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始终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做好财政各项工作的“纲”和“魂”。
2015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曲靖市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克难攻坚抓收入,凝心聚力保重点,积极稳妥推改革,实现了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财政运行平稳有序,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对标对表强化学习,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各项重大决策落到实处。一是多形式多途径灵活学,充分运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专题辅导、学习强国、干部在线、个人自学等形式和途径,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大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自觉站位全局,持续巩固提升主题教育成果,履好财政之职,担好财政之责,尽好财政之力,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财政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转化为推动曲靖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联系财政工作实际学,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持久抓学习,远近结合抓谋划,深刻把握新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科学研判形势,注重行业特点,突出工作业绩,坚定必胜信心,积极担当作为,切实找准贯彻落实结合点,凝心聚力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破解财政困难等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
二、积极作为狠抓落实,财政收支实现稳中有升
在“减”和“降”的政策背景下,财政部门深入研判收入形势,精准施策、及时调度,努力克服减收因素影响,实现了收入稳中有升,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保障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2020年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8.5亿元,年均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93.8亿元,年均增长7.4%。其中: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争先进位2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
三、站位全局服务中心,重点领域保障有力有效
(一)致力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在收入低速增长、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财政部门紧扣中心工作,主动作为,密切协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434.3亿元,争取债券资金290.88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市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麒沾马”一体化提质扩容、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落实,支持了综合交通枢纽、骨干水源工程、“气化曲靖”、区域教育医疗卫生“两中心”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二)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确保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结构更优、投向精准。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市级扶贫专项资金24.1亿元,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87.95亿元。扎实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实现各类巡视、巡察、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清零,确保了扶贫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措并举筹措资金,支持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支持长江生态流域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污染防治,全国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支持“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三是全力打好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攻坚战。树牢风险意识,筑牢底线思维,科学统筹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重点领域融资需求,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确保法定限额内债券不出任何风险。持续在“堵”和“疏”上下功夫,全面压实化债主体责任,有效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确保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三)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累计达1828.3亿元,年均增长7.9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保持75%左右。有力支持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地落实,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兜牢社会保障底线,落实优抚优待政策,全力补齐社会公共服务短板。坚持及时优先保障,支持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支持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效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同发展。支持平安曲靖建设,保障政法部门禁毒、反恐、综治维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经费需求,支持民族宗教事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政策资金双向发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一)推动积极财政政策落地见效。全面加强收支预算管理,自觉服务发展、支持发展。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好“营改增”、增值税税率下调、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降低社会保险费等减税降费政策,推行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一张网”管理,切实为企业和群众减轻负担。累计减免税费176亿元,其中:预计减免税收123亿元、社保费38亿元。用“真金白银”的减少,实实在在换取了市场主体的降本增效,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从源头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支持产业发展扎实有力。牢固树立“产业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财力强”的理念,着力支持工业经济集群发展,累计投入产业发展基金4.46亿元,招商引资经费2931万元,支持传统产业优化挖潜升级、重点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增量集群壮大,促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聚力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投入支农资金492.5亿元,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绿色食品牌,支持“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创建,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序衔接、稳步实施。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档加速,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等财政政策落实,支持健康养老、文旅农融合、商品展销、农村电商、现代物流、夜间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多措并举支持“五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投入“五网”建设资金134.47亿元,安排项目前期经费5.8亿元,规范投融资渠道,加大PPP政策运用,支持新型城镇化、沪昆高铁、“县县通高速”、液化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支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拉动效应,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清偿市级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实现无分歧账款全部“清零”。
(三)促投资稳增长成效明显。牢牢抓住国家、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机遇,聚焦政策扶持重点,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持续强化协作配合、注重整体联动,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实项目入库储备,抓好专项债券的争取工作,充分发挥专项债券稳增长作用。累计争取专项债券194.06亿元,其中:2020年争取142.42亿元,增长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