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
发文机关: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曲办发〔2022〕21号 | 发布日期: | 2022-06-17 11:19:00 |
主 题 词: |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曲靖经开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曲靖市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17日
(此件发至乡科级)
曲靖市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三年行动计划
(2022—2024年)
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全市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曲靖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鲜明导向,夯实农民经营净收入、全力扩大工资性收入、积极增加财产净收入、合理提高转移净收入,探索建立收入再分配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多措并举推动全市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缩小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与全国的差距。
(二)基本原则
——坚持做大存量,挖掘增量。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农户
增收的落脚点,立足资源禀赋,厚植发展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优势种养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强化农业“大产业”存量、高附加值增量支撑,夯实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基础。
——坚持农民主体,互利共赢。始终将农民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主体意愿,维护新型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收入再分配机制,确保“农业发展、主体壮大、农民增收”三者共赢,力争农户收益最大化。
——坚持因地制宜,建立机制。各地参考借鉴现阶段相对成熟的模式和机制,立足本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收入再分配模式和机制。
——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合理确定收入再分配机制试点县、试点乡(镇)、试点村(社区)和试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试点先行,探索好的模式,总结典型经验,适时宜区推广。
(三)主要目标
2022—2024年,力争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平均收入之比,由2021年的0.867:1分别提高到0.88:1、0.91:1、0.95:1以上,年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曲靖实际的农民持续增收新路子,为全省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高端食品基地,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经
营净收入。到2024年,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稳定在40%左右,特色主导产业对经营净收入的支撑贡献进一步加大。
(二)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劳务培训服务,积极扩大工资性收入。到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平均水平领先全省平均水平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由2021年的差505元转为基本持平。
(三)深化农村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着力增加财产净收入。到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四)落实惠农政策,推进保障性收入体系构建,合理提高转移净收入。到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五)完善利益联结,推进收入再分配试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保护农民合理收益并重的原则,建立企业和农民收益同步增加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2022年,在条件相对成熟乡(镇、街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试点,各县(市、区)自行确定1个乡镇(街道)、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试点,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一年试点、两年提升、三年见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成立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的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委农办,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开展。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压紧压实责任。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提高新形势下促农增收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升对农民收入增长形势的分析研判和驾驭能力。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增长渠道。要突出抓好农民收入增长工作在基层一线的落实,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培养支持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和典型示范作用。
(三)强化部门协作。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工作任务重、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对有关工作举措进行细化,认真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对涉及多部门的共管事项,要加强信息沟通,密切协同配合,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月一调度,适时督促跟踪评估,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四)强化资金保障。各县(市、区)要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发展最低比例和逐年提高的要求,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强化资金项目统筹,对产业发展有关奖补激励资金作预算安排。加强考核监督,落实好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入。
(五)开展分类指导。全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不尽相同,农民收入各有特点,市直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工资性收入低的地区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经营净收入低的地区要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要深入挖掘财产净收入增长空间。
(六)落实通报制度。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对各地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督促专项通报,对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县(市、区),以及工作得力、指导有方、服务到位的市直有关部门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措施不硬、成效较差的县(市、区),按程序报批后在全市进行通报。
附件:1.县(市、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目标表
2.特色种养业促农增收任务清单
附件1
县(市、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目标表
区域 |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平均水平的比重 (%) |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 (%) |
县(市、区)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 |
全国 |
18931 |
9.7 |
- |
- |
- |
全省 |
14197 |
10.6 |
- |
- |
- |
曲靖市 |
16422 |
11.0 |
116 |
87 |
- |
麒麟区 |
21918 |
11.1 |
154 |
116 |
占全国平均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
沾益区 |
18540 |
11.2 |
131 |
98 |
占全国平均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
马龙区 |
14944 |
10.6 |
105 |
79 |
占全国平均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
陆良县 |
19445 |
11.0 |
137 |
103 |
占全国平均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
师宗县 |
15613 |
11.0 |
110 |
82 |
占全国平均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
罗平县 |
19410 |
10.9 |
137 |
103 |
占全国平均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
富源县 |
16477 |
11.3 |
116 |
87 |
占全国平均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
会泽县 |
13712 |
11.5 |
97 |
72 |
占全国平均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
宣威市 |
16088 |
11.4 |
113 |
85 |
占全国平均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
附件2
|
特色种养业促农增收任务清单
序号 |
特色产业 |
发展布局和重点工作 |
增收目标 |
6 |
中药材产业 |
重点发展沾益—宣威—会泽以当归、银杏、红豆杉、灯盏花为主的特色原料药中药材产业带;罗平—师宗—富源以小黄姜、薏苡仁为主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产业带。以罗平小黄姜、沾益云当归和银杏、师宗薏苡仁、宣威灯盏花,以及滇黄精、滇重楼、红豆杉、工业大麻等为重点,充分发挥罗平(小黄姜)“一县一业”特色县引擎拉动作用,整体提升麒麟、沾益、罗平、师宗和宣威5个“云药之乡” 发展能力,示范带动全市大力发展特色和药食两用中药材。到2024 年,全市中药材面积稳定在90万亩,产量由60万吨增加到70万吨。 |
农民种药材亩均收入由4944元提 高到5600元左右 |
7 |
魔芋产业 |
以富源魔芋产业带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做强魔芋精深加工,打造全国一流魔芋产业基地。到2024年,全市种植魔芋30万 亩、产量达15万吨以上。 |
农民种魔芋亩均收入由4210元提 高到5000元左右 |
8 |
蚕桑产业 |
以陆良、麒麟、沾益、师宗、宣威为重点,推进标准化桑园建设,到2024年,全市发展蚕桑15万亩以上。 |
农民种蚕桑亩均收入由5100元提 高到6000元左右 |
9 |
生猪产业 |
以麒麟、沾益、陆良、师宗、罗平、富源、会泽、宣威8个生猪调出大县为重点,着力推进种猪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粪污资源综合利用、屠宰精深加工,加快推动产业提质。到2024年,全市 生猪出栏和肉产量分别从2021年的1114.8万头、94.5万吨提升到 1450万头,123万吨。 |
农民养猪头均收入稳定在2000元左右 |
10 |
肉牛产业 |
以马龙区、会泽县为重点,建设我国重要的草食畜产业基地,着力推进良种繁育提升、基础母牛(羊)扩群增量、标准化规模养殖、草饲基地建设,全力推进产业增效。到2024年,全市肉牛出栏、肉 产量分别从2021年的63.5万头、8.6万吨提升到77万头,10万吨。 |
农民养牛头均收入稳定在200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