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移民美好生活从沾益红瓦房村开始

2024-01-26 10:51:24   来源:曲靖市搬迁安置办公室   

红瓦房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清河社区,清河社区现有移民205人,其中移民43人为本村居民,历史上因烧制出的瓦呈红色而得名,距沾益主城区8公里,村内有挂牌名木古树23株,最古老的一棵黄连木树龄达650年,有古桥1座、水库坝塘4座,自然风光优美,走近红瓦房,村周山清水秀,金黄的稻田环绕四周,展现出一派丰收喜悦,村旁水库静卧,水清如镜如明珠洒落,库区边上盛开的大片格桑花热闹鲜妍,除了良好的自然风光,红瓦房村还曾获得国家森林村、云南省卫生村的殊荣。2023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沾益红瓦房村成了热门打卡地,在650年树龄的老黄连木见证下,共计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0余万元,至今已接待30批次市内外学习交流团队观摩。“甫一亮相,惊艳曲靖”得益于红瓦房移民后期扶持先导示范项目的实施。

一、主要做法

(一)和美新村补齐建设短板。紧扣乡村振兴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以曲靖市“833”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标准统领红瓦房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对标对表12个方面51项指标“缺什么补什么”,以“名品引领+行业规范+切合实际”的优质规划设计联合体保障设计成效,县、乡规委会、村级群众会“三级三会”联审联管,全过程规划指引系统编制、建设指导、运营落地,以轻介入、微改善、精提升为着力点,真正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培育了由村集体公司统一经营的一、三产融合发展主导产业,奠定了电商、乡村建设技能培训基础,传承保护了以牌匾、古滇文化、古树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了公共服务,有效整治了以“一水两污”为重点的人居环境,盘活、新建保障了住房安居,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自治效能,切实提升了乡村风貌特色、生态宜居品质、生产生活便利化程度。

(二)兴产兴村配套关联产业。围绕产业链条延伸、融合层次深入、要素活力提升问题导向,内部联结盘活资源、外部经营招商引资,以商促建、商建同步、协同发展,切实增强政策、市场、技术驱动力,突出智能化、数字化,着力加快移民村产业发展。红瓦房村最大限度保留传统村落原貌,修旧如旧保护传统民居原有风貌,有效植入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业态;注重体现山水林田湖自然风貌本底,挖掘村庄自然资源价值,因地制宜建设古树公园、叠水景观、星光露营等公共空间,成为近郊亲子游乐新选择;发挥乡土人才带动牵引作用,借助“曲靖老村长”等网红资源,主动迎合年轻人社交趣味新趋势,打造“天空之门”“天空之羽”、直播培训基地等网红打卡点,推动红瓦房在线上线下迅速出圈;大力挖掘乡土为母体、农业为根基的乡村文化,建设红瓦咖啡小院、红瓦研学基地、珠源匾额博物馆、农耕体验区等文旅场景,成为好学尚文人群好去处;新培育360亩迷迭香和200亩优质粮品种植;因地制宜鼓励支持养殖大户发展畜禽养殖。红瓦房移民后期扶持先导示范项目有效激活了农民主体、乡村资源、社会力量“三方动能”,推动红瓦房村实现田园变景区、农家变客舍、“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

(三)联结利益促进移民增收。深入研究项目经营模式、收益情况、利益联结机制,搭建“移民户+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平台,健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移民”等新经济组织,联结移民带动移民参与其中,通过各种形式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支持具有“标准生产、标识特征、主体身份、电商营销”特征的龙头企业与移民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推介组建产业发展联合体,股权量化收益分配,建立联合体社会资本等量优质资产质押、收益风险补偿兜底机制,鼓励移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产业发展项目预期保底年收益率达移民产业资产总额的5%以上,收益资金用于正向激励移民增收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红瓦房移民后期扶持先导示范项目扶持了以“移民+移民集体+公有托管运营公司+社会资本人”的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发展,与此同时,项目撬动该村按照“一次收益、二次分配、三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次收益指农民通过自己投资、自发建设、自主经营所产生的收益归农户自有;二次分配指由118户老房子入股乡韵合作社,根据协议获得曲靖市沾益农韵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收益的26%分红;三次分红指在前两次分配收益的基础上,全村227户居民平均分配66%的收益分红,最大程度让1074名群众享受移民后扶政策发展红利。

(四)建设水库移民幸福家园。深入推广阿岗水库、车马碧水库“移民建房统规联建、宅基地使用新老补差、生态保护边建边护、生产生活区分离”建设成功案例经验,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建设与发展,着力抓好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加强项目形象进度调度、强化设计优化变更和监督评估、做好项目验收工作,开展农村移民住房质量安全检查,推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红瓦房移民后期扶持先导示范项目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成功打造了一个产业兴、村民富、集体强、村庄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范,红瓦房村成为曲靖市最具代表性的乡村振兴6个示范点之一。

二、工作启示

(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县级搬迁安置部门的我们,要顺应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的“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持续提高移民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将移民村打造成移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要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运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在新的起点上探索移民村建设及产业扶持“规划、建设、运营、收益、反哺”的实现途径和发展路子,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夯实移民村建设、经营基础。为破解移民村建后管理、持续发展难题,我们要强化移民村只建设不经营弱项,耦合市场治理运营前置,商建一体,从移民村建设初期就规划布局经营性业态,推进产村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在广阔的范围内吸纳、凝聚和配置资本,引进撬动集聚产业、人才、技术、服务,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带动创新发展,催生新产业。主要扶持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带动性强、风险小、成本回收快的产业发展项目,原则上项目立项3年至5年能全部回收成本,10年至12年能持续保底年收益。

(三)拓展移民村建设、发展、治理空间。调动乡、村、组及移民参与移民村建设、发展、治理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就是“共建、共治、共享”,重点是“众治”。我们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发挥移民的主体作用。从移民新村的规划到建设,全过程征求移民意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新村规划设计图纸通过召开移民代表大会表决选定,充分保障移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依靠移民、教育引导移民,成立移民新村联建委员会,组织带动移民建设移民新村、发展移民产业,让广大移民自主自觉,以“众智”促“众治”,办好“自己的事”,提升移民的满意度;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紧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意见,督促整改落实,确保各地规划实施、后期扶持政策的执行落实不打折扣,确保移民的合法权益;全面落实信访办理、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包乡负责接访下访、包案下访,深入一线做好矛盾隐患的处置和稳控工作。

(四)健全移民决策、建设、经营、受益机制。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绩效水平的提高需要充分发挥移民主体作用,我们要确保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的决策、建设、经营、受益主体都是广大移民群众。红瓦房移民后期扶持先导示范项目自始至终都做到了决策主体是移民(重大事项决策坚持在居民小组党支部的领导下,采取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田间地头现场会、入户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明确方向,既让移民看清短板又看到希望,推动移民从只关心自家的小家意识向关心大家的当家意识转变。共计组织召开各类决策会议28次,讨论决定了老房价值评估、新村建设、村庄规划等事项,充分调动移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主体是移民(带领移民抓实“七改三清”工作,让粪堆、草堆、柴堆变成花园、果园、菜园,引导移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吸纳更多移民就地就近就业。一是引导移民自己建,改造户厕、美化庭院。二是组织农民集体建,组织移民参与村内农田水网改造、有机蔬菜园建设、农业产业工程。三是推介农民参与建,推介移民参与入村道路、乡村会客厅、污水管网等工程建设)、经营主体是移民(一是发动移民自主经营,充分利用红瓦房土地资源,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种植;盘活农户自有闲置房屋和庭院,发展餐饮、民宿等多种经营;依托红瓦市集,销售特色有机农副产品。二是资源打包统一经营,成立3个合作社,组建1个运营管理公司,选派1名乡村CEO参加相关的经营管理培训,将移民户老房进行民间评估、集体的山林和水库纳入统一管理经营。三是集体经济引领经营,通过集体+移民的模式,由政府投入和移民投入按股分成,确保共同资金的保值增值。四是社会力量参与经营,依托社会力量在产业规划和品牌运营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发全生态产业链,开展移民、集体和社会资本合作经营模式)、受益主体是移民(坚持以移民为主体的受益机制,成立曲靖市沾益农韵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红瓦房核心区业态布局、招商引资和营运管理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移民享受移民资产年化收益再分配、享受村集体公司收益人均再分配“两次收益”,与此同时,移民通过自己投资、自发建设、自主经营所产生的收益归移民自己所有)。

下步工作中,沾益区将始终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库移民政策及云南省新阶段移民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用曲靖市美丽家园·移民新村“833”标准指南移民村建设与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高起点发展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宽领域助推移民增收致富,大格局引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新发展,将沾益区打造为“云南省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后期扶持产业转型升级整县推进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