫力度

加大3个贫困民族乡、58个贫困民族行政村、394个贫困民族自然村扶持力度。到2019年,解决以少数民族为主聚集生活的地区群体性整体贫困。

六、加快革命老区建设

探索革命老区红色民生、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四位一体”扶贫开发模式,大力推进“红色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依托革命老区资源优势、历史文化,发展高原优势产业和红色旅游,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到2019年,全面实现55个革命老区重点乡(镇)综合发展,如期脱贫,解决特殊困难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

七、加大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力度

加快落实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曲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10年规划和5年实施规划,确保2片区发展呈现道路成网、产业连片、区域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公益事业共同发展的新常态。加快推动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示范带动效应好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集中力量解决4个片区县区域性整体贫困。

 

第三节   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建立“市级统筹、县负总责、乡抓落实、扶持到村、精准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强化脱贫攻坚责任。

一、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

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各有关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脱贫摘帽、行业扶贫、单位“挂包帮、转走访”、驻村扶贫工作队等脱贫攻坚考核体系,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强督查问责,严格考核、奖惩、问责。加强充实各级扶贫开发领导机构、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各项扶贫开发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改进贫困识别、动态监测、评估考核和退出机制,建立农村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二、健全完善投入增长保障机制

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确保政府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大幅增加贷款规模,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长效机制。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健全定点扶贫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完善多元投入社会扶贫体系,突出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广泛动员个人扶贫,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第六章  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完善制度,建立符合市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增进人民福祉。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建立城乡统筹联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区域中心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大型中心村—小型中心村—基层村的八级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二、健全制度安排

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标准,包括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福利救助服务等七个领域人均所应获得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不断修正公共服务供给方向和供给质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三、完善投入机制

深化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导向的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服务投入稳步增长的机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合作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采取招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强化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尽快把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的基本公共服务交给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通过税费减免、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和引导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

 

第二节   统筹促进就业创业

 

积极扩大就业,优化就业环境,创造机会和空间,努力建立健全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把促进城乡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有效实施各项就业援助计划,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军转人员、城镇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人员的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完善“三支一扶”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完善农民工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完善开发公益性岗位有关政策措施。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完善失业保险监测制度,研究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到20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二、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打造创业之城。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建立政府监管、机构公开、协会自律、社会监督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用工信息系统,将信息网络延伸到社区(村居),不断完善企业用工和人力资源状况数据库,健全供求信息动态监测、汇总和发布机制。鼓励支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加快全市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为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者提供项目孵化基地和服务场所。到2020年,扶持各类群体成功创业7.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4万人。

 

三、加强就业创业培训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大纯农户帮扶力度,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免费培训计划。对城镇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再就业和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形成政策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培训适应市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到2020年,农民工技能培训7万人,创业培训2.5万人。

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加快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调解仲裁机构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切实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作用,建立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保障和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专栏24:促进城乡就业创业重大工程

1.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计划。全市通过“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创业园区扶持系列措施,扶持7.5万个以上创业主体。

2.创业园区建设计划。全市建成扶持各类创业群体的创业园10个,园区众创空间10个,校园创业平台2个。

3.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5500人,组织已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达1000人以上。

4.“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创建活动。全市创建“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5家以上。

5.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全市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5000人以上参加就业见习。

6.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计划。组织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参加创业培训3.75万人次(其中电子商务普及培训1.5万人次),扶持创业2.42万人。

7.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设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库房、服务场所和服务平台。

第三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认真落实国家、省收入分配政策,加快形成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一、完善居民收入增长保障机制

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完成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农业补贴资金规模和范围,增加转移性收入。保护私有财产权,创新居民保值增值方式。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机制。逐步健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实现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合理增长。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1700元和15300元,年均分别增长9%以上和10%以上。

二、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严格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收入分配体系合理化、规范化和有序化,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

一、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动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统筹推进覆盖城乡、统一均衡、持续发展的城乡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体系建设。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扩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加快建立适合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扩大住房公积金政策覆盖面。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适时采取措施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负担。

二、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研究调整社会保险费率,降低参保个人和参保单位缴费比例。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政策,做好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大力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支持和引导具备条件的单位建立年金计划。完善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工作。到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8.68万人,参保率达5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01万人,参保率达95%。

三、健全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

全面实现城乡医保统筹。完善医保筹资和待遇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逐步扩大门诊医疗费用的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完善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制度和管理服务措施,进一步开展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到2020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生育保险参保率达95%。

四、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落实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探索建立失业保险稳定就业、预防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制度,切实做好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企业职工队伍稳定工作。完善失业保险待遇水平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挂钩的调整机制。到2020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4.5万人,参保率达65%。

五、加强工伤保险制度建设

推进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建设,扩大工伤预防试点。继续扩大高风险行业、中小微企业参保覆盖面。将中央及省属企业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实施第二期“平安计划”,重点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人员参保,加快推动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保。客观、公正、准确、合理地开展工伤认定工作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有效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到2020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9.96万人,参保率达95%。

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健全完善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以“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以临时救助为辅,与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衔接配套,逐步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加快推进适度普惠型福利事业发展,全面建立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第五节   实施教育提质惠民工程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强市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增强公共教育保障能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将曲靖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教育改革先行区、现代教育示范区、优质教育核心区。

一、促进教育公平

调整并优化幼儿园、中小学布局,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规模,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差距。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协调发展特殊教育,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残疾学生资助政策,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完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和保障机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二、加快普及基础教育

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好第二、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幼儿园新建、改扩建,扩大学前教育特别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深入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消除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城乡教师交流。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实施普通高中建设攻坚计划,大力拓展优质高中资源,引导普通高中学校提高课程实施、管理和建设水平,提升学校自我发展和质量保证能力。落实好中央、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实施的高中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到2020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以上。

三、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落实好中央、省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免除学杂费政策。巩固完善校校互动、校地互动、校企互动、校园互动、校城互动“五互动”发展模式,争创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智库、职业教育发展联盟、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能力,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提升高职高专综合办学水平,筹建曲靖职业技术学院。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到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四、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加大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依托曲靖师范学院创建服务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综合性大学。积极探索免费师范生和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大力发展医学教育,依托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建曲靖医药学院。建立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平台,扩大和提高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和水平。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中青年教师及创新团队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

专栏25:教育重大工程

1.扩容工程。根据人口规模和就学需求,大力实施第二、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行政村设立1所幼儿园。大力推进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作,着力破解市、县两级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大班额”。市、县两级主城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0所、新建幼儿园41所。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实施好全面改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进城务工子女奖励资金试点等项目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基本达标。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设一个“儿童之家”。

3.特色高中示范建设工程。优化学校布局,推动联盟化、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到2020年,全市省一级高完中达26所,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学校达20所,基本形成“优质+特色”的学校群体。

4.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职业学校质量提升三年滚动计划,支持学校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选聘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学。大力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实现职业教育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全覆盖。建成2—3个装备水平较高、资源共享共用的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5.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考试、定期注册制度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教师编制“县管校用”机制改革。持续开展“三名”(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建设,认真落实优秀骨干教师政府津贴制度。全面推进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培训基地建设、高中教师分层专项培训建设、基础教育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以上。

6.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建成区域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中心,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开启教育实名网络空间“人人通”,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百兆网络覆盖,城镇和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的比例分别达80%和50%以上。

第六节   推进健康曲靖建设

 

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的基本原则,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推进分级诊疗。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落实政府办医的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四个责任”,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破除逐利机制,建立运行新机制,建立现代医院制度,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政策,协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加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完善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妇幼健康、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院前急救体系,完成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市中医院异地新建、市一院北城医院项目建设。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6张。实施农村卫生网底工程,有效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培养、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等工作。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医疗,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制定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创建国家健康城市,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三、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市级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乡村两级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强化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切实做好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创新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促进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的制度和政策,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用人机制和人事薪酬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优化服务的积极性。加大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力度,建立完善乡村医生退出养老机制。有效利用沪滇合作等平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开放发展战略。力争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5人,注册护士数达3.14人。

五、积极推动社会办医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努力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通过放宽准入条件、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等试点工作,有效推动社会办医。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

六、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做好政策调整前后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出生监测和人口形势研判,对人口形势进行适时预警、预报,确保人口总量控制在规划目标之内。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努力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着力解决妇女身心健康、学习、就业、就医等切身利益问题,保障妇女获得平等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决策管理、社会保障的权利和机会,实现男女平等。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大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推行殡葬改革。

七、贯彻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

围绕把曲靖市建成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市的目标,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检验检测和监测能力,加大执法装备配备和执法队伍培训教育力度,加快推进监管信息化。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推进社会各方面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全面加强日常监管和集中专项整治,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强化食品药品应急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应急处置工作。

专栏26:健康曲靖重大工程

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市级和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逐步建立产科、儿科、妇科、出生缺陷防治培训基地。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和急救体系建设,加强市中心血站和县级储血点实现规范化建设。

2.健康扶贫建设工程。对5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14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30个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

3.加大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强市一院、市二院等综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三院、市五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市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推进麒麟区、沾益县中医院新建,完成师宗县中医院、富源县中医院的整体搬迁建设。

4.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现市、县、乡、村中医服务全覆盖。

5.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深入推进市级食品药品安全乡镇(街道)创建,把全市90%以上的乡镇、街道创建成为无源发性、无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无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无重大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的市级食品药品安全乡镇(街道),50%以上的县(市、区)进入省级安全县(市、区)创建范围,把曲靖市创建成国家食品安全市。

6.食品药品监管能力提升工程。统一规划建设市级检验检测机构,推进县级检验检测标准化建设和资源项目整合,加强乡镇、街道检验站建设,建立市、县、乡三级药械安全性监测评价机构和队伍。开展基层监管派出机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加快推进监管信息化,构建食品药品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和质量追溯系统。

 

第七章  突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以提高城镇竞争力为核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强化特色城镇建设,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第一节   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推进同城化发展的行政管理创新和扩权强镇模式等三项试点重点,全面建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示范市。

一、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挂钩一分担”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和项目由城市社区向农村社区、“村改居”社区覆盖,加快推进本地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促进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全面实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城乡商业网点及市场设施,巩固城乡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农产品直销网络。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建成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立一批返乡创业培训实习基地。探索“两区同建”模式,初步形成立体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目标。

二、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探索发行城投类、市政类和公共服务类债券进行融资,积极推广PPP合作模式,全面放开民间资本准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市域外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曲靖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区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打造“经营性资产+多元化融资+风险防范机制”的投融资新模式,探索完善融资担保机制,抓好马龙、师宗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可推广的投融资机制。

三、推进同城化发展行政管理创新和扩权强镇模式

推进陆良县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在行政管理体制、审批制度、县域金融管理体制、土地使用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按照“依法下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开展麒麟区越州镇、陆良县三岔河镇、富源县富村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抓好会泽县待补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探索形成产城融合、“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美丽乡村清洁家园管护等新模式。推动麒麟区、沾益县、马龙县、陆良县、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以开放型、创新型、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两型三化”为目标,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成沾益县、马龙县撤县设区,推进陆良县、罗平县撤县设市工作,探索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社区管理与“互联网+”融合机制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污染防治体系机制。

四、推进重点支撑性工作取得突破

全面推进师宗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行业规划多规合一,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工业项目用地产出强度和容积率门槛,强化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统筹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沟)建设改造工程,在城市地下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2016年启动中心城区珠江源大道综合管廊建设,2017年底前在全市范围逐步推开,力争曲靖市列为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底前,县城城市新区逐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力争曲靖市列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专栏27: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专项

1.“三挂钩一分担”机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镇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和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方式,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2.“两区同建”模式。实施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试点,实现居住向社区集中、就业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走出一条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提升的道路。

 

第二节   加快珠江源大城市发展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实施麒沾马同城化发展战略,消解“行政区经济”约束,建成云南第二个百万人口大城市。

一、强化核心区集聚力

围绕建设珠江源山水园林城市目标,按照“北拓、南限、西强、东控”思路,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产业体系较完善的优势,统筹整合麒沾马城市功能,联动麒麟、沾益、马龙和曲靖经开区,完善城市区域功能,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以绕城高速和轨道交通为支撑,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城市核心,增强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巩固国家卫生城、园林城创建成果,推动国家文明城、健康城、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提高城市的宜居性、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完善同城化功能体系

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构建中央商务区、城市游憩商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型产业空间,构筑区域中心城市,培育城市副中心,完善城市层级体系。公共基础设施均衡、多元发展,以高速路和轨道交通构成主骨架的快速交通网络,打通东西,连通南北,构建30分钟同城化快速交通圈,建成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交通高效便捷、市政设施同城共网的格局。强化“城—江—山”的空间结构,疏导开放的风景区界面与城市相融,打造“一山一水一城”的景观特色,构筑“山水相映、古今交融、宜居田园的滇东明珠”和国家级园林城市。

三、加强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

促进城乡接合部社区化发展,增强服务城市、带动乡村、承接转移人口功能。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城乡接合部地区延伸覆盖,通过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理顺管理机制体制、加强日常动态管理等方法,消除城乡接合部过渡地带的特征。规范建设行为,针对居住条件、环境卫生、建筑风貌、治安治理、外来人口管理等方面,加强环境整治和社会管理综合整治,改善生活居住条件。保护生态用地和农用地,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形成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缓冲地带。

四、优化提升旧城功能

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的要求,健全旧城提升改造机制,优化提升旧城功能。加快城区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棚户区、传统工业区的搬迁改造,全面实施旧城区改造“升级换代”工程。优化城市棚户区改造布局规划,方便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在保护好古建筑、历史街区和特色风格建筑基础上,坚决清理临危建筑、违旧建筑和私搭乱建建筑,逐步改造拆除损害市容市貌、破坏公共空间、妨碍市民生活、干扰城市发展的城中村、旧居住区,加大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第三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以城乡特色为引导,以地域文化为灵魂,构建以珠江源大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重点、小城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城镇体系。

一、统筹协调城镇布局

加快曲靖中心城市建设,强化区域中心地位,提升城市内涵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宣威、罗平、陆良市域次中心地位,加快推进富源、会泽、师宗、罗平三级县域中心城市建设。到 2020年,珠江源大城市城市人口达130万人,宣威达50万人,陆良、罗平、会泽、富源达20万人,师宗达15万人;3—5万人小城镇3个,1—3万人小城镇44个。构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在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

二、加快特色城镇建设

立足曲靖特点,顺应城镇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历史、民族文化,彰显城镇自然山水特色,保护与传承城镇文脉,突出地域民族文化,推动城镇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内在品质。突出曲靖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与城镇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城镇风貌。优化自然山水宏观环境,合理利用水域、耕地、林地及其他生态建设用地,扩大城镇生态绿色空间。弘扬山水传统文化,加强城镇建设用地与自然山水用地的有机交融,扩展城镇园林绿化面积。推进绿道建设,在城镇化地区合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打造显山露水、城水相依、城山相偎、人与自然融合的特色城镇。

三、创新城镇发展模式

探索具有曲靖特色的城镇发展新模式,密切区域合作,强化功能分工,打造多城镇间整体协调、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结构。加快县级城市发展,以科学合理设置城镇行政区为切入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行政区设置工作。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重点城镇的功能,促进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能为居民提供较完善的生活条件和充足的就业机会的城镇功能升级,促进发展基础好的小城镇升级为“新市镇”,积极开展试点“新市镇”建设,引导小城镇各项功能升级,并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

四、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

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化发展,增强服务城市、带动农村、承接转移人口的功能。推进小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农贸集贸市场,加大小城镇面貌整治力度,以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沿街建筑立面控制、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等为重点,加大小城镇面貌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小城镇环境“脏、乱、差”问题,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发展、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特色小城镇。到2020年,全市共规划实施55个市级重点小城镇建设。

 

第四节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按照“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总要求,以村寨建设为载体,促进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乡村环境全面提升,全面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生活方式根本转变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新农村建设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转变,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型。重点推进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农村危房改造、村寨环境整治、精准扶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农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十大工程,每年推进400个以上美丽宜居村寨建设,其中重点建设100个典型示范村。到2020年,全市建成2500个以上美丽宜居村寨,其中600个以上典型示范村,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建设新村寨、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的“五新”目标。

专栏28:美丽宜居乡村十大工程

1.编制美丽宜居乡村规划。结合县(市、区)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布局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编制总体规划和村寨规划。

2.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扶贫安居房建设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移民开发搬迁、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完成30万户左右农村D级危房改造,全面消除农村危房,集中力量解决农民安居问题。全面落实“人畜分离、厨卫入户”要求,提高民居建设水平。

3.开展村寨环境整治。完善垃圾处理,开展污水治理,开展河道整治,推行改灶、改厕、改圈,加强柴堆、草堆、粪堆治理,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村寨绿化美化亮化。到2020年,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村内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70%、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不低于30%、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4.实施脱贫攻坚。聚焦全市50个贫困乡镇、475个贫困村、22.45万贫困户、79.91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

5.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每个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培育1—2个增收致富产业或产品。抓好农机具引进和推广,农机化水平达到50%以上。构建多元化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每个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培养1名以上农村科技辅导员。加大农特产品就地加工销售力度。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发展1个以上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中心村自来水供水管网实现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90%以上。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面。完善农村电网信息网。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7.完善公共服务。整合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统筹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乡村金融、村邮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8.提升农民素质。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生活方式转变,培养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崇尚公共道德意识。

9.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和谐新风尚。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10.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广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第五节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

把规划挺在前面,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抓好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乡)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专项规划编制,编制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传统村落保护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农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加强与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等各类规划的衔接,形成层级清晰、相互协调的市域城乡规划体系。加快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做深做实专业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和地下管线(廊)综合规划,实现重点建设区域详细规划全覆盖。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结合县域城镇体系和村庄布点实际情况,以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清洁能源、环境整治、信息畅通为重点,推进城镇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按照基础设施城镇化、服务设施社区化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农村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三、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和建设一体化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引导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投向农业农村。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建立健全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保障水平。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完善公共卫生和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镇医疗卫生体系和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县域新增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镇社区倾斜。繁荣城乡文化事业。到 2020 年,建立服务质量优良的社区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街道)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实现全市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

 

第八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逐步转换发展动力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第一节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推进新兴产业培育、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引进、知识产权战略六大工程建设,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一、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高新技术重大产品产业化为核心,带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科技型龙头企业、大品牌和新产品,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现代服务业等具有曲靖特色的新兴产业。到2020年,重点支持40项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开发国家级、省级重点新产品40个以上。

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农业、民生科技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平台、园区为载体,以重大专项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重大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和国内外科技成果落地孵化、转化、产业化为重点,显著提高我市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健全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力争通过5年时间,推动50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产业化。

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工程

围绕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一批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其研发水平和支撑能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20年,新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力争建成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企业技术中心27个;面向行业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整合资源,培育、构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6个。建立“曲靖市重大科技项目储备库”,入库项目动态保持在150项左右。

四、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和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推动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鼓励和遴选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引导创新要素向创新主体集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培育一批在行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0户以上,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3—5户,扶持2—3家科技型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60户以上,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总数达5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300户以上。

五、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着力营造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人才高地。在特色农业、能源、烟草及配套、化工、冶金、新材料、汽车和机械制造、轻工和建材、生物制药、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等产业领域。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发展壮大,选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到2020年,培养选拔省、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200名,培育省、市级创新团队各5个。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市级专家工作站20个。

六、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程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转化的激励力度。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资源优势,采取产学研联合或企业技术联盟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较强应用性的发明专利。推动知识产权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中小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中的专利创造。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对具有推广价值的专利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和集成推广。到2020年,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新增专利申请量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1000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400余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2件以上,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2—3家。

专栏29: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

1.新型工业化。先进制造技术,机械产业改造提升技术,有色金属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和国防用铁合金材料,液态金属3D打印制造原料等其他金属材料,新型建材工艺技术和产品,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智能电网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化技术。

2.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农业产业化技术,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化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

3.社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化技术,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技术,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技术。    

4.科技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学技术普及服务。

 

第二节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紧缺人才培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畅通人才流动渠道,进一步完善人才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建设推动创新发展。

一、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

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抓好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珠源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珠源学者”、“珠源教学名师”、“珠源名医”、“珠源文化名家”、“珠源技能大师”等培养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竞争力和创新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建设规模相当、技艺精湛、结构合理,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继续提升人才实力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继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并与人才事业发展相协调,加大人才环境建设并与人才队伍发展相同步,确立曲靖在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人才竞争优势。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率达21%以上。

二、优化人才环境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开发、人才评价发现、人才选拔使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创新,进一步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盘活用好现有人才队伍,完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加快曲靖新型智库建设,坚持事业和待遇留人,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更大的舞台。重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实用型人才,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偏远、贫困地区流动和在一线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引导、服务和监督,实现区域人才协调发展、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专栏30: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

1.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选拔200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2.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每年组织专家到基层开展2次以上专家服务。

3.新市民培训工程。每年通过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学校培养技能人才4万人次以上,五年累计培养20万人次以上;每年职业技能鉴定的获证人数达到2.5万人次以上,五年累计获证人数达到12.5万人次以上。

4.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珠源技能大师”培养工程。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5万人次,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350人次。到2020年,分批选拔认定50名左右高技能人才,领衔组建珠源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培养,每年10名左右。

5.公共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全市在有条件的企业及职业院校建立完善5个综合性的公共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满足各类技能人才提升技能需要。

 

第三节   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政策机制和体制框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合作等相关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瞄准做强主导产业亟需的核心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关乎生态安全和居民公共健康水平提升的重大技术,加快建设有利于高效释放后发优势的重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产业技术需求的超前谋划、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公共财政对战略性、前瞻性、公益性领域创新能力建设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建设。推进公共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在新兴技术领域形成若干创新网络。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落实支持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提高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1.5%。

 

第四节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把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加快构建形式多样的众创空间。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鼓励工业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创新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孵化营、创业咖啡、创客总部等新型孵化载体,构建一批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提升面向众创的资源共享和服务能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研究生创新创业。加强财政资金引导,设立市级众创空间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符合众创空间建设总体布局和与曲靖市重点支柱产业结合紧密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政府、投资基金、银行、创客企业、担保公司等多方参与、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创客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创业导师队伍,实行创新创业指导帮带服务,形成创业者+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的帮助机制。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建立1个以上的众创空间,孵化培育100户以上创新型小微企业。

 

第九章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着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定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围绕建设“美丽曲靖”目标,以资源节约集约综合利用为根本,以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培育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消费为导向,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一、推动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县(市、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推动列入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开发区适度扩大区域中心城镇规模,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壮大一批具有产业支撑、功能完善的特色小城镇。农产品主产区以增强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为主要发展方向。禁止开发区实行特殊保护,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将不适合居住和开发的区域、水源保护区域、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域的居民逐步有序外迁。健全差别化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流动、建设用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

二、构建空间治理体系

以市县行政区为单元,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统一土地分类标准,推动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管理,建立定位清晰、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重大经济技术决策专家咨询制度,逐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实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检测工程。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开展地理市情常态化监测,健全覆盖全市国土空间的监测系统。

 

第二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一、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工业大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推进火电、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建设和改造,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开展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绿色施工,综合整治城市扬尘污染。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大气移动污染源治理,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和黄标车,降低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

二、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工业水污染防治,对印染、焦化、氮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水污染实施综合治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等措施,削减重点水污染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加快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废水集中治理进度,建设完成一批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积极推进曲靖中心城区南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曲靖中心城区及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度,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促进再生水利用。推进农业、农村水污染治理,继续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施行测土配方施肥和低毒农药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削减农村生活污染。加大万峰湖等湖泊以及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到2020年,县以上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6%以上,实现乡镇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

三、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推进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强化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加大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在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和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内,以受污染基本农田、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国家和省级重金属重点防控区、重污染工矿企业周边、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工矿场地、搬迁重污染工矿企业废弃地等为重点,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第三节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推进水、土地和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构建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

一、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等七大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省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工业循环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和再生资源示范回收站建设等重点工程。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国家“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曲靖煤化工工业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示范试点工程。加大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延伸和拓宽产业链,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40%以上。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

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出台《曲靖市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培育节水型生产和消费模式。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计量,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杜绝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广运用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推行燃力发电、化工、冶金、食品加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实施城镇供水管网节水改造,落实城乡居民节约用水措施,开展再生水、雨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综合利用,严控无序调水和人造水景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

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完善、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正确引导建设项目向低丘缓坡试点项目区布局。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切实保护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建设用地管制,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比例。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广运用节地技术和模式,挖掘各类闲置土地、低效土地和废弃土地的利用潜力,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到2020年,受保护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大于20%。

四、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坚持实施曲靖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明确矿产资源重点开采区、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合理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生产规模和品种,坚持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鼓励矿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到2020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40%以上。

 

第四节   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是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将生态建设的要求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一、全面推动节能减排

发挥节能与污染物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和减排单位管理。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进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和节能能力建设等工程。继续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大力推进公共机构、交通、农业和农村等领域节能,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业。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继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加快工业企业“三废”、城市污水、垃圾等环保治理设施建设,加强运行监管,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二、积极推进低碳发展

促进企业和园区低碳化改造。对能耗过高的行业和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单位产品能量消耗控制措施,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积极开展能效对标管理,加强工业和建筑领域的能源审计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推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推进资源和能源的梯级利用,引进和推广废物综合利用、可回收利用和绿色再造技术,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开发,实现企业内部生产的物质循环,加快制造业从“工业链”向“低碳型循环产业链”转化。

搭建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将绿色、高效、循环为重点的低碳技术创新研发优先列入曲靖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等各类科技计划,鼓励低碳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由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搭建曲靖市低碳科研平台,重点研发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低成本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设备。鼓励低碳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

第五节   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推进森林曲靖建设

围绕打造珠江源生态带、南盘江生态走廊的目标,实施湿地、物种和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加快实施三年城乡绿化攻坚行动,抓实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管护和林业灾害应急体系。加快推进依法治林,严厉打击乱占林地、滥砍滥伐、乱捕乱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实施生态保护区管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全面推进“森林曲靖”建设。新创建一批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园林城镇。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6000万立方米以上。

二、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加快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推广普及节水、节能产品和器具。倡导住房适度消费,鼓励使用环保装修材料。拒绝过度包装,提倡购买简装和大包装商品。深入推进限塑工作,大力提倡使用布袋、菜篮。推进低碳办公,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行政府低碳采购,高效利用办公用品,建设节约型机关。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服务业。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全方位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到2020年,城区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40%,有关产品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20%。

三、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制度、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等,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健全评价考核、责任追究、环境信息公布等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司法联动,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环保督察通报。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完善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对生态恶化地区、环境质量下滑地区的惩戒和约谈机制。探索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森林碳汇交易,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健全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监管制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水平。

专栏31: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大工程

珠江源—南盘江生态保护综合利用工程:实施南盘江河道整治、生态河道建设、南盘江沿线工业和生活污染治理工程,开发建设南盘江沿线马拉松赛道、自行车赛道等设施,打造南盘江生态带、景观带和经济带。

中心城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白石江、潇湘江综合整治。推进北片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成曲靖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建设。实施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规范收集及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和黄标车。实施城区内建筑施工场地扬尘和道路运输扬尘污染治理。完成中心城区“烟尘控制区”扩建及划定工作,2017年,淘汰建成区内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推进中心城区周边面山非煤矿山修复治理和生态景观恢复。强化城市噪声治理。

乡村清洁工程: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

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完成会泽县者海片区大渣堆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陆良县西桥片区堆存磷石膏综合利用和含砷污泥处置,完成南盘江边铬渣堆场修复治理。推进罗平县长家湾工业片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城乡绿化工程:扎实推进三年城乡绿化攻坚行动,以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森林化、社区园林化、村庄田园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江河林网化建设,着力构建城乡舒适、宜居、和谐的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努力将全市重要水源地和石漠化地区的坡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大气清洁工程:实施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实施机动车污染防治,完成城区内大气污染源搬迁。

土壤山体治理工程:集成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通过恢复林草植被、坡改梯及配套田间生产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等措施,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实施“矿山复绿”行动,对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等“三区两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深入治理。开展土壤环境基础调查,实施耕地土壤环境保护项目,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

生态产业发展工程: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泡核桃、桤木、杉木等经济林和生态林,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强化生态环保技术运用,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促进产业由中端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化。实施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绿色低碳旅游项目,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产业园区环境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设立工业集中区环境综合整治基金,推进园区污染物PPP及第三方治理模式,建设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在主要媒体设立生态文明宣传专栏,培育全社会生态消费观念。城区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40%。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博物馆为平台,建立曲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示范基地。

 

第十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跨越式发展新体制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打破市场壁垒,加快形成有利于曲靖跨越式发展的管理体制、市场环境、要素配置、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更多释放改革红利,形成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相协调、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的良好局面。

 

第一节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需求引导,供给创新,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途径,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内部增长潜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现供给需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调整、对接和高水平的平衡。

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改善供给品质,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优化要素结构,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让生产要素从低效领域转到高效领域,从已经过剩的产业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产业,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投资结构,逐步提高产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后劲。优化轻重工业比重,逐步提高轻工比重,生产更多有市场,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相匹配的轻工产品。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成本、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和物流成本。

第二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结合,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转变到以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为主要手段,增强调控的时效性、针对性、协同性。以行政权力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切入点,坚持职权法定原则,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各地和基层管理。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提高政府效能,强化法治、公平、责任意识,增强依法全面履职能力,坚持放管结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全面完成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完善机构改革

统筹党政群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责。按照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实行总额限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认真落实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政策,强化机构和职责整合,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精干高效的地方政府组织体系。

三、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和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投资审批事项,切实降低准入门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整合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更好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拓展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政府投资、信贷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联动。进一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强化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的建设,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动中介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脱钩,处理好政府和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加强机构监管,规范从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担保体系,加大融资贷款和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的力度。积极培育引导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加强政府性投资计划管理,完善重大项目决策咨询制,进一步完善项目招投标机制和代建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和后评价制,逐步形成程序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

 

第四节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以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为重点,构建与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建立与曲靖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改革预算编审体系,加强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实行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全面公开预算信息,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盘活存量资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积极构建地方税收体系,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理顺上下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研究有利于资源配置的财税政策和管理制度。深化县乡财政综合改革。

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不断拓展融资渠道。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满足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需要。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方式。探索建立财政、银行、保险联运机制。

 

第五节   优化市场发展体系

 

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帮助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交易平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推进创新水利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理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完善水、电力、燃气等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通过合理有效的价格杠杆,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完善价格决策形成机制,严格贯彻执行政府定价成本监审制度,科学界定成本构成,规范定价程序。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价格政策跟踪调理评估制度,进一步提升依法治价能力。

 

第十一章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以开放开发为主题,以合作交流为主线,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深化对内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曲靖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节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

 

重点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滇中城市经济圈、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加强资本引进、产业合作、市场对接,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实现合作共赢发展。依托珠江源大城市建设和曲靖经开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完善开放发展空间布局,构建内外联动、互为支撑的开放合作格局,把曲靖建设成为全省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二节   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着力调整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培育外向型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对外贸易服务,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到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一、加快外贸转型升级

扩大货物贸易规模,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以及周边国家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着力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加工贸易体系向本地增值、本地配套、本地企业转变。扩大服务贸易开放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在餐饮、国际运输、货物保险、国际结算、医疗、教育、体育、卫生、旅游、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贸易,支持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

二、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围绕钢铁、有色、建材、电力、化工、汽车等重点行业,探索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强统筹协调,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发展,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和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化解过剩产能。

三、积极利用外来投资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形成招商引资“磁场效应”。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依托新兴产业、高原特色优势农业、生物产业及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强化招商。积极利用国内外资金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各类开放合作功能区建设。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十三五”期间,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年均增长12%以上。

 四、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优化出口货物退(免)税网上申报,降低退税成本,提高企业办事便利化程度,保证全市出口商品足额退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根据外贸企业经营特点,加快创新资金周转快、汇率和结算风险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力度,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大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在规避风险、促进融资和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扩大外贸出口。

 

第三节   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以曲靖经开区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一、加大对外贸易平台建设

依托曲靖经开区,建成曲靖综合保税区,设立海关和进出口检验检疫机构,承接好国际国内现代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加快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在邻近口岸建立集金融、产品、信息和投资政策为一体的综合窗口,加强与省内沿边陆路口岸和省外沿海口岸的合作。实施出口品牌培育计划,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出口企业,建立出口品牌评价和保护体系,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高“曲靖制造”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曲靖经开区、各县(市、区)工业园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开展经贸合作。

二、提升金融服务平台质量

积极争取参与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工作,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提高金融机构跨境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境外金融机构在曲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曲靖市商业银行向沿边试验区延伸服务机构,到南亚、东盟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探索在辖区内开展金融资产交易,形成开放度高、创新性强的要素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曲靖资本市场建设。

第四节   深化对内对外交流合作

 

建立与周边和沿边地区的合作机制,推动地域特色文化与周边城市和南亚东南亚国家深度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多层次、跨区域合作交流。

一、继续深化政府间合作

积极探索建立国内外友好关系,以产业发展、市场互补为基础,加大与国内外友好城市的对接和交流,力争在中东欧“一带一路”沿线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立5—6个新的国家友好城市群,积极推进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交流合作范围。积极落实沪滇对口帮扶合作具体措施,参加泛珠“9+2”区域合作、川滇黔十二州市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峰会,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交流合作活动,重点加强生态、人文、旅游、产业、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和谐发展、合作共赢。

二、积极开展民间交流

充分发挥民间机构和团体的建设性作用,构筑广泛的人脉资源网络。加强与周边国家民间交流交往,做好基层民众工作,进一步夯实交流合作的社会民意基础。鼓励支持民间举办各种合作、联系交流机制,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推共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三、用好交流合作平台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积极参加在省内举办的南博会、农博会、边交会、泛亚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展会,参加周边国家及国内其他省(市、区)举办的重大会展和商务活动,做好全市文化旅游、特色优势产品的对外宣传和推介等工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加在国外举办的各类国际商品交易会,充分运用会展平台扩大知名度,广交客户,多抓订单,开拓市场。

四、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

加强教育交流合作,依托曲靖师范学院、曲靖职教园区等平台,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交流机制,启动出国留学人才培养计划,提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打造文艺精品,通过歌舞、图书报刊、综合文化节目等文化产品传承丝路精神。积极组织一批知名国际赛事或巡回赛事,把曲靖建成辐射全国、面向东南亚的优质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加强生态合作,促进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沿线城市及南亚东南亚国家与曲靖在珠江源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加强卫生养老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医疗养老机构协作,加快建立医疗费异地结算、专家会诊等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市内外医疗养老体系互联互通。

 

第十二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曲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不让老实人吃亏、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落实“七个大力培养和重用”“七个坚决调整和不用”要求,选好用好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干部管理激励机制、容错机制和问责机制,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坚决整治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慵懒散等问题,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进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二、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

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机关、高校、国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党建。加强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更好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落实各级党委(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案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激发各族人民建设曲靖的主人翁意识。

一、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政权机关、政权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民主协商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协商,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促进网络民主健康发展。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制度,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各民族和海外同胞大团结、大联合的良好局面。

第三节   推动依法治市建设

 

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入推进法治曲靖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曲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一、坚持依法执政

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人事任免、决定重大事项等职权,把有利于推动曲靖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确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行政重大决策程序。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二、开展地方立法

行使好地方立法权,积极开展地方立法工作,注重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增强地方法规规章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

三、强化严格执法

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具体操作流程,规范行政裁量的范围、种类和幅度。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执法监督。

四、保证公正司法

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机制。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谁办案谁负责。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依法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

五、推动全民守法

加大普法宣传和教育力度,认真做好“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理念。积极推进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惠民政策体系,扩大受援事项和受援范围。积极推进中小学法治课程的设立。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专栏32:法治曲靖重大行动计划

1.开展普法教育。全面启动实施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建立完善“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机制。

2.开展法治创建。完善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县(市、区)、法治创建工作先进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和诚信守法企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有届期的指导、督查、考核、退出和公示机制,持续不断地开展好法治创建工作。

3.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形成覆盖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的法律顾问网络,在全市各级党委机关、人大常委会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4.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业,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开展一站式服务。

 

第四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一、推进平安曲靖建设

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力度,加快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和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切实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强化堵源截流、预防教育、吸毒人员管控,加大戒毒安置帮扶基地建设力度,完善毒品查缉和戒管体系建设。加强艾滋病预防和源头控制,加强病源管理,突出重点地区,深入开展关怀救治和预防工作。加强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和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积极推进特殊人群管理教育基地化进程。依法严厉打击极端暴力、恐怖主义、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突发性暴力恐怖事件的应急体系建设和处置、防范工作。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传播,坚决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组织。大力提升政府处置社会安全突发事件能力,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社区、农村警务战略,加强县乡村三级综治信息平台及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规范化建设。

二、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创新社会矛盾排查、调解机制,提升县乡两级调处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预防社会矛盾。依法处理群体事件。加强改进信访工作,大力推行“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

三、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信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及诚信体系,努力构建“互联网+服务+监管”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诚信曲靖”,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专栏33:社会治理重大工程项目

1.综合矫正场所、社区矫正教育服务基地和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基地。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综合矫正场所、县级社区矫正教育服务基地和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基地,综合矫正场所建设率达到100%,在册社区服刑人员人数1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一个社区矫正教育服务基地。

2.加强人民调解网格化建设。促进人民调解员担任社区(村)网格管理员,推动人民调解员承担更多的平安、法治建设任务。推进检调对接、诉调对接工作,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建立工作责任制。

3.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建设市级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全面提升警察综合素质。

 

第五节   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一、提高防灾减灾和综合处置能力

完善舆情管理体制,建立市县通达的监测预警决策体系,完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自然灾害等安全监管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灾害救助政策、救助标准、救助方法、救助效果、灾情评估、物资保障、社会动员、金融保险等手段。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和演练活动。全面加强地震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干旱、洪涝(城市内涝)等气象灾害,森林火灾、有害生物入侵等生态环境灾害和生化泄漏、污染超标、危险废弃物等化学灾害的处置能力建设。高度重视灾后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做好灾害评估、受灾地地质地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确保受灾地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谐稳定、经济社会恢复性发展。

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危化企业生产、仓储安全搬迁工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到2020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三、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作用,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加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安全和质量责任追究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定实施曲靖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的重点产品、重大设备、重点工程及重点服务项目的监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质量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实施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

 

第六节   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军民融合,建设“文明曲靖”。

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各族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的学习宣传,统一思想行动,汇聚发展力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壮大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

二、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继续办好“道德讲堂”,持续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培育互助友爱、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己、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突出价值引领、强化道德内涵,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完善村规民约,弘扬好家风、好家训、乡贤文化,以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使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民族地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走在全省散居民族地区前列。

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农家书屋等项目,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资源供给能力。实施文艺创作精品战略,扶持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打造曲靖历史文化大讲坛、“书香曲靖”阅读比赛推广月等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进群众文艺全面繁荣,壮大民间文艺力量,引导民间剧团、演出队、老年大学、青少年文艺群体、社区等广泛开展文艺创作和文化服务活动。

五、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依托曲靖“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优势,结合军工企业产能特点,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的军民共用协调性,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依托现有航空基础优势条件,协调建设军民合用机场,实现军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军用设施为地方经济服务能力。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密切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妥善安置退伍军人。积极发展人民防空事业。

 

第十三章  保障措施

 

《纲要》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依法通过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纲要》的实施要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履行政府职责,建立健全实施保障机制,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   坚持规划统领

 

《纲要》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规划,是制定我市各级各类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以及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服从,严格执行,切实维护《纲要》的统领地位和权威性、严肃性。

《纲要》明确的内容和提出的目标任务,由各县(市、区)总体规划、各部门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来细化和充实,为《纲要》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支撑。各县(市、区)总体规划要做好与《纲要》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任务的衔接。市人民政府据此组织26个重点专项规划和其他部门规划对《纲要》进行细化,同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完善区域规划,落实区域发展具体任务。国民经济年度计划要根据《纲要》,结合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合理确定年度发展目标。

推进规划体制改革,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各级各类规划的功能、性质、定位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建立定位清晰、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总体协调功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专栏34:市级重点专项规划

1.《曲靖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2.《曲靖市“十三五”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利保障体系建设规划》(责任单位:市水务局)

3.《曲靖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4.《曲靖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5.《曲靖市“十三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6.《曲靖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7.《曲靖市“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8.《曲靖市“十三五”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9.《曲靖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

10.《曲靖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老龄办)

11.《曲靖市“十三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

12.《曲靖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13.《曲靖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4.《曲靖市“十三五”中心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5.《曲靖市“十三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安全监管局)

16.《曲靖市“十三五”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17.《曲靖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18.《曲靖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19.《曲靖市“十三五”文体事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文化体育局)

20.《曲靖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1.《曲靖市“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22.《曲靖市“十三五”防灾减灾规划》(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23.《曲靖市“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24.《曲靖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25.《曲靖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26.《曲靖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责任单位:市扶贫办)

 

第二节   加强组织保障

 

《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建立规划协调会议制度,对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加强制度、规划和政策的协调,重点加强土地、城乡规划和环保相关规划与《纲要》的综合协调,促进规划联动,推进《纲要》实施。

市人民政府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和重大战略任务进行分解,各县(市、区)、各部门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强化纪律作风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创新力、执行力、落实力,牵头部门要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制定具体措施,从任务、指标、项目、政策、改革等方面进行落实,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第三节   实施项目带动

 

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推动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引领作用,进一步集聚要素资源,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健全完善项目储备库管理制度,增强项目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建立预算管理和投资管理协调统一、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的长效机制,对规划所列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基础设施、民生社会项目,政府要组织推动实施,在制定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时,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制定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保持项目滚动发展。继续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提高投资效益和效率。

 

 

第四节   明确实施责任

 

明确预期性目标任务的实施责任。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目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开放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各级政府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治环境,维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战略意图相一致。

强化约束性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是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要及时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各县(市、区)。《纲要》提出的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扶贫、住房保障、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各项重点任务,要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力度,全力确保完成。

 

专栏35:部门责任分工

——约束性指标

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市公安局牵头负责);

2.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市扶贫办牵头负责);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4.安居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

5.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负责);

6.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市安全监管局牵头负责);

7.耕地保有量(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

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

9.单位GDP二氧化碳降低率(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

10.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率(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负责);

1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市环境保护局牵头负责);

12.森林增长: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市林业局牵头负责);

13.环境空气质量: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县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市环境保护局牵头负责);

14.地表水质量: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比例、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省控及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市环境保护局牵头负责)。

——战略任务

1.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市农业局牵头负责);

2.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产办、市旅游发展委、市老龄办等牵头负责);

3.加快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等牵头负责);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扶贫办牵头负责);

5.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牵头负责);

6.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办公室等牵头负责);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牵头负责);

8.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市环境保护局、市发展改革委等牵头负责);

9.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等牵头负责);

10.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等牵头负责);

1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法制办、市民族宗教委、市安全监管局、市文化体育局等牵头负责)。

 

第五节   加强监测评估

 

完善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问效,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建立规划实施问责机制,对于推进不力、落实责任不到位的,追究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经中期评估需要对《纲要》进行修订的,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市直有关部门要对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题评估。

 

第五节   加强监测评估

 

完善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问效,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建立规划实施问责机制,对于推进不力、落实责任不到位的,追究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经中期评估需要对《纲要》进行修订的,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市直有关部门要对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题评估。

附表 :曲靖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附注:曲靖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名词解释

附图:曲靖市“十三五”规划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