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政策解读】《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

2019-11-27 12:51:50   来源:市发改委   

 
今年,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作如下政策解读。

一、《指导意见》出台背景
2018年7月2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云发〔2018〕16号),提出“坚持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实现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奋斗目标。”2018年7月23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扛起“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时代使命担当,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根据省政府工作安排,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指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指导意见》征求了各地各相关部门以及省人大、省政协的意见,2018年11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议进行了研究,2019年4月12日,十届省委常委会第125次(扩大)会议进行了审议。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指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4部分、34项主要任务指标、16条具体措施。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分为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目标,落实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实举措、最佳环境的要求,谱写好美丽中国建设云南篇章。到2020年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5年总体建成中国最美丽省份,到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最美丽省份。

第二部分,主要任务指标。从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农村美、山水美提出了34项主要任务指标。 一是涵养生态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涵养云南生态本真自然之美、生物多样多彩之美、文化包容厚重之美。包括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湿地保护率、重要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等6项指标。 二是创建环境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包括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优良水体(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城乡“两违”建筑治理率等4项指标。 三是提升城市美。更加注重城市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着力提升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云南特点的绿色城镇之美。包括城镇建成区和A级以上景区旱厕消除率、重点旅游城市A级厕所覆盖率、学校厕所标准化建设完成率、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城镇新建小区车位、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等11项指标。 四是塑造乡村美。做优集镇、做美村庄、做特民居,着力塑造规划布局美、环境整洁美、乡风文明美的美丽乡村。包括村庄规划覆盖率、国家卫生县城(乡镇)、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集镇区和九大高原湖泊以及饮用水水源地等周边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集镇区绿化覆盖率、集镇区和建制村水冲式公厕个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美丽乡村个数等9项指标。 五是展现山水美。精心装扮山坝河湖路田,做美每一条道路、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着力展现云南群山叠翠、四季飞花、清水绿岸的秀美山水。包括建设一批最美湖泊、一批最美河流、一批最美公路、一批最美铁路等4项任务。

第三部分,重点工作。分为5大行动、16项工作。 一是空间规划大管控。包括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推进“多规合一”、严格实施规划等3项工作。提出创新规划理念,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区三线”,强化国土空间规模对各专项规划的约束作用,突出规划实施的强制性和严肃性。 二是城乡环境大提升。包括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坚决整治“两违”建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宜居宜业村庄、狠抓“厕所革命”等6项工作。提出注重城市设计,启动新一轮城镇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对全省县城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建设一批具有云南特点的现代化“美丽县城”;下大力气解决城镇停车难问题;深入开展城乡违法违规建筑集中治理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村庄“七改三清”;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万村示范行动”;掀起一场消灭旱厕的专项行动。 三是 国土山川大绿化。包括大规模开展沿路绿化、沿河湖绿化、沿集镇绿化等3项工作。提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林荫大道、鲜花大道、生态景观大道、绿色骑行环道,实现居民活动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宜林荒山、荒坡;聚焦水清、岸绿、景美,统筹水域、边坡、陆域,对河流、环湖及周边区域大力推进植树造绿;千方百计增加集镇绿化,全面打造街旁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公共建筑绿地、小游园。 四是污染防治大攻坚。包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监管执法“组合拳”等2项工作。提出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生态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建立健全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强化源头防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惩重罚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 生产生活方式大转变。包括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引导公众绿色生活等2项工作。提出贯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两型三化”发展,突出抓好八大重点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美丽城市、美丽县城、美丽小镇、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美丽景区和美丽道路等活动。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分为坚决落实责任、加强工作衔接、强化宣传教育。提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务实管用的落实举措,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解细化主要任务指标;强调把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各级、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让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成为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