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富源胜境:小乡村绿意“蝶变”换新颜

2024-02-07 17:32:01   来源:富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现在村里清理了废石废渣,建起了小花园、小广场、小节点,坑洼泥泞的道路也修缮一新,硬化路面铺到家家户户。”说起村里的变化,发家村村民张发宽高兴地合不拢嘴,“我们村现在也变成网红打卡地啦,每逢周末总有‘驴友’慕名来咱们小山村做客。”

走进胜境街道洗洋塘社区发家村,古树林立、绿荫环抱,虽略有寒意,但一幅生态画卷仍徐徐展开。近年来,发家村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为抓手,结合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庭院美了,村民富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也高了。

从“杂乱荒芜”到“绿意美净”,村民生活环境“有看头”。过去的发家村,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村子怎么建?环境怎么变?发家村给出的答案是——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注重在保护现有乡村的自然风貌、建筑风格、民俗习惯的基础上,增加村子的公共空间,打造小广场、小花园、小剧场。村子规划建设人畜分离养殖区,实施给排水、雨污、通信、道路等关乎民生的配套设施建设,将景观和村落一起进行打造,将改善民生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在村里按照一条道路就是一个花带、一个村子就是一个花园、一个家庭就是一道风景的“三个一”思路,以兼顾经济性、美观性、适应性的苹果树、李子树为主,花草蔬菜为辅,见缝插绿、美化家园,一户一策制定庭院整改方案,动员群众自觉打扫室内室外环境卫生,让环境怡人、村子宜居。

从“传统种植”到“庭院经济”,村民生活质量“有盼头”。以庭院和四周非承包地发展庭院经济,进一步破解了村子产业发展用地瓶颈、拓宽了群众持续增收途径,同步促进庭院经济发展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融合。动员群众在村内开办农家乐、农特产品粗加工等庭院作坊经济,在不影响农户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以发家村现有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养生为突破点,打造家庭小作坊,由社区成立公司建设农特产品示范基地,统一logo、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发家村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面积可达8亩,老百姓一直是地道的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一样是‘靠山吃山’,现在的‘吃’法可不一样了,以前我们吃的是‘资源饭’,现在我们吃的是‘经济饭’。苹果、草莓、万寿菊、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植,真正让农村有景可看、农业有事可干、农民有钱可赚的愿景成为现实。”发家乡村CEO张煜说道。

从“人人有责”到“人人尽责”,村庄建设水平“有劲头”。村庄建设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百姓盖房子剩下的沙石、砖块,直接就地取材,变为一个个美丽的花坛,栽上树,种上花,既清理了三堆,腾出了空间,也美化了环境,绿化了生活,不用的老旧物品进行统一收集,用于打造乡愁文化广场。修订的村规民约中凝练的爱卫生、净环境、讲文明成为涵养民风、汇聚共识的“制度洼地”。实行“红黄榜”等制度,开展了美丽庭院、清洁示范户创建活动,通过积分制管理,采取“以奖代补”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村子建设成为了大家的事!

发家村天然形成的特殊地貌,让其在过去成为云贵高原深处封闭的古村庄,但现在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变。发家村的一位致富带头人杨金粉就说到,感谢当时的自己选择了一支潜力股,哭着嫁到发家,从一路泥泞走到今天一路生花,发家也实现了从“名不副实”到“名副其实”的蝶变,以前不敢想的日子,现在变成了现实,相信以后还会更好!(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