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市科技局全面落实市委“五个基本”、“九个过硬工程”、“十二个深化”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围绕曲靖“一中心一样板两区”建设目标,切实加强市科技局机关党的建设,以“红色引擎”激活“蓝色动能”,实施“党建+科创”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党建+思想铸魂”,厚植红色根基。狠抓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学,建立“科创讲堂”常态化学习机制,排出日程、制定计划、明确主题,领导带头、科室领学、全员参与,持续开展政治业务集中学习。创新方式学,推动党员教育与科技管理主责主业深度融合,形成“学习研讨-成果转化-督查问效”闭环链条。开展“体验式”、“沉浸式”学习,与科技型企业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联系实际学,将学习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实验室等一线,以“融”促学提升学习实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党建+作风淬炼”,锻造战斗堡垒。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加强队伍政治锻炼、作风淬炼、工作历练,做到全过程抓党建、全方位强党建、全体系树党建,锻造党性强、业务精、服务优、作风硬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深化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扛牢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与科创业务能力双提升。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有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采取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基地研学、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形式打造“行走的廉政课堂”,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党建+创新主体”,激发创新动能。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1个工程、2个计划、9个助企活动”,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推行党员领导干部挂钩科技企业和分片包保县(市区)工作机制,变“坐诊”为“问诊”“巡诊”,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建立科技型企业“发现-培育-申报-成长”全链条服务模式,构建多层次、分阶段、梯次型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体系,做优做大做强创新主体,为曲靖市产业转型升级筑牢企业根基。2025年上半年,全市梳理形成高企重点培育名单52户,7户企业获批备案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党建+平台建设”,构筑创新高地。实施“红色引擎+平台攻坚”行动,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深化“校企”“院地”合作,搭建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等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激发产业活力。2025年以来,组织申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专项6项,云南省南亚东南亚抗血栓动物类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落地曲靖师范学院。全局以业务科室为主体,组建党员专班,打造“产学研党建共同体”,全程服务“云南省有机硅绿色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云南省晶态多孔有机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
“党建+成果转化”,释放产业势能。构建“支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场景应用,建立科技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的“供需对接机制”和“项目会商工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2025年上半年,谋划了一批科技“双招双引”项目,对接企业13家、在谈项目9个,积极争取南京工业大学飞灰资源化处置项目落地曲靖,吉瓦科技退役光伏组件循环再利用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科技成果尽快应用到产业链上,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探索“飞地研发、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合作模式,2次到宝山区对接,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重点支持曲靖建立“科创飞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推动“宝山研发+曲靖转化”落地。
“党建+资源集聚”,优化创新生态。实施“科技入曲”红色领航行动,组建“双招双引”党员先锋队,先后与上海交大、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对接洽谈,围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融合互动,多渠道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候鸟型人才”和“银发专家”,吸引更多高端智库、创新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落地曲靖,潘灿平院士工作站等6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建设,白荣林等4人入选云南省“银龄科技专家”,选派“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250余名。
市科技局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强大动能,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为奋力推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曲靖实践作出科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