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发布时间:2020-12-24 11:38:00   索引号:    文号:     来源:曲靖市水务局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系统解决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重要讲话和《建议》指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既有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具体表现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其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具体表现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
   “十三五”时期,我市深入贯彻中央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重点水网建设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进一步巩固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水土流失监管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短板加快补齐,依法治水管水工作深入推进,全市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推动我省也是我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曲靖的水利改革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树立新的治水理念、补齐发展短板、强化监督管理,努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全面总结评估我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系统分析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分析测算了水利改革发展主要目标,结合《云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思路报告》提出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研究提出了我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的规划框架,编制完成了《曲靖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思路报告》。

 

  • 成就与形势

(一)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来,曲靖市水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紧紧围绕省、市水利“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职,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取得了全市人水和谐、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重点水网建设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加速巩固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河湖长制工作纵深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水土流失监管全面加强,水利信息化短板加快补齐,依法治水管水工作深入推进,水利投资再创新高、名列全省前茅。“十三五”确定的目标能够如期较好完成,有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主要目标指标基本完成。曲靖市“十三五”确定的16项水利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2016年为0.11%,2017年为0.38%,2018年为0.24%,2020年预测值为0.22%;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2016年为0.004%,2017年为0.052%,2018年为0.002%,2020年预测值为0.044%;用水总量控制:2016年为20.65亿立方米,2017年为21.65亿立方米,2018年为22.32亿立方米,2020年预测值为23.67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16年为8.8%,2017年为16.3%,2018年为19.8%,2020年预测值为2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016年为4.8%,2017年为13.3%,2018年为16.4%,2020年预测值为28%;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016年为0.526,2017年为0.535,2018年为0.545,2020年预测值为0.560;新增蓄水库容:2016年为0.08亿立方米,2017年为0.18亿立方米,2018年为0.532亿立方米,2020年预测值为1.628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2017年为0.24亿立方米,2018年为0.621亿立方米,2020年预测值为1.953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2016年为74.69%,2017年为82.5%,2018年为84.7%,2020年预测值为88%;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2016年为87.44%,2017年为88.6%,2018年为89.3%,2020年预测值为90%;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16年为6.3万亩,2017年为10.755万亩,2018年为21.395,2020年预测值为3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16年为20.53万亩,2017年为38.75万亩,2018年为65.92万亩,2020年预测值为89.96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16年为0.0607万平方公里,2017年为0.1056万平方公里,2018年为0.1476万平方公里,2020年预测值为0.231万平方公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16年为93.5%,2017年为95.6%,2018年为95.6%,2020年预测值为97.8%;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2018年为75%,2020年预测值为85%;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2018年为50%,2020年预测值为70%。
“十三五”提出的16个主要规划目标(指标)从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曲靖市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因每年灾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呈现变化,总体损失率随着《十三五》一系列工程措施、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而逐年减小,到“十三五”末期,预计能如期达到规划指标;曲靖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自“十三五”以来逐年稳步提升,到2020年,均能达到省、市“十三五”规划目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全市用水总量虽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我市坚决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把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十三五”以来全市用水总量不超过规划指标。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强化农业、城市、工业等重点领域节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3亿立方米左右,保持了缓慢增长,与2016年相比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从 0.526 提高到0.5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29%、万元GDP 用水量下降了28%。省府对曲靖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均在合格以上。具体完成工作如下:一是2016年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43万亩,完成投资54495万元;2017年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32万亩,完成投资44293万元;2018年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76万亩,完成投资44220万元。合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40万亩,完成投资143009万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47615万元,省级以下投资18075万元,其他资金77320万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16年为20.53万亩,2017年为38.75万亩,2018年为65.92万亩,2020年预测值为89.96万亩;
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强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十二五”结转“十三五”,全市石城河、岔河2件中型水库、富源牛耳箐等7件小(一)型水库等项目的竣工,增加库容3701万立方米,新增年供水能力4394万立方米。“十三五”以来,曲靖市共开工了阿岗、车马碧2件大型,麒麟龙潭河1件中型,沾益九龙等10件小(一)型水库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7983万元。二是加快重点区域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建设。全市引调水工程会泽县毛家村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工程、师宗县溜子田水库-小跑午引水工程2件稳步推进,其中溜子田水库-小跑午引水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2件项目总投资15489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5168万元,其中“十三五”完成投资6016万元。有效提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一是防汛工作扎实有效。“十三五”期间,全市全面落实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抓好工程安全度汛,实现了在设计标准内未垮一库一坝的防汛目标,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抢险救灾工作成效明显,防汛减灾经济效益达1.3636亿元。二是抗旱工作切实转变。“十三五”期间,全市积极推进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三年来全市共投入抗旱资金354.6万元,抗旱浇灌面积27.31万亩,挽回经济作物2511万元,累计临时解决了23.33万人、8.1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抗旱减灾效益达4322.5万元。三是蓄水工作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积极推进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正确处理防洪与蓄水的关系,科学调度,做到防洪与蓄水两不误。三年来累计完成年末蓄水28.7995亿立方米,圆满完成年度蓄水计划任务,为全市的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建设项目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我市防汛抗旱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45亿元,可谓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实施了13条(段)江河流治理项目,其中:续建“十二五”项目6件,完成投资3.06亿元,治理河长173.21公里,治理提防256.74公里,保护沿岸94.35万人、61.82万亩农田;实施2016—2018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53.37万元,巩固了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有效避免山洪灾害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抗旱规划实施项目,建成了80眼抗旱备用井和11件引调提水工程,完成投资7151万元,实现年供水量2297.17万立方米,保障城乡供水47.05万人、农田灌溉6.98万亩。五是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稳步推进。自2011年起,我市完成规划内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86件,截至目前,共完成竣工验收453件,剩余133件。2016年8月,我市又排查出220件病险小型水库,目前水利部逐步安排实施。截至2018年12月,已完成170余件工程初步设计,从2017年起,水利厅已安排48件工程资金,目前主体工程完工42件。
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 0.044%和 0.22%,低于规划确定的 0.8%和 0.6%。
农村水利基础进一步提升。一是五小水利。“十三五”以来水务部门完成件数33995件,完成投资97226万元。二是饮水安全。“十三五”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完成投资7117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7770万元,省级投资17770万元,市县级投资35631万元,解决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人口214.9877万人,其中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8794万人。全市集中供水率达93.70%,自来水普及率达90.97%,日供水规模200立方米以上(含)工程供水保障率达95%,日供水规模200立方米以下供水保证率93%,水质合格率66.13%,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行政村的比例35.01%。三是中型灌区。罗平县农业综合开发湾子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50.3万元。完成干渠节水改造5条,总长23.107公里,实施后恢复灌溉面积 2.32 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为3.2万亩。师宗县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223.44万元,完成南干渠改造15.3公里,改造北干渠3.28公里,改造低Ⅰ、Ⅱ干渠及支渠19.5公里,改造北高沟2.2公里,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为3.55万亩。会泽县农业综合开发娜姑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302万元,新建干海子上沟前段10.833公里,改善灌溉面积0.09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49万亩。新增灌溉效益185.15万元,年增节水能力162.4万立方米,会泽县农业综合开发跃进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345万元,项目实施后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为0.65万亩,新增灌溉效益210.8万元,年增节水能力96.02万立方米。四是大型灌区。曲靖灌区“十三五”安排投资1222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779万元,省级配套1223万元,市级配套1222万元。到位资金1218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779万元,省级配套1182万元,市级配套1222万元。曲靖灌区“十三五”完成投资12230.77万元,完成干支渠改造59.90公里及41处水清监测站点。
农村集中供水率从 2015年底的 87.44%提高到 2020 年的 90.00%,农村自水普及率从 2015 年底的 74.69%提高到 2020 年的 88.00%。大中型灌区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任务于 2018 年提前完成,水利扶贫助推全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加快补齐深度贫困地区水利工程短板,以石漠化片区和深度贫困区域发展保障为重点,实行水利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硬约束,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动力。
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水资源保护力度和监测管理强度不断加大,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潇湘、西河等水库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开展全省千吨万人及以上水源水质监测工作,国家水资源监控项目的自动监测站信息稳定上传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成效显著,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圆满完成各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年度建设和治理任务,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编制完成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积极推进重点河湖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向好,加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和监管,制定了重要江河湖泊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和重点河湖名录,配合长江委开展长江流域第一批重要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工作。成立了小水电清理整改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
2016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完成588平方公里,实际完成607.18平方公里;2017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完成423平方公里,实际完成425.85平方公里;2018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完成422平方公里,实际完成454.04平方公里;2019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完成422平方公里;2020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完成422平方公里;共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5平方公里。
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着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坚持“以项目带改革”的思路,每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农田水利改革项目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区作为年度改革的重点区域,农田水利改革试点工作得到国家领导和省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加快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市场化管养维护体制机制,促进工程良运行。具体工作如下:一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落实大坝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大坝安全;水库水文专项工作扎实推进,为工程运行管理、防汛抗旱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继续加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可进一步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二是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2009年至2012年,我市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完成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我市麒麟区作为水利部改革试点县,于2015年完成了试点改革任务,2017年,全市面上改革任务也基本完成,按照部、省的要求,2018至2019年完成扫尾工作,2020年完成验收。三是水库确权划界试点工作。照水利部相关要求,省水利厅于2016年8月安排我市会泽县、罗平县作为水库确权划界工作试点县。目前,两县划界工作基本完成,并完成部分确权工作。
水利行业强监管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深刻学习领会“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强监管统一部署,把强监管作为和水利部党组保持一致的重要举措,高位推动,强势推进。从法制、体制、机制入手保证监管队伍能够认真履职尽责,顺利开展工作,树立水利行业监管队伍的良好形象。
涉水事务监管能力不断提高。河 湖长 制从 有“名”向 有“实”纵深推进,全面建立了五级河(湖)长制、河(湖)长制督察问责体系,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于2017年5月正式拉开了序幕。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紧密部署,逐级细化工作方案,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全面建立了两级督察、四级河长、五级治理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完成了河湖库渠名录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制定、河长公示牌设置等大量基础性工作,以南盘江综合治理为标志的河湖综合治理保护工作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由“建体系”、“见河长”向“见行动”、“见效果”转变。全市河长制工作方案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地表水优良水体(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4%以上,自然湿地面积保护率达到100%。坚持水利科技创新,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水文基础设施、监测预警能力和水质等信息化建设,水利行业能力持续提升。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努力,曲靖市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城乡供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但与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美丽云南建设要求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二)面临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提出“把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发出建设“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为新时代的水安全保障和江河保护治理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治水方针。李克强总理对“十四五”水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对持续增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系统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对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将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为水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要求。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作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美丽云南等战略决策。按照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总体要求,始终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出云南省五网建设的系统部署,提出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撑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云南省情水情,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美丽云南建设总体要求,实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为重点的河湖保护治理和生态修复,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建设,按照“数字云南”建设总体要求,推进“数字水利”建设,按照支撑高质量跨越发展、保障民生、应对风险、战略储备的总体思路,明确建成现代化水网体系总体方案,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我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水利而言,过去,人们对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防洪、饮水、灌溉;现阶段,人们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
相较于人民群众对水利新的更高需求,水利事业发展还存在四个不平衡和四个不充分的问题。四个不平衡: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供给能力不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二是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平衡,水资源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其他生态要素保护不平衡,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四是水利基础设施区域、城乡布局不平衡,城乡水利矛盾突出。四个不充分:一是水资源节约利用不充分;二是水资源配置不充分;三是水量调度不充分;四是水市场发育不充分。
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制约等方面的原因,需要继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保障能力;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人们认识水平、观念偏差和行为错误等方面的原因,水利监管失之于宽松软,用水浪费、过度开发、超标排放、侵占河湖等错误行为未被及时叫停,有的地方甚至愈演愈烈。
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其中,前一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并将长期存在,而后一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从老问题看,历史上的水问题主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带来的洪涝干旱灾害,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水旱灾害将长期存在,并伴有突发性、反常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与之相比,水利工程体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必须通过“水利工程补短板”,进一步提升我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从新问题看,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认识不够,发展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不断累积、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常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水利行业强监管”来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防洪减灾体系仍然存在突出短板,水旱灾害防御任务艰巨。云南省极端天气事件将呈现多发态势,重要支流流域大洪水和超标洪水威胁时有发生,南、北盘江干流,部分河段堤防尚未达到防洪标准。中小河流虽然持续治理,但部分城镇和坝区河段尚未完全治理达标,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尚未完全治理,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下河道及农村河道治理率和达标率低,全市现状部分已建堤防未达标。山洪灾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点多面广、不确定因素多,次生灾害时有发生。全市重要城市的防洪标准与规划标准相差较大,部分城市规模扩大防洪标准有待提升,城市暴雨内涝频发、灾害频繁。洪水监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依然薄弱,防御和应对能力有待提高。区域和连续干旱频发,干热河谷干旱缺水严重,极端气候导致滇西南多年丰水地区出现严重旱情,分水岭地区和贫困山区干旱缺水尤为严重,生活用水和基本口粮生产用水保障不足,需要提升乡镇抗旱能力,加快抗旱减灾治本工程建设。全市防洪减灾基础依然薄弱,保障防汛抗旱安全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不匹配,水资源均衡性问题矛盾突出。部分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严重,水资源供给结构不合理。作为全市核心的中心城区,独木调水工程通水前,水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资源、工程、水质缺水并存。随着沾麒马一体化发展和人口经济加快聚集,城市供水和应急供水能力明显不足,需依托黑滩河、车马碧、独木水库工程超前谋划城市战略储备水源。全市城市与乡村、山区与坝区水利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城乡供水一体化短板明显。部分区域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活生产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现象,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将呈刚增长,生态红线、生态流量(水量)将成为水资源利用的刚制约,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显。
三是水生态环境长期累积性问题突出,维护美丽健康河湖依然是最艰巨任务。我市南盘江流域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严重,石漠化片区水土保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部分河湖管理范围尚未划定,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四乱”问题尚未根治。部分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不足,中小水电资源开发清理整顿工作需持续加强。南盘江流域水质稳定向好,但与目标水质仍有差距,南盘江基础研究和保护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局部河道水生态恶化、水环境问题突出,需加大保护修复力度。农村河道淤积堵塞,河流水力联系被隔断,污水大多直接排入河湖,严重影响农村河湖水生态环境,与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存在较大差距。我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体系尚未全面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水生态环境问题长期积累,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四是监督管理不到位,涉水事务监管依然是最突出薄弱环节。江河、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缺乏完善的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存在管理不到位和缺位问题,监管权责和程序不明确,监督力度整体薄弱,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不强。监管基础不扎实,生态流量目标尚未全面落地实施,跨州市河流水量分配工作还需加快推进,河湖“三线”划定尚未完成,水域岸线管控不精准,部分工程调度运用缺乏规范指导文件。监测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用水计量、工程安全等方面监测能力薄弱,取用水计量监测设施覆盖率低,大部分小型水库、中型水库没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小型水库没有安全监测设施。水土保持监测机构不完善,监测队伍技术水平不高,监测成果提炼、应用不充分,监测能力不能充分适应水土流失强监管的要求。监管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基础数据不全,动态、实时信息欠缺,现代化执法监管设备等应用不足,大部分地区仍靠人力开展监督检查,小型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偏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水利监管层级间、区域间业务协同不够。社会化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督举报机制、监督渠道缺乏。适应治水主要矛盾变化,需要加快调整人的行为和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监管能力和水平。
五是水治理体系不完善,水利发展动力不足依然是重要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涉水制度不够用、不适用、不实用、不管用,我省的河道管理条例尚未颁布。水价改革总体进展缓慢,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水价杠杆作用不明显,水资源税改革不够深入。部分江河流域水量分配难度大,初始水权尚不明晰,水权交易不活跃,水市场发育不足,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尚未推广。节水激励机制不完善,尚未形成完善的财税 引导和激励策。水利工程建设不确定因素多、建设周期长、盈利能力弱,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建设模式单一,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能力低。水库运行管理水平低,“重建轻管”向“以管促建、建管统一”转变尚未形成,水利工程市场化管养维护体制机制不健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和运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是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需持续深入。水利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高,人才队伍结构和水平亟待优化提升,我省及我市水利重大战略研究薄弱,立足云南地方特色水利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不够。随着水问题更趋复杂,水治理任务更趋艰巨,迫切需要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时期,云南省水安全保障工作处于“补短板、强监管”的重要发展阶段,要立足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新期待新要求,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水安全风险和挑战,切实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美丽云南的战略高度,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涉水事务监管,着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安全保障体。

 

 

  •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云南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立足云南省情水情,准确把握当前水利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加快转变治水思路和方式,针对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的新形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侧结构的关键作用,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约束,把水生态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强化水资源事务监管,构建云南特色的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尽快补齐我市在水利基础设施的突出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通过集中研究、储备、推动一批事关全市发展的关键性、标志性项目,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保持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不断推进云南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和支撑。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提供支撑,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曲靖篇章。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防洪、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把节水作为解决我省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空间均衡,协同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转变治水思路和方式,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均衡,约束和规范各类水事行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我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坚持生态优先,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加强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彰显河湖人文历史,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江河安澜的美好家园。
两手发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府作用,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行业监督管理,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水治理体系。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涉水事务监管四大体系。
到2025年,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利工程补短板和提档升级加快补齐,涉水事务监管能力全面增强,曲靖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具体目标为:
水旱灾害防御目标。重点城镇和经济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重点防洪保护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5 级及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由现状的 60.6%提高到 70%,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建立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水资源节约利用与合理配置目标。水资源刚约束作用明显增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 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24.45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3立方米(估算)以下;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5%以上;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90%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15%以下。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重要指标: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0%以上)。山区半山区农村生产用水基本保障。全面完成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逐步提高,已建水源工程效益充分发挥,水资源调配能力增强,基本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新增蓄水库容 2.0 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 4.0 亿立方米。不断提高干旱易发区、重要城市、粮食主产区应急备用供水能力。经济社会发展供需水矛盾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目标。初步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结合林业部门“绿色曲靖”建设,使曲靖市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遏制重点河段和重点湖泊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明显改善主要江河水功能状况(重要指标:水功能区主要水质达标率提高90%以上、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保障农村水电开发河道生态基流下泄。进一步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重要指标: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率40%,农村坝塘综合整治率80%,农村污水处理率25%)。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流域面积 50 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 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基本划定。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重点河湖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障,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0.23万平方公里。
涉水事务监管目标。对水文水资源、河湖生态、水土流失、水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河(湖)长制深入推进,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 80%以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得到全面监管。基本实现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
(四)总体布局
围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这一主线,坚持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契机,结合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划,水利发展布局,根据区域自然条件、水资源特点、现状水利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方面情况,按照曲靖市 “十三五”中心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麒沾马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意见及曲靖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逐步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围绕曲靖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区、重点工业园区、中部产业聚集区等重点经济区,突出重点经济区和产业区的水利支撑。
中部水资源紧缺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涉及沾益、麒麟、马龙、陆良等县(区)大部分地区,地处长江珠江流域分水岭,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量低,主要经济区人均水资源量仅 700立方米左右。曲靖市三大干旱区集中分布于此,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体污染、水质恶化趋势严重,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并存。中部地区人口集中,经济较发达,是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是规划建设的重点城市经济圈、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是未来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全市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之一,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努力建成曲靖的重要产业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该区应首先做好水资源节约保护,在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前提下,对区内水资源挖潜配套,加紧实施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工程。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加强南北盘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城市节水、中水回用。积极开展中小河流、山洪灾害综合治理。
东北部高山峡谷地区及高寒贫困地区。主要涉及会泽、宣威、富源等县(市),处于流域上段纵向峡谷区。该区是曲靖经济条件差,人均水资源量丰富但地形复杂,山洪灾害频发,山高谷深、田高水低,兴建骨干供水水源难度大,区内陡坡耕地多,气候寒冷,粮食单产水平低,贫困程度深。该区规划以生态环保型布局为主要导向,重点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态、生物、旅游文化、清洁能源、矿产等产业,努力建成全市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应加快区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能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重点实施以解决城乡生活饮水安全为主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保护高原草甸,防止不合理土地利用带来的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建设,以及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御。
南部水资源丰富及岩溶石漠化地区。主要涉及罗平、师宗等县,该区地处南盘江中下游区,人均水资源量、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低,光热条件好,经济相对落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引水为主的供水结构保证率低,工程性缺水严重。加之开发利用较难,灌溉、饮水条件差,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现状人均供水能力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规划以重点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能源、化工、矿产、商贸物流等产业。水利发展应围绕加强扶贫开发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骨干中小型水源工程,大力发展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努力改善群众生存和生产条件;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御。
该区岩溶地貌发育,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家级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地表径流渗漏严重,地下水埋藏较深,开发利用困难,现状人均供水量低,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属于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水利化程度低,干旱尤其是春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资源开发要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建设一批中、小型骨干水库工程,解决城乡饮水安全,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小型水利设施;加快推进珠江的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曲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区。曲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包括花卉、生物药、蔬菜等产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曲靖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围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总体布局,积极配套山区、半山区和干热河谷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全力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
省级重点工业园区。曲靖市省级工业园区,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各区域水资源条件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遏制用水浪费,防止水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的节水改造力度,提高重复利用率和单位产品耗水量。积极推进园区配套供水水源建设,强化供水安全保障;积极实施河流防洪综合治理,推进水环境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提升园区水安全保障水平。
曲靖市“十四五”水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

 

 

序号 指标 “十四五”规划指标 备注  
1 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 (<0.6) 预期性  
2 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 (<0.8) 预期性  
3 用水总量控制(亿立方米) [24.455] 约束性  
4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10(估算) 约束性  
5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10(估算) 约束性  
6 新增蓄水库容(亿立方米) 2.0 预期性  
7 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亿立方米) 4.0 预期性  
8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0] 预期性  
9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 [95] 预期性  
10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 0.23 预期性  
11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91] 预期性  
12 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 [85] 预期性  
13 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 [70] 预期性  
注:1、指标带()为5年平圴值,带[]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  
2、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指标包括COD、氮两项。                         3、城镇和工来用水计量率是指有计量设施的取水量占城镇和工业用水总取水量比例,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是指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有计量设施的农业取水口灌溉取水量的比例。
 

 

  • 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全面推进曲靖市水网建设,逐步完善优化水生态保护治理总体布局和水资源配置,加强河湖水系保护治理,统筹城乡一体化供水,完善大中小微配套水利工程体系,加快补齐防洪、供水、水生态、信息化等方面突出短板,建设战略、网络型水利基础设施。
(一)防治并重,保障防洪安全
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按照“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实施防汛水利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防洪减灾综合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稳定。
1.加快大江大河治理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以及相关规划,加快实施南盘江干流麒麟段堤防建设工程,使治理段达到流域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提高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2.继续推进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
加快完成《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内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任务,继续推进《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内流域面积 3000 平方公里及以上主要支流及流域面积 200—3000 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优先实施整条河流系统治理,建立系统、封闭的防洪体系,不断提高江河堤防达标率。
3.全面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工作
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在已经实施的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优化自动监测站网布局,补充预警报警设施设备,扩大预警预报信息覆盖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成效,减轻山洪灾害损失。
4.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
坚持以防为主,开展江河堤防、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继续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实施堤防险工险段治理,消除工程安全隐患,确保工程安全
5.加强排涝能力建设
统筹协调流域防洪与区域排涝,实施涝区治理,不断完善排涝体系,提高自排、抽排和应急排涝综合能力。对近年内涝灾害严重、社会关注度高的城市易涝区段进行整治,提高城市涝水外排能力。
(二)节水优先,保障供水安全
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刚约束,按照“挖潜力、强骨干”的思路,围绕经济社会对供水安全保障的需求,积极构建以大中小型水源工程为支撑、以水系连通工程为补充、以重大农业节水工程为先导的骨干水利工程体系。同时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开展灌排渠系现代化省级改造,加强已建蓄引提调工程更新改造,提升供水能力,完善配套供水管网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各类已建水库的供水功能,全面提升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1.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等指标作为“十四五”规划约束指标。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水,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加强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2.加快供水骨干工程建设
加快已建、在建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现有工程供水能力。加快推进已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黑滩河等大型水库和下河沿、补木等中型水库前期工作,条件具备加快建设。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水源工程。逐步形成大中小并举、蓄引提结合、水源调节互补的供水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3.加快推进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
加快独木引水工程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以自然河湖水系、调蓄工程和引排工程为依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省各区域之间、流域之间水系连通工程,充分发挥已建工程的供水效益和效率,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
4.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
已完成续建配套的曲靖大型灌区,再挖掘节水潜力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大、而且地方积极高、是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成效显著的大型灌区,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在光热条件较好、耕地集中连片的农业发展核心区以及干热河谷地区,谋划建设罗师大型灌区,有效发挥已建水源工程的灌溉供水效益,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5.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按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民生改善,以乡镇为单元,推行城乡一体化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统筹解决水窖等分散供水工程保证率低、水质难以保证的问题,对工程老化失修、建设标准低的工程进行提升改造,加强小型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化工程管护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合理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6.建设抗旱减灾治本工程。
以干旱易发区、粮食主产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小型、微型水源工程,有效应对特殊干旱年供需水矛盾。在地下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水源稳定可靠的抗旱应急备用井。在山区,以水窖、水池、塘坝等为重点,提高雨水积蓄能力。对单一水源、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的城市,构建多类型、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构建城市、县城应急备用水源体系,并兼顾长远实施储备水源建设。
(三)分类施策,维护河湖健康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为目标,按照“重保护、促修复”的思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与治理修复相结合,从水源涵养、修复水生态入手,结合水土流失治理、河道防洪生态治理、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已建水利工程生态用水退减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
1.加大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力度
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针对河湖“四水”突出问题,加大河湖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保护河湖结构与功能,构建河湖绿色生态廊道。综合运用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生态调度、自然修复等措施,推进生态脆弱江河湖库的生态修复。加强江河湖库水资源生态调度,保障江河湖库生态用水。围绕“生态、安全、自然、和谐”的治河理念,以打造集生态、防洪于一体的清水通道为目标,重点开展以洱海、抚仙湖、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生态治理为核心,以六大水系干流生态治理为骨干,以主要经济区、坝区河段生态治理为基础的重要生态治理工程。
2.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实施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石漠化地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等水土流失重点防治项目。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坡耕地综合整治。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重点推进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相对严重地区和坡耕地相对集中区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3.大力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针对农村水系存在的淤塞萎缩、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立足乡村河流特点和保护发展需要,以县域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多种措施,集中连片推进,水域岸线并治,结合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设“水美乡村”,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四)统筹推进,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
根据建设“数字云南”的战略部署及要求,按照“强感知、增智慧”的思路,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水利”建设,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以“一部手机水利通”为载体构建云南“数字水利”,在云南“智慧水利”一期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云资源平台、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建设智慧防汛抗旱、智慧水资源管理、智慧水工程、智慧水土保持、智慧河湖管理等 5 个智慧应用和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全面加强江河湖泊、地下水、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动和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工程安全、洪涝干旱灾害、水土保持监测等涉水信息的监测感知,完善全面互联高速可靠的水利信息网,加快水利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推进涵盖水利核心业务的智能应用,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文测报和信息服务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立和完善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现代化水文站网体系、水文监测体系、水文信息服务体系及水文管理体系,为水利强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全、更快、更准的水文监测信息和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的服务产品。
(五)着眼未来,强化重大战略水安全保障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针对区域水安全保障关键问题,统筹地方需求,坚持以水定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沾麒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保障为核心,谋划一批以大中型水库、连通工程为支撑的重点工程,预留水资源调控手段和供水能力,在水资源丰沛、水质较好、具有开发潜力的区域,研究划定一批战略水源地,在有条件的适宜区域,预先谋划一批水源储备项目,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国家、省级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

  • 强化监管,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围绕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按照“建机制、强能力”的思路,针对涉水事务监管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监管法制体制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监管,全力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
(一)完善监管法治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
从法治入手,按照现行涉水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曲靖水利监管制度体系。从体制入手,按照水利部的要求成立督查队伍,形成完整统一、上下联动的督查体系。从机制入手,建立内部运行的规章制度,确保监管队伍能够认真履职尽责,顺利开展工作,树立曲靖水利行业监管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强化江河湖泊的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以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为目标,全面监管“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通过划定河湖管理范围、严格河湖岸线管制、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河道采砂监管等措施,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三)强化水资源的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节水优先,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按照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刚约束,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监管。抓紧制定完善水资源监管标准,明确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指标、生态流量管控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监管指标,建立节水标准定额管理体系,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控。
(四)强化水利工程的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以守住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安全为底线,坚持建管并重,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压实参建各方和项目主管部门责任,健全水利市场监管机制,引导水利建设市场良发展;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监管,建立良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利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强化水土保持的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加强监测站网建设,提升监测能力,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展监测,及时发现并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