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规范化、科学化建房管理的经验做法
2020-04-22 09:08:35 来源:市住建局
(一)精心组织,提高建管水平。一是对农村住房建设,重点突出规划引领,建立和规范农村建房监管机制,着力改变农村违规建房乱象,杜绝违法违规建房增量,消化违法违规建房存量。二是以最贫困群众、最危险房屋为主要对象,切实消除农村房屋安全隐患,保障贫困农户基本居住安全,提升农村人居水平。三是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和管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农房建设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实现外观特色化、内部功能现代化,做到特色鲜明、人蓄分离、厨卫入户,设计美观。
四是围绕村庄规划、选址、村落特色风貌、民居方案设计、民居常用结构体系及建筑材料、建设流程等内容,对全市乡镇分管领导、村建所长、大学生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员等进行培训。五是加强统筹规划,坚持与脱贫攻坚、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市级重点小城镇建设、乡村清洁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科学确定连片新建农房的位置、规模、标准和建设时序,并按照一定区域内共建共享的原则,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正确引导,科学编制规划。认真编制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做到与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等紧密衔接,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活区域,引导农村居民到集镇和中心村居住,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编制《村庄规划技术导则》,按照“厨卫入户、人畜分离”的原则,设计保障型、经济型、小康型、富裕型等符合本地民居特色的户型图和施工图,提供群众无偿使用。
(三)因地制宜,创新建设模式。一是老村改造、原址建设模式。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统一提供户型图,按照上级补助一点,市、县财政配套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和义务投工投劳的方式建设。二是统规联建或自建模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原则,以农户为主体开展自建或联合交由专业施工队伍建设。施工期间,由建房户选出建房委员,负责监督材料选购、建房质量、施工进度。房屋建成后,建房委员会转为管理委员会,负责绿化、清洁、管护等工作。三是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企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垫资方和农户合作建设项目的合作方,将周围零散农户全部集中,使建房农户最大程度得到实惠。四是政府托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体责任,针对五保户、极度贫困农户自筹资金困难、无力建房的实际情况,以村为单位,适当缩小面积、科学设计户型、严控房屋造价,优先解决其住房困难问题。五是统一选址、易地建设模式。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根据群众意愿,对1个或者相连的几个自然村“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的农户,进行统一规划选址,异地拆除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