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2020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显著
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等不利影响,曲靖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重要指示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发展,抓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改革、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成效显现,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及农业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63.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4.4%。分季度看,二、三季度由负转正,从一季度下降3.2%转为分别增长6.7%、6.8%。
一、前三季度运行情况分析
2020年前三季度,曲靖市完成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563.28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完成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业服务增加值308.54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303.47亿元,同比增长4.1%,跟全省持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7%,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看,由于疫情后畜牧业生产恢复迅猛,且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全市前三季度肉产量70.7万吨,同比增长2.5。五业结构比重畜牧业凸显,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产值比重为:31.47、2.40、61.95、2.71、1.47,农业、林业、渔业及服务业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4.1、0.46、0.28、0.21个百分点,牧业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5.05个百分点。
(一)农业(种植业)效益提升。前三季度,全市农业(种植业)产值177.29亿元,同比增长10.4%,对总产值的贡献率为53.59%,拉动总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3.4%,二季度增长8.8%,三季度增长11.3%。分品种看,种植业产值稳定增长得益于粮油作物的平稳生产和经济作物迅猛发展。
主要发展亮点如下:
1.粮食生产形势好于常年。一是夏收粮油丰产丰收。据初步统计,全市种植夏粮205.7万亩,同比增长3%;油料播种面积为121.66万亩,同比增长2.8%。从专家测产及实打实收情况分析,预计全市产夏粮39.7万吨,同比增5.5%;油料产量为20.51万吨,同比增长4.4%。预计夏收粮食实现产值14.95亿元,同比增长1.1%,拉动总产值增长0.1个百分点;油料实现产值8.02个亿,同比增长41.8%,拉动总产值增长0.2个百分点。二是秋粮丰产在望。据气象部门分析,今年秋收作物农业气象条件中等偏好,预计全市秋收粮食播种面积757.05万亩,同比增长1.7%;产量290.7万吨,同比增长3.1%。三是稳粮增收各项措施有效落地。农业生产11项主推技术和秋粮生产科技增粮措施全面落实,4个省级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正抓紧建立,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到位。
2.特色经作稳步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年,全市调结构转方式,特别是下半年以《曲靖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深入贯彻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将蔬菜、特色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抓,种植规模不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一是蔬菜持续向好:在陆良陆航、会泽道成、沾益蔬菜产业园等37个重点企业拉动下,全市发展设施蔬菜16.38万亩、占全省的20%,蔬菜面积持续扩张、产量持续增长,陆良陆航蔬菜立体无土栽培全年亩产高达36吨。加之坚持对蔬菜周产量、月内产量、两个月之内产量调度,强化与北上广、武汉等供应,蔬菜产销两旺、供应充足。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87.83万亩,产量238.49万吨,面积、产量同比分别增4.6%、8.8%。实现产值45.24亿元,同比增长19.7%,拉动总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二是水果稳中有增。今年雨水较往年充盈,加之没有倒春寒影响。据田间调查,成花率、坐果率达85%以上,目前在田水果面积62.7万亩,1至3月投产的水果主要有冬草莓、热区柑橘,4至6月投产的水果主要有蓝莓、樱桃、西瓜、枇杷、杨梅、杏子等,7至9月投产的水果主要有葡萄、桃、梨、苹果、夏草莓等。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水果产量14.2万吨,同比增长30.1%;实现产值9.15亿元,同比增长126.89%,拉动总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三是中药材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中药材产量1.22万吨,同比增长25.8%;实现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14.85%,拉动总产值增长0.08个百分点;四是花卉发展态势良好。随着马龙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实施,云南爱必达、海盛、英茂等花卉企业设施扩建,沾益博浩生物5万亩万寿菊、陆良县戛古村万亩花卉生态产业园稳步推进,花卉产业集聚度逐步提高,鲜切花、盆花等高附加值花卉在网络节日“520”“母亲节”“七夕节”等拉动下,1至8月,全市鲜切花、加工花卉产量同比均增6%。花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和其他作物 :烤烟(90%以上)、部分秋粮等实现产值98.77亿元,拉动总产值增长0.62个百分点。
(二)林业项目和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林业产值13.55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对总产值的贡献率为3.2%,拉动总产值增长0.1个百分点。
(三)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产能平稳恢复。随着曲靖生猪规模养殖的推进,曲靖生猪产能平稳恢复,据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2020年上半年生猪生产情况的通报》“全省生猪存栏已恢复至2017年的80.72%”,曲靖恢复度达96.52%,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充分说明全市生猪产能恢复形势好于全省。由于疫情期间生猪压栏情况比较严重,二季度疫情缓解后,大部分养殖户竞相出栏,上半年生猪出栏好于前三季度。
1.畜禽出栏呈现“四减”。预计生猪出栏615.06万头,同比下降3.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2.1个百分点;牛出栏42.44万头,同比下降6.2%;羊出栏186.20万只,同比下降5.1%,家禽出栏1918.69万只,同比下降4.7%。
2.畜禽肉产量呈现“两增两减”。由于畜禽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户延长畜禽出栏时间,以增加毛重的方式获得较高收益,故前三季度虽然生猪、牛出栏下降,但猪肉、牛肉产量仍然增长。预计前三季度猪肉产量55.81万吨,同比增长2.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3.2个百分点;牛肉产量6.56万吨,同比增长5.5%;羊肉产量3.75万吨,同比下降4.6%;禽肉产量4.58万吨,同比下降0.4%。猪牛羊禽肉产量70.7万吨,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三是牛奶产量增长迅猛。前三季度全市牛奶产量2.78万吨,同比增长61.3%。
四是禽蛋产量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禽蛋产量2.61万吨,同比增长0.5%。
鉴于上述原因,前三季度,全市畜牧业产值348.94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5.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对总产值的贡献率为36.95%,拉动总产值增长1.62个百分点。
(四)渔业平稳发展。2019年以来,渔业面临发展方式的变革,水库网箱养殖减少,水产品一度下降,但随着全市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合理利用养殖水域、优化养殖生产布局,库区周边发展垂钓、观光、餐饮一体化取得较好效果,渔业养殖效益有所提升。在4个健康养殖示范县、37个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引领下,全市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8.84万吨,同比增长10.2%。完成渔业产值15.24亿元,同比增长6.6%。对总产值的贡献率为4.4%,拉动总产值增长0.2个百分点。
(五)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保持正增长。为了稳定农业生产,地方政府强化农业技术生产指导服务,因地制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涝降渍,提早防控病虫害,加之政府要求各单位的绩效及工资要在九月份发放,辅助性事业单位的工资及绩效的发放,带动了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8.25亿元,同比增6.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5.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对总产值的贡献率为1.86%,拉动总产值增长0.08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曲靖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之雨季集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衡,季节性缺水明显,山区耕地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匮乏,灌溉保证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综合配套设施不全,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原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农田水利、机耕路等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落后,极大地制约着全市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短板。
(二)种植业结构不够合理。粮食作物面积多年维持在1000万亩以上,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偏低,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群众增收致富。
(三)县域主导产业不突出。农业种养品种多,产品种类多,但形成规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少,精深加工的农产品更少,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屈指可数,县域主导产业不突出。
(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偏弱、散。总体上,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提升,但 “小而散”、“档次低”,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产、加、销体系尚未成熟,市场建设滞后,没有形成全产业链,自身内生动力弱。
(五)生猪生产困难不容忽视。一是受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小型户逐步减少,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进度受到一定影响。仔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上升,加之肥猪价格的波动,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二是生猪养殖行业融资贷款困难,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三是因各级财政困难,生猪养殖资金帮扶不到位。四是基层防疫力量有待加强,基层防疫投入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抵御自然灾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继续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基本条件,提高粮食生产抗风险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各时段气候变化,加强旱情、雨情、灾情、墒情、苗情发展变化和进展情况的跟踪监测,强化灾害天气监测预警,指导农民科学应对自然灾害,做好防灾减灾应对工作,引导农民避开灾害时段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灾后病虫害监测防控,适时防控,避免因监测防控不到位造成损失。积极与农作物保险公司的沟通,共同做好农业保险勘灾理赔工作,确保农户不减收。
(二)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深入贯彻6月12日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暨“一县一业”创建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曲靖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曲靖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落实和实施,按时序加快推进“三区四业九带”种植业主导产业布局,带动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实效。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拉长增厚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培育新经济新动能。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以农产品加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和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大力打造融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以龙头企业、庄园、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的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以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为重点,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实现多重复合效益,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民俗观光、农耕乡土文化、养生休闲度假等紧密结合,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四)持续推进生猪生产恢复。抓住当前全国生猪产能转移的有利时机,突出增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我市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强化生猪生产责任落实。进一步推动各地尽快把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对生猪生产存栏量、出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跟踪调度,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二是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用绿色养殖技术、绿色饲料、环境控制,推进生猪绿色养殖发展。三是从严从实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坚持不懈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反复。
曲靖市统计局办公室 2020年11月1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