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曲靖市积极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升教育均衡性

2020-06-12 10:11:28   来源:曲靖市财政局   
     围绕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曲靖市财政局完善经费保障体制机制,优先保障民生,推进薄弱环节质量提升建设,破解中心城区就学难问题,积极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升教育均衡性。
     2020年1至4月全市教育支出完成44.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8亿元,增长11.4%,在财政收入增长低迷的情况下,教育支出保持增长态势,体现出曲靖市积极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工作。教育投入进一步突出支持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投入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薄弱环节改造全面推进,切实改变中心城区“就学难,大班额”的突出问题。
     一、完善教育领域体制机制
     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教育领域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教育领域财政支出承担机制,进一步突出民生保障、运转保障和重点项目支持范围,集中财力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保障经费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切实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2020年全市共有81.9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为:45元/生/学期,初中90元/生/学期。落实城乡一体化经费保障政策,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小学600元/生.年、初中800元/生.年,另加寄宿制学生200元/生.年,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6000元/生.年,2020年下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助资金 29089.55 万元。二是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和城乡困难学生寄宿生活补助和非寄宿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非寄宿学生按50%补助标准补助,下达困难寄宿学生和非寄宿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 14732.02 万元,补助人数40.29万人。做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补助标准每生每天4元,即每生每年800元,下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12254 万元,补助人数73.6万人。三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2019年至2020年2年薄弱环节学校改造项目,开展资金拨付专项督查,下达薄弱环节学校改造项目资金12254 万元。四是统筹整合资金,积极支持职业学院、曲靖一中、曲靖二中、曲靖民中、曲靖一小、曲靖二小改扩建工程,本着一手抓提质、一手抓增量“两手抓”的原则,切实改善中心城区就学难和“大班额”的问题。
       三、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完善高职、高中、中职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学生补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学校竞争力。认真落实高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12000元/生.年和中职学校6000元/生.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建立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包干制度。落实中职学校免学费补助和国家助学金政策,2020年全市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 7.01万人,下达免学费补助资金 8662.4 万元,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3.05万人,下达国家助学金4280.32 万元。按12000元/生.年标准安排职业学院经费,积极支持曲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四是加大中职教育提质投入,下达基础设施、实训基地、设备购置及信息化建设资金4727 万元初步建成汽车制造与修理、餐饮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智能制造、机电、食品加工、现代农业、服装加工等一批专业实训基地,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得到完善提升。五是支持高中教育提质发展,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2020年市属达1800元/生/年、县属达1500元/生/年。安排2040万元支持民族中学迁建、曲靖一中危房拆除重建,曲靖二中扩容改造,民中、二中晋升省一级一等高中顺利推进,增强普通高中发展潜力。六是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2020年下达助学金3820.44 万元,按在校生不低于25%进行补助,其中建档立卡学生实现一等助学金全覆盖。对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实行免学费和生活补助,2020年下达免除学杂费资金966.45 万元,惠及学生1.543万人。七是对考入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就读的云南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本科生和考入一本院校的建档立卡户子女及考入普通高校的“直过民族” 建档立卡户子女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学费奖励。
        四、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实施资助。一是重点支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施和普惠幼儿园建设,安排600万元专项经费优先支持县乡示范幼儿园建设,实现幼儿教育增量与提质同步。二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实施资助,2020年下达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资金1002 万元,按总体在园数的25%进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