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贪黑,跋山涉水,一天跑了二十余个自然村,两天基本跑遍挂钩扶贫的三个村委会!在国家、省对宣威扶贫工作考核即将拉开序幕之际,2019年11月18日至19日,市交通运输局督察员赵忠宏带队到宣威乐丰乡民德、水炉、店子等三个挂钩扶贫点检查指导工作,进农户、查真情,看项目、看产业,找问题、解难题,打气鼓劲,冲刺脱贫。
在明德村委会一组小横山村半山上坐落着一户人家,几根木杆做成框架、几块石棉瓦搭个屋顶、几捆苞谷草围成“窝棚”,无门也无窗,上下通风、四面透亮,九个孩子,最大的女儿17岁、已出嫁,最小的老九才一岁半、嗷嗷待哺,一家十口人,就这样凑合着过活。面对市交通运输局检查组的到来,尽管女主人很乐观、也很健谈,但怎么也难掩一家大人娃娃脸上的菜色和家境的窘迫。经了解,这家人的男主人叫孙小稳,女主人叫刘竹云,两人同岁,今年46岁,身体健康,但缺技术,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种地和孙小稳时不时在附近打零工来维持。他们以前的住房因弟兄多,分家时仅分得一间烤房居住,长年失修已倒塌,于4年前搬迁到现在居住的地方。乡里村里,对他们家也多有照顾,于2013年纳入贫困户,2018年将孙小稳纳入公益性岗位,2019年纳入兜底保障户,夫妇二人均已吃上低保,今年又将他们家纳入了异地搬迁户,目前还有两个孩子没落户口。
在看到这样的景象、了解到孙小稳家的情况后,检查组当即与乡、村干部和驻村队员研究明确,切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一是尽快协调落实搬迁事宜,确保孙小稳一家十口人早日住进新房,安然过冬;二是进一步梳理政策,争取能享受的扶贫政策都为他们家考虑到;三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孩子解决好落户和读书问题;四是加强对孙小稳两口子的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就业,确保入住新的搬迁房后,生活有着落。
检查组来到明德村委会七组大红地村徐学长家时,正赶上他的岳母及其他亲戚来探望他生病的妻子。尽管家里面人多、挺热闹,但看着徐学长病重躺在床上的妻子,所有人的脸上都显得十分沉重,浓郁的药味混着低迷的情绪如黑雾一样笼罩着整个家庭。徐学长的妻子于2009年8月办理残疾证属听力二级残疾,2017年经检查患有癌症,现病情恶化,卧床不起。四个孩子分别就读高中、初中、小学不等,一边是病人、一边是学生,家庭收入微薄,开支却如无底洞一般,徐学长这个45岁原本就显得瘦弱的汉子就快被压得爬下。体谅到他家的情况,村里也做了不少工作,2017年享受拆除重建政策,2018年将他纳入了公益性岗位(保洁员),2019年纳入脱贫监测户。
针对徐学长的情况,检查组非常同情、也深感不易,现场与乡、村干部和驻村队员有关负责人进行研究强调,一是鉴于徐学长家的实际情况,建议尽量不作为2019年脱贫出列户,继续享受帮扶政策;二是结合扶贫政策,能享受的,尽量让他们享受到;三是作为重点帮扶户,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予照顾,危难时刻伸伸手,助贫济困渡难关。
在为期两天的检查中,看到的情形大多令人欣喜,但其中也不乏沉重。欣喜的是,通过几年的挂钩帮扶和各级的共同努力,挂钩村面上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泥泞成坦途、“三堆”变“三园”,出入畅通了、住房有保障,饮水得安全、生活倍儿爽,活动有场所、村间花飘香,群众交口赞:自古未有过,如今幸福样!
这次检查的初衷,就是看实情,找问题,研判工作,攻坚冲刺。所以检查组每到一地、每进一户,既看“面子”,更查“里子”。既做群众工作,帮群众解急事、解难事,更要做好干部工作,查找薄弱、指出问题,能解答的,现场帮助解答,能解决的,及时帮助处理;不能解决的,认真梳理,挂在心上、记在本子上,带回去,汇报争取。期间,检查组还特别就饮水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和专门强调。
检查组指出,当前已到了扶贫迎检工作的冲刺阶段,一定要高度重视,在思想上紧起来,在行动上干出来,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大家商量着办,有什么短板与不足,一定要抓紧补上,在人居环境上再加把劲,切实把工作做在前面。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要讲究方法,主动工作,积极融入,了解民情,善听民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既做实帮扶工作,又要查缺补漏,营造氛围,配合当地扎实做好迎检迎测工作。
薛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