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安排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曲靖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作用,通过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服务零距离”,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项目环评审批“面对面”
开展环评“面对面”服务。市生态环境局在强化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方面精准发力,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项目环评审批政策“面对面”宣传,项目环评重点难点“面对面”讲解。由市生态环境局分管领导带队,行政审批业务人员、评估技术人员、排污许可技术人员组成环评“一线服务队”,每月不少于4次深入各县(市、区)、园区、企业开展环评一线服务,通过实地勘察、座谈沟通等方式,“面对面”与各县(市、区)政府、园区、企业深入沟通、深度交流,分析研判项目环评编制、审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指导解决途径和办法。2023年1—4月,共开展环评一线服务26次,发出《环评审批服务单》33份,对重大项目环评提供现场帮扶及技术指导200余次。
推广环评“预评估”服务。针对各县(市、区)、各园区在项目招商引资或包装阶段的拟入驻项目,提前介入对项目环境可行性进行预判,引导项目业主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成熟可靠的治污技术,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降低投资风险。提前对12个不符合有关园区规划和环评有关技术规范的项目给出了工艺和选址调整建议,避免项目出现不可落地的“硬伤”。
建立环评“挂包帮”机制。重中之重项目由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帮扶责任人,重大项目由市生态环境局分管领导担任帮扶责任人,其他项目由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与辐射管理科科长、市环境评估中心主任担任帮扶责任人,建立环评帮扶包联机制,全程跟踪、“拉条挂账”,全力推进项目环评进展。截至目前,全市纳入2023年省级重大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的74个项目中已完成环评审批44个,其中13个省级重中之重项目已完成环评审批11个;曲靖市2023年“310”工程推进10个重大产业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的83个子项目中,已完成环评审批54个。
排污许可核发“一对一”
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提交“一对一”上门服务。对提交工作难度较大的企业,曲靖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各分局负责排污许可工作人员和乡镇环保专员实行上门“一对一”服务,现场指导企业规范填报执行报告,顺利完成2022年度及2023年一季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提交和质量审核“双百任务”。
排污许可到期延续申请“一对一”培训讲解。针对2023年4月前排污许可到期的22家企业,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结合各行业技术规范详细讲解了排污许可延续申请技术要求,针对新的技术要求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特别讲解和提醒,并针对每个排污单位明确一名排污许可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服务。2023年1-4月共核发排污许可证117个,其中延续办证21个。
排污许可限期整改销号“一对一”督促指导。2023年1-4月,先后对全市109家核发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的排污单位逐一开展入企督促指导,现场指出排污许可整改存在问题,听取排污单位困难和问题,针对性给出解决方案并持续跟踪,截至目前,已完成64家排污单位限期整改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排污许可整改清零目标。
辐射安全许可“手把手”
给予“包容期”。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部分动物医院、口腔医院、快递行业涉及射线装置的企业(单位),不了解核与辐射相关法律法规及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要求,为补齐短板,强化核与辐射监管,积极组织开展3个行业核与辐射存在环境问题全面排查摸底,并结合包容审慎监管有关要求,给予“包容期”,限期补办辐射安全许可等有关环保手续。
送上“指南包”。针对相关企业(单位)普遍不熟悉办理流程、不熟悉申报平台操作的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精心制作辐射安全许可办事指南,并根据行业特点分别定制了3个行业辐射法律法规知识试卷、辐射安全管理规章等辐射安全许可证办证及管理所需材料。
当好“服务者”。为指导相关企业(单位)规范使用辐射装置,组织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宣传培训,围绕核与辐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辐射安全许可申请、应急预案及辐射监测有关要求进行了培训指导和现场答疑。通过现场指导、电话沟通、微信交流等多种形式“手把手”指导企业填报辐射安全许可相关信息,及时解决企业在申领过程中的问题,主动为企业在辐射安全许可证上提供专业指导帮扶,为办事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贴心服务带来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