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乡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 存在“四个滞后”
2020-09-07 15:41:50 来源:市住建局
“小市场”关系“大民生”,乡镇农贸市场是乡镇地区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当地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当地居民购买日常农副产品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主要场所。乡镇农贸市场是联系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重要纽带,一方面关系着群众“菜篮子”安全,另一方面关系着乡镇管理水平,具有民生性、社会性、公益性。多年来,曲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入小城镇建设,把镇集农贸市场建设作为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出台了曲靖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曲发〔2012〕24号文件),明确要求每个乡镇要建设一个高标准农贸市场。2016年启动新一轮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后,乡镇农贸市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近年来,全市99个乡镇通过统筹开展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市级重点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乡镇农贸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随着全市积极推进农贸市场硬件改造提升,农贸市场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与群众要求相比,农贸市场仍存在着秩序乱、环境差、管理松等问题。
一、规划建设滞后。一是市场设施老化。由于管理不到位,支架锈蚀严重,出现渗漏,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市场建筑设计存有缺陷。少数市场没有配建公厕和垃圾箱体,而且排水系统不畅,经常堵塞,污水横溢,摊位数量多面积小,没有设置停车场,居民进市购物不方便。
二、标准化建设滞后。多数市场存在脏、乱、私搭乱建情况,配套卫生设施不完备,市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室外市场屋残棚漏,烂瓜残叶满地,室内市场墙皮脱落光线昏暗,味道掺杂气味难闻。同时,部分农贸市场门前都存在自发性市场、路边摊情况。
三、管理手段滞后。相关部门对市场的支持引导、监督约束不够,缺少行之有效地政策及配套扶持资金的支持,缺乏畅通的监督约束机制。客观上政府投入不足,市场设施跟不上经营和消费需要;主观上利益驱动,经营者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加之市场化不彻底,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卫生条件堪忧、马路市场横行等诸多状况。
四、监管能力滞后。市场内部大多数门面和摊位现均已出售,售出门面和摊位的产权属私人所有,导致各市场收益越来越少,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与此同时,各市场的基础设施基本维修费用,公共部分水、电费用均由管理部门支付,增加了市场管理的难度,市场管理者陷入被动的工作局面。(市住建局供稿)
为加快乡镇农贸市场发展,建议:深入实施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乡镇农贸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在业种分类、加工生产、仓储运输、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销售链条整个流程中各环节的应用,分析感知大众需求,发展提前预定、商品套餐、送货上门等新兴销售模式。建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商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推动农贸市场与互联网跨界融合,推动农贸市场现有销售模式变革。同时,注重在农贸市场的管理工作中的网络技术应用,建立相关的经营商户信用评价体系,提升市场运营的便捷性和消费体验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