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曲靖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委首要政治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全市脱贫目标,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当头炮”来抓、作为硬仗来打,举全委之力、聚全委之智,以最严的责任、最强的力量、最实的作风啃下最硬的骨头,在曲靖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场上践行着“发改人”的使命担当。
扛起政治责任,夯实组织保障
“困难就是号角,艰苦方显担当”。截至2015年底,曲靖市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64万,近四分之一的贫困人口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是脱贫攻坚中的难中之难、艰中之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彻底挖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要在短短4年的时间内完成近20万人的搬迁工作,搬迁规模之大、工作链条之长、实施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最为吃紧的时刻,曲靖市发展改革委切实担负起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吹响攻坚集结号,认真履行易地扶贫搬迁牵头部门职责,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及办公室,和26个成员单位及9个县(市、区)协同作战、系统联动,全力以赴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双点长”制、问题清单制、挂图作战制等10项工作制度,统筹、高效、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健全政策体系,精准发力施策
易地扶贫搬迁具有系统性、持续性、复杂性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尤为重要,2016年以来,曲靖市发展改革委先后起草了《关于坚决打赢新增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11个政策文件;协调市级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出台涉及住房建设面积控制、长期低息贷款筹措、土地增减挂钩、住房安全质量管理、就业产业扶持等10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搭建了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先后牵头召开16次工作推进会、42次工作调度会,交流经验,推广典型,查摆问题,部署工作;同时印发90余期易地扶贫搬迁每周工作动态,编制《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生活指南》,编印《曲靖市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本通》《曲靖市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汇编》2万余册,帮助各级干部和搬迁群众更好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落实政策,确保了规划、建设、搬迁、入住任务顺利实施。
强化督促指导,持续跟踪问效
全委建立了“委领导包县、科室包乡镇、全体干部挂点联户”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和督导督战工作机制,从全委抽调23名处级干部、35名科级干部组成9个督导组,按月对全市509个安置点进行全覆盖挂牌督战,实行“一月一分析、一月一报告、一月一调度、一月一反馈”;对深度贫困县开展“百日攻坚”和巡回督导,直奔一线推进度,到点到户查情况,见人见事找问题,较真碰硬抓落实;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月赴安置点指挥调度,与县(市、区)一起对准问题抓整改、对标政策抓落实、对照任务抓进度,确保按照省、市政策要求,如期完成搬迁任务。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曲靖发改人舍小家、顾大家,到村到点到户,足迹遍布全市509个安置点,见证了安置点从无到有,安置住房从规划到建成,搬迁群众从抵触到融入的整个过程。发改人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了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实实在在地践行了发改人的
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紧盯脱贫目标,用心用情帮扶
自挂钩帮扶以来,委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全委113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整为634户,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相关要求,对标对表对人,突出工作重点,聚焦问题整改,聚集各方力量抓扶贫,形成长短效益相结合,内外因素共促进,新旧产业同推动的工作格局。2016年以来,举全委之力,争项目补短板,累计整合投入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03780万元,其中:灾后重建资金10.08亿元;脱贫攻坚资金2980万元,进一步改善村民住房,推进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提升种植、养殖等传统产业,培育光伏、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外出务工、自主创业等劳务产业,夯实了脱贫基础,有效解决了农村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等突出问题。帮扶村会泽县纸厂乡灯草塘村201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定为五星级文明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示范村;2019年获得“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两面红旗;2020年获得“基层党建”“美丽宜居”“和谐稳定”“脱贫攻坚”四面红旗。
讲好脱贫故事,弘扬主流旋律
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不光要干好活,更要讲好故事”,认真总结提炼,把市委、市政府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坚强领导,把易地扶贫搬迁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把搬迁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故事,系统地呈现出来,讲好易地扶贫搬迁的曲靖故事。充分利用“云南易地扶贫搬迁”“曲靖M”微信公众号,“曲靖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信息”和曲靖市发展改革委网站平台及新闻广播、宣传册、专栏展板等形式,全面记录易地扶贫搬迁这一历史性工程,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专题片全景展现了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程,多角度展示了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总结推介了易地扶贫搬迁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激励了全市广大干部和搬迁群众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营造了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的良好舆论氛围。
聚焦后续扶持,筑梦幸福家园
紧扣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把提高收入摆在首要位置,近期以“就业”为主导,在集中安置点设立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站或服务窗口,全面开展劳动力摸排,建立劳动力就业动态信息台账,举办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坚持就近就地就业与转移就业并举,千方百计提高群众工资性收入。远期以“产业”为支撑,进一步强化产业培育,发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全市集中安置点已建成扶贫工厂135个,带动4600余名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月工资达2500元—4000元,实现了每户搬迁户至少加入1个经济合作组织,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安置点管理和服务有序跟进,184个文化广场,230个活动室和56个篮球场与安置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启用。搬迁群众入住后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通过党建引领和干部群众结对帮扶活动,解决好搬迁群众思想、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难题,把从各地搬迁来的群众拧成一股绳、变成一个家,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安心扎根。
在国家、省发展改革部门的精准指导、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市509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安置房53578套,累计入住52716户192080人,入住率达97.85%,建档立卡户已于2020年4月底实现全部搬迁入住,已有29828户109684人已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市发展改革委被表彰为云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奖扶贫
先进集体。富源县积极探索政府引路、企业搭台、群众参与模式,于2018年7月在全省率先推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扶贫工厂”模式,“三个三”工作方法被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参考学习,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提供了
“富源方案”;宣威市把搬迁群众稳岗就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迅速行动,精准对接就业岗位,实施“三免一补”补助政策,全力解决务工人员“出行难”“就业难”问题,做到“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厂门”,推动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就业,搭建了搬迁群众劳务输出的
“宣威平台”;会泽县网格化社区治理经验在全国交流,探索出安置点社区管理的
“会泽经验”。
我们结合曲靖实际,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曲靖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为易地扶贫搬迁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但从细化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到建立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再到支持贫困地区压茬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任务仍很艰巨,时刻不能松懈。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发改力量”。
(供稿:王正花 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