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整”出人居环境“新容颜”

2023-08-22 17:01:43   来源:市卫健委爱卫办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村容村貌全面改观,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翻开这些年富源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篇章,无不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体现着品质优先的态度。

 

近年来,富源县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突出重点、有效整治,实现城乡环境更美、面貌更优、品质更高,让全县群众收获满满幸福。

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为确保全县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从县级开始逐级包保网格化管理要求,层层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制定印发各项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按照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工作质量有序推进。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建立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评的工作机制,成立4个督查工作组,每月对乡镇(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随机督查和暗访,建立问题清单进行分类交办,并将督查、暗访结果纳入年底综合考核。

按照“自主打造、择优选点、激励奖补”的原则,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对获得市级认定的“四美家园”乡村振兴示范点给予奖补资金。每月召开一次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对承办季度现场会的三个乡镇(街道)六个观摩点进行打分,取前三名采取以奖代补、梯次奖励方式给予奖补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

据统计,全县1738个自然村全部建立村庄卫生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定期检查和评比等制度,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员覆盖率达100%,村庄保洁制度落实率达100%。公共设施纳入日常管护,“门前三包”“环境清洁日”等制度常态化落实,“红黑榜”制度作用有效发挥,全民参与整治人居环境的格局逐步形成。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小厕所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更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和文明程度。2023年以来,富源县紧盯全县卫生公厕127座、卫生户厕7000座改建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截至目前,全县共改造10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卫生公厕86座,改建卫生户厕3835座。随着改造厕所的数量越来越多,各自然村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实现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两污”治理,解决农村环境顽疾。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以外的10个乡(镇)已建成4座污水处理设施,预计2023年新建完成6座,全县1738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有序推进,881个自然村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积极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处模式,力争2023年底全县10个乡(镇)集镇、1738个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收储转运设施设备全覆盖。目前走在富源的村村寨寨,各种垃圾和垃圾堆明显减少。

 

结合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积极改善村容村貌。2023年以来,全县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1703吨、沟渠2390公里、水塘727口,拆除残垣断壁423处,“三堆”变“三园”450余处。经过整治,所有自然村均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档标准8条要求。

示范作用有效发挥

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中央及省市县媒体和富源M、富源电视台、富源融媒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媒介,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亮点进行宣传报道。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庭院会等方式向群众深入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内容、方式、意义,引领群众彻底改变卫生习惯、整治人居环境。

 

按照县有示范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有示范村(社区),村(社区)有示范组,组有示范户的要求,在打造示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同时,每个村(社区)打造2至3个样板村,每个村民小组打造3户以上示范户,每月对排名前10位和后5位的村和户持续开展“红黄榜”公示,全县环境卫生“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

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对照“四有四无”自然村整治要求,完成全县1738个自然村达标考核。在推进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自然村星级评比,目前共创成星级村1738个,2023年预计创成3个市级精品示范村、42个美丽村庄。

如今,县内自然村村容村貌大改善、群众环境意识大提升,实现“颜值”和“气质”一块提、“面子”和“里子”一起新,群众的“幸福指数”正在节节攀升,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富源大地逐步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