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周法果受曲靖市中心血站委派,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来到富源县富村镇团山村委会驻村帮扶。两年来,他和大家情系贫困群众,扎根团山,想尽千方百计为精准扶贫尽职责、献心力,彰显了一名血液工作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温暖情怀。由于他真扶贫、扶真贫的执着坚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周法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扶贫路上的一名预备党员。
进村入户知民情
2010年,周法果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曲靖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岗位。他勤奋敬业,精研业务,勇于带头无偿献血,获得国家无偿献血金奖。为响应党的号召,他主动请缨,成为曲靖市中心血站扶贫工作队队员。来到富源县富村镇团山村委会后,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出生农村,长在农村,始终对农民群众有着深厚、纯朴的感情。为了尽快打开精准扶贫的突破口,他和工作队员不分昼夜进村入户,一户一户地了解,一户一户地登记,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虚心学习请教,共商精准扶贫计策。通过全面摸排调查,团山村共有1111户463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68户768人。由于山高坡陡石头多,土地贫瘠水难喝,全村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面对众多挑战。他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经常加班加点。他进村入户,走近贫困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根凳子、同吃一桌饭菜,为自己所承包的上碗底村贫困户建立了“脱贫攻坚政策交流”微信群,摸清贫困的实情、分析致贫的原因、了解群众的需求、找准脱贫的潜力,思想感情上和贫困群众融为一体。
想方设法做实事
在走村入户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发现村里没有夜间照明。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村民夜间出行都要打手电筒,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在帮扶单位和工作队的努力下,筹集到4万元,为团山村安装了130盏太阳能路灯,路灯照进了群众心里。
在走访期间,他发现自己所承包的上碗底村有12.4万元的滞留资金,由于群众间的矛盾导致资金闲置,在了解情况后,他挨家挨户的入户走访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多次与镇领导协商后,硬化了350余米水泥道路及200余平方活动场所院落,既盘活了滞留资金,又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把群众当亲人
两年来,他始终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把贫困群众当亲人。2018年9月的一个夜晚,天空飘着小雨,他在上碗底村入户时,发现贫困户瞿应雄在上班途中骑摩托不小心摔伤,导致锁骨骨折,他家共5口人,父亲在他孩童时已经去世,母亲改嫁,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到正规医院去治疗,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伤筋动骨100天,他的受伤让家里断了收入来源。周法果看到这一情况,很替他们一家担心,拿出自己的工资捐助瞿应雄看病治疗。随后,他又不顾一周的疲劳,带着瞿应雄到了曲靖,开着自己的私车带他到陆良县戴家尧骨科医院住院就医。经过及时治疗,瞿应雄终于康复。在周法果的鼓励下,他们一家更加勤劳,盖起了新房,基本摆脱了脱贫。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不管谁家有难事,他都倾力相帮,比亲人还要尽心尽力,上碗底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小法果”。
扶贫路上入了党
在驻村工作期间,周法果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抓实干,不怕苦,不怕累,真扶贫,扶真贫,他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受到了镇村领导群众的认可。2019年7月,经村党支部讨论上报,镇党委政府同意,周法果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誓言是新的起点。在精准扶贫路上,又走来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为脱贫攻坚继续奉献青春和力量。
(曲靖市中心血站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