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再次走进木龙村,刚进村就遇到了前去喂牲口回来的韩大姐,交谈中得知,由于全村的牲畜都集中到村外养殖,他们全村的人都是通过扁担挑或者推车推着食去喂牲口,对比原来就在家门口喂食,确实要耗时好多,但是他们很高兴。她说:“挺好的,我们像现在这样统一管理,集中养殖,村里面就不会再有牲口粪便了。”
村内脏乱差、家禽牲畜粪便难处理、群众思想认识不高、重建轻管、群众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是阻碍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效益化的难点和痛点。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以来,镇村两级直击这些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针对这些痛点难点进行解决,逐一突破。
标本兼治着力推进人畜分离。马过河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最突出的“脏乱差”问题,精准发力、集中攻坚,坚持在着力推进人畜分离,实现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上下功夫,通过实施人畜分离、集中建圈养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脏乱差、基础设施老旧、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是木龙村实施脱贫攻坚及人居环境提升之前的固有“标签”。自从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以后,马过河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拟对村庄内污水管网和化粪池、道路、房屋等实施整村推进,全村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镇统筹考虑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既考虑“里子”,也兼顾“面子”,针对木龙村部分群众人畜混居情况,该镇积极研究解决办法,利用区级专项扶贫资金,实施畜圈新建项目。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占地2376平方米,新建畜圈99个,包含62个猪圈和37个牛圈,同时配套建设排污设施,完善无害化处理,规范生产管理。项目的实施实现群众家畜集中圈养,对粪污集中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畜排泄物直排问题,有效提升了村庄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生活品质。与此同时,针对家禽家畜散养粪便清理难、整治难问题,该镇积极研究整治措施,对木龙村的家禽实施林下集中定点圈养,实现了家禽出村,放归山林养殖。通过此项措施的落实,实现了全村家禽集中管理,家禽家畜的围栏圈养,净化、美化了环境。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木龙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抓和谐促文明,以全面提高村民素质为突破口,加强群众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推动人居环境提升与乡风文明建设齐步走。以建立完善的“村规民约”为抓手,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文明素养,培育文明乡风。具体工作中,木龙村因地制宜,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本村的村规民约,利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群众相互监督,进一步提升了村庄治理能力,让“村庄是我家,美化靠大家逐渐变成一种共识,促进环境卫生整治长效化,切实将工作“抓常、抓长、抓 细”;将保洁制度纳入了村规民约,对环境卫生做出制度性规定,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培养村民文明生活习惯,通过软约束助力文明习惯的养成。
将保持“道路畅通、宅旁绿化、房屋整洁、环境美化”,不在村内道路及公共场所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杂物,保持道路整洁,出行畅通;保持房前屋后清洁整齐,自觉搞好“门前三包”等保洁制度纳入了村规民约,形成了长效机制,以制度推动工作落实,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自觉投身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着力把木龙村打造成全镇人居环境提升的精品示范村。
精品绿色村庄打造提升村庄“颜值”。为着力推进村庄绿化进程,进一步改善苗族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让青山环抱中的苗寨新村变得更加美丽。围绕区委、区政府“我为子孙留点绿”行动部署,按照马过河镇“我为子孙留点绿”三年行动中创建一批精品绿色村庄的目标任务,车章村委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步推进行动工作实施。7月中旬,村委会组织对木龙村实施村庄绿化,动员全村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重点围绕村庄的进村道路、水边、沟边、村内公共部分和各农户的房前屋后、庭院等进行绿化,共栽植果树杨梅树1000余株。精品绿色村庄的打造行动快、效果好,为木龙村增添了一抹新绿。
同时,该村建管并重,引导、鼓励全民“植绿”、“护绿”,在加大绿化亮化力度,引导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坪隙地,科学栽种树木、花草的同时,进一步抓好村庄公共绿地和村旁、路旁、宅旁等绿化苗木的管理,村党总支动员全村群众就地取材,用车马碧水库马过河片区库区淹没区竹子手工制作栅栏,围栏保护新栽植的树苗,竹子栅栏不仅保护了树苗,也美化了环境,成为村庄里面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线。要说变化,护绿、护苗的竹子栅栏也成了木龙村当前的一个巨大变化。下一步,村委会将本着宜花则花,宜木则木的原则,在栅栏里种植花草和绿色植被,进一步加大对村庄的美化亮化力度。
建管并举创文明 改善人居环境在行动。村党总支将木龙村列为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改造点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发动全村群众积极参与到木龙村村庄提升改造中。干群一心,迅速行动,铆足干劲,以更高的标准、细致的分工、有效地整治方式,激发群众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及管理的积极性,让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击中痛点、落到实处,通过常态化开展集中清理整治行动,营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通过常态化促进效益化;巩固提升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作,围绕村庄存在的痛点、难点和遗留问题,逐一突破、逐一改善。执行“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检查”的卫生管护制度,保洁员每天不定时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垃圾日产日清,促进全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按照群众自家宅基地前后卫生与左右邻居平分、公共道路与邻居平分的方法,创造性地将责任区内的卫生落实到每户群众,划分卫生保洁工作责任区。动员干部群众围绕“三堆”规范、室内、室外、村内、村外各卫生“死角”等整治重点,全面投入到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通过逐渐的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渐提高起来。倡导村民实施爱绿、护绿行动,动员全村群众对村庄原有的百年古树进行围栏保护,村民自发的用砖块砌起了围栏圈,加大对古树的保护力度。
“爱心超市”助推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车章村委会建立起的扶贫“爱心超市”,通过积极探索“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神、全民共建乡村”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在“爱心超市”的管理、爱心积分评定以及积分兑换服务中,“爱心超市”爱心积分的评定,主要是围绕群众政策知晓、主动就业,讲道德、重品行,与邻和睦、家庭和谐、孝老爱亲,参加义务劳动、保持环境卫生整洁等方面的表现,参照积分评定标准对农户家庭进行评分。“爱心超市”积分评定工作小组通过入户走访方式,了解掌握农户各方面的表现并进行打分。根据得分给农户发放积分兑换卡,农户持积分卡可到“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积分的油、盐、酱、醋、米、洗衣粉、洗发水、锅灶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保持自家门前屋后的卫生干净整洁,就可以获得一些积分,用积分来超市里面兑换东西补贴家用,此举充分调动了该村群众参与卫生管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群众。
经过阶段整治,木龙村民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参与整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促使村庄管理维护成本降低了,村党总支加大在其他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促使村庄环境得到更全面的优化。镇村击中人居环境整治痛点,扎实推动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从根本上破解人居环境提升难题,推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陶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