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展望未来,我们必将书写出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回望过去,全国上下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曲靖财政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70年来,曲靖财政部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市财政局连续五届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国有资产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劳动保障就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省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被省委宣传部授予云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集体。
70年来,财政收入规模屡上新台阶。1950年全市财政收入仅531万元;1978年到1亿元,迈过亿元大关;1992年突破10亿元,达到11.44亿元;通过“九五”财源建设,“十五”县域经济建设发展,进一步筑牢了财政增收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财税收入一年跃上一个台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突破30亿元、40亿元、50亿元、60亿元、70亿元大关,到2010年达到72.4亿元;“十二五”期间财政收入迈上100亿元新台阶,2012年达到103.8亿元,2015年达到118.1亿元;“十三五”期间,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收,到2018年达到141.9亿元。70年,曲靖财政收入一路持续飙升,从0.05亿元到141.9亿元,增长了2761倍。
70年来,全市财政支出规模迅速扩大。1950年仅157万元;1956年突破1000万元,达到1085万元;1982年突破1亿元,达到1.11亿元;1993年迈上10亿元台阶,达到11.5亿元;2008年迈上100亿元台阶,达到116.9亿元;2011年迈上200亿元台阶,达到222.2亿元;2014年迈上300亿元台阶,达到334.2亿元;2016年迈上400亿元台阶,达到400.1亿元。2018年全市财政支出达到477.2亿元,同比增7.8%。70年,财政支出规模与日俱增,从0.015亿元到477.2亿元,增长了3万多倍。
70年砥砺奋进,70年铸就辉煌,全市财政实力不断壮大,财政职能不断强化,财税体制不断健全,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曲靖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70年的成就值得自豪,70年的经验尤须铭记。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70年孜孜不倦的追求,70年攻坚克难的奋斗,不仅创造了财政的辉煌,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70年波澜壮阔、催人奋进的历史,给我们的最大经验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有力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财政事业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财政部门作为重要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作为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牢固树立“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才能为财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坚实组织保障,才能使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在财政业务中得到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才能保证财政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举措接地气、改革成果惠民生。
二是做好财政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的28年间,财政收入只达到1亿元;财政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深入推进,财税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完善,财政改革创新成效明显,财政增收步入了快车道。从1978年到1992的14年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从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到2012年的18年间,财政收入迈上了100亿元台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战略布局,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发挥稳定经济、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如何保障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体系协调运行、统筹发展,是财政人奋进新时代的努力方向,也是做好财政工作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70年来财政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给我们的经验启示是:无论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状态,要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时代改革发展脉搏,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瞄准短板弱项,持续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取得新的佳绩。
三是做好财政工作必须把财源建设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支呈现出了加速增长的态势。做好财政工作,我们必须注重财源建设,牢固树立“产业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财政强”的理念,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效益,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完善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孵化从无到有,推动重点产业迭代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发展,才能为财政增收打牢财源基础,为财政可持续发展开辟活水源头。
四是做好财政工作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70年来,财政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基本民生支出“预算优先立项、支出优先安排、执行优先到位”,集中财力支持就学、就业、就医等老百姓最关心最贴身的民生领域事业发展,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保障重点实现了由“保工资、保运转”向“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转变,财政支出重心逐渐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逐渐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近年来,超过80%的财政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生态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民生领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我们只有自觉地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艘大船行稳致远。
五是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任务,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困难。面对财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财政干部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一项一项去解决,一步一步抓落实,一茬接着一茬干,以艰苦奋斗的务实作风,以善作善成的实际行动,推动财政工作从一个台阶迈向另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当前,全市经济社会正处于滚石上山的艰难期,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财政面临的各项任务艰巨而复杂。70年过往皆为序章,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时代,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弘扬财政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尽忠职守,才能奋力谱写好曲靖财政新篇章;善作善成,才能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