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中小学、幼儿园美术特色工作室入选名单,经过层层选拔,曲靖市民族中学魏晓飞书法特色工作室成功入选。
据了解,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省建立中小学、幼儿园美术特色工作室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立德树人”重要途径作用和特有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增强美育熏陶,探索我省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和特色化发展新途径、新方法。特色工作室开展3年,集中展示美术特色工作室实践成果,编写云南省美术特色工作室成果集,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和做法,形成我省乃至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美术特色课程实施方法。
魏晓飞书法特色工作室此次能够入选绝非偶然。魏晓飞老师本身就是一位特别勤奋、优秀的书法老师。据了解,魏老师是西南大学文学院美术学书法教育与实践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曲靖市民族中学教授书法的同时,也是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曲靖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曲靖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导师。工作期间,曾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在书法领域,魏老师名声在外,在课堂教学方面也是荣誉满满:2016年获曲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2017年获云南省中学美术(书法)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2018年代表云南参加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美术课堂展演现场展示课一等奖。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展览,有部分书法史论,书法教育心得论文公开发表。
知道入选结果以后,魏晓飞老师这样说道:“成绩的取得并非一人之功,是民中教研团队给了我巨大的支持”。据学校教科室负责人介绍,曲靖市民族中学一直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积极探索出了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通过校本培训、集中培训、网络研修等多种培训模式,以曲靖市民族中学名师培养坊下设的九个工作室为载体,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研组集体研修模式: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
“青蓝工程”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
网络研修模式: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年度内我校全体老师参加了有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组织的主题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新时代好老师”的专题网络研修,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内化,扎实有效地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校际交流模式: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互相学习交流、共创共建为主要方式,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新风的思路的引领下,我校坚持对口交流与协作,坚持“积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每学年均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
外出学习“走出去”模式:曲靖市民族中学高度重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每年学校都要派出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
专题讲座集中培训模式:为激励广大教师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和推广教育科研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巩固和深化“1525”高效课堂的改革成果,积极推进智慧课堂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每两周的教职工例会后,学校都要安排一次专题讲座,进行一次全员培训,讲座主持人为本年度我校全国优秀教师或省市级优秀教师。
成立名师培养坊:2019年7月19日成立曲靖市民族中学名师培养坊,下设九个工作室。各工作室在主持人引领下,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打磨、主题沙龙、蓝青结对、专家引领为主要方式,积极工作,勤于思考总结,让工作室真正成为青年教师入门的加速器、发展的助力器。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每个工作室都推出了自己的公众号,截至目前在公众号上发表的原创文章达127篇。
独行快,众行远。曲靖市民族中学有浓厚的教研氛围,团结互助的团队教研传统,学校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育人责任,正以用更高的办学品质、更好地中高考成绩回馈珠源大地。
通讯员:阳兆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