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5月曲靖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2020-07-10 17:16:57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生产秩序逐步恢复。但受疫情影响,全市服务业行业发展总体放缓,但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结构层次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等问题仍较明显,保持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与挑战。1-5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6%。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
1-5月,全市11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7.74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营业利润5.93亿元,同比增长50.89%;应付职工薪酬4.04亿元,同比下降6.91%;应交增值税0.85亿元,同比增长10.39%;从业人员期末用工人数19018人,同比增长1.01%。
二、分行业发展情况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下降15.45%。其中,道路运输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5亿元,同比下降20.67%。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03亿元,同比增长42.4%。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4亿元,同比下降21.19%。
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93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营业利润6.46亿元。
3、房地产业。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房地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38亿元,同比增长5.56%。
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94亿元,同比下降3.09%。
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13亿元。
6、教育。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教育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15亿元,同比下降44.44%。
7、卫生和社会工作。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卫生和社会工作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0.88%;实现营业利润0.08亿元。
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52个,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4%。其中,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93%;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32%;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1.9%。
三、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行业结构有待调整,发展动力不足。从行业结构分析,传统服务业比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低,整体竞争力不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消费服务业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总量不大,发展相对滞后。我市服务业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公司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客运流减少。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中,由于政府采取减税降费政策,减免企业的管理费用,企业营业收入减少。综合来看,由于发展后劲相对不足,传统行业面临发展瓶颈。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我市服务业各行业占比差异大,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占比18%,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只有6.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占比0.5%。
(三)部分行业生产运营困难,缺乏专业人才支撑。我市总体上仍存在引进人才的层次偏低、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紧缺,如电子商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受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微利甚至于亏本情况下维持着现有的运行状态,多重因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因前期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业务不能如期开展,生产经营停滞,资金周转被制约,影响企业后续经营。如文化、体育娱乐业中一些企业由于受疫情影响,部分业务停业,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受疫情影响还未开业。
四、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建议
(一)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提升服务业竞争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行业受到了更大的挑战,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传统行业的发展有所下滑,内在动力不足。对于新兴行业的认知有待提高,对于此方面政策性的扶持、招商引资及对接的服务需进一步的提升。对吸纳劳动力较强的传统服务业仍需充分挖掘,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引导、支持力度,加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发展。
(二)加大规模以上服务业入库力度。各主管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积极发挥主管部门优势,加强对服务企业的管理。整合资源、优化组合,鼓励和培育现有小企业、产业单位、个体经营户发展为规上服务业企业。出台奖励政策,积极培育现有服务业大个体、产业活动单位转型升级,注册为法人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申报纳入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平台,增加规模以上服务企业数量。
(三)增加信用贷款比重、培育高新技术人才。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困难。一些企业业务经营不稳定,企业盈利、偿债能力低下,企业不能落实担保,银行贷款审批时效长而企业急需资金。建议金融机构创新和优化贷款产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立足点,逐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的比重。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创新续贷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在加大对外人才引进的同时,也要“就地取材”,培养本土人才。加强企业与人才主管部门沟通对接,为企业引进紧缺的技术研发型、管理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