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宣威市东山镇:去“黑”增“绿”谱写乡村振兴田园牧歌

2021-08-17 15:25:39   来源: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绿意盎然的连绵青山,金灿灿的万寿菊花海,果香弥漫的高山蓝莓,遍布各村的满圈肥牛,农旅融合发展新秀恰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文化村芙蓉.......一曲生态富民的田园牧歌正在宣威市东山镇谱写。

东山镇党委书记浦同爱介绍说:“东山镇是宣威市煤矿数量比较多的几个产煤大镇之一,90年代中期拥有煤矿17对矿井之多,年生产原煤100多万吨,产值突破1.2亿元以上。煤炭的大量开采让东山这个山区农业镇一段时间呈现出经济繁荣的景象,但这种“一煤独大”的“黑色经济”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随着资源的枯绝和国家对产能政策的调整,煤矿由当年的17对矿井锐减到了3对矿井,原有的经济支柱逐渐失去,东山的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

近年来,东山镇主动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黑色经济”慢慢向“绿色经济”转型发展。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新要求,东山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围绕去“黑”增“绿”新目标、新举措,激发干部“重实干、勇担当、争一流”干事创业精气神,在强烟稳粮固基础上,提升蓝莓、魔芋、中药材、法着酒等传统产业增收能力,重点培育“花经济”,做好“牛文章”,打造“一日游”环线,积极探索一条生态富民的强镇之路。

培育“花经济”:今年在恰德、芙蓉、八大河、瓦路等7个村委会成功种植2800亩万寿菊的基础上,党委政府引进龙头企业云南宏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恰德建立万寿菊深加工厂,力争明年种植万寿菊8000亩,实现产值7000万元,通过种植和深加工万寿菊实现经济价值与旅游价值双丰收,为东山镇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做好“牛文章”:目前东山镇拥有肉牛养殖3头以上的养殖户640户,养殖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24户。党委政府明确在稳定传统畜禽养殖规模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型养殖企业、建立滇东北规模较大的肉牛交易市场,同时建立银农合作机制,与长江村镇银行签订规模养牛扶持协议,只要农户养殖3头以上肉牛,银行就可贷款5万元,不需要任何抵押。通过龙头带动、市场促动、政策扶持等措施,东山镇力争在3年将肉牛养殖规模从现有的5000头提升到10000头,产值从现在的1.25亿元提升到2.5亿元,带动青贮饲料种植由现在的800亩提升10000亩,产值由24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8400元。

打造“一日游”环线:依托恰德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现有的产业基础,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业、健康运动、婚庆摄影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使其成为与东山风景区、芙蓉、安迪、火石盆、龙津生态园、宣威市区形成东山“一日游”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

在恰德村,村党总支书记胡朝畔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恰德已经规模化种植7000亩金桃,加上群众散种的3000亩,金桃面积达到万亩,今年已经开始挂果,口感品质都很好,进入盛产期后产值可达7500万元。”

此外,恰德每年种植烤烟1750亩左右,建有蓝莓基地1000亩。今年种植万寿菊700亩,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计划明年种植万寿菊8000亩。硬件设施上已投入400万元建成10公里康养步道和一个标准足球场,投资800万元完成了人工湖、村史馆、游乐场、照明、排水、卫生等设施建设。待工程全部完工后,恰德村春天可观赏万亩桃花、夏秋季节可观赏万寿菊和采摘蓝莓,将成为一个融吃、住、行、游、娱为一体的宣威最具特色的农旅融合示范园。文:  沈良斌 董娅娟 张友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