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区加快区域财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10-24 08:37:14 来源:曲靖市财政局
一、财源建设现状
(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2018年沾益区地区生产总值205.8亿元,同比增 1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222 .5亿元,同比增 2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3亿元,同比增 17.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3亿元,下降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3 亿元,同比增 1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12 元,同比增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4元,同比增9.3%。
(二)重点税源企业实现税收比重大
以煤化工、冶金、能源和发电等为主的重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明显占据主导地位,是全区的支柱财源,沾益区当前实现税收比较大的重点税源企业是曲煤焦化、云铝淯鑫铝业、东源曲靖能源有限公司、曲靖烟草公司沾益分公司等企业2018年三户企业实现的税收占到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4%。
(三)1998年以来的收入、支出、财力稳步增长
199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681万元,2018年为71250万元,为恢复县制以来的7.3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峰值在2013年,收入为82320万元。年均增长10.5%。
1998年,沾益区支出为17436万元,2018年沾益区支出264816万元,20年时间增加了247380万元,为恢复县制以来的15.18倍。年均增长14.57%。
1998年,全县可用财力10587万元,2018年为157563万元,年均增长14.45%。其中2014年120876万元,近4年可用财力增加36687万元。年均增长6.85%。
二、财源建设面临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云南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东产西移和央企入曲、入沾,滇中城市经济圈规划、珠江源大城市规划和沾益“一园四片一中心”规划的全面实施,必将为沾益加快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国家将有步骤地推进以构建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的财税体制改革,如: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费改税,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源,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近年来全区布局建设了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民生工程和产业发展项目,积蓄的发展潜力开始逐步释放。
三、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全区经济总量和税收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由于我区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外向度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加快经济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全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部分行业经济效益尚未根本好转,支撑税收较快增长的基础不牢;结构性减税和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财源结构单一、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制约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协调增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和税收收入规模仍然偏小
税收增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经济、政策和征管水平。2005年以来,全区税收收入迅速增长,2013年达到峰值,与财税部门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深化财税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等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决定税收收入总量及其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当前全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税收收入规模仍然偏小,保持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培植税源、壮大财力、增加税收总量,将是沾益今后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不高
2018年沾益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250万元,下降3.47%,沾益区地区生产总值205.8亿元,同比增11.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占GDP的3.46%,与全省、全市相比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较低,反映出全区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一产不特、二产不强、三产不活,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财源建设任务艰巨。
(三)税源结构单一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综合素质的反映,产品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开发能力、创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结构是否合理。沾益煤化工、冶金和能源及烟草种植等行业实现的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比较大,说明以煤化工、冶金和能源为主的工业主导地位突出,全区税源结构比较单一。
(四)上级集中财力力度过大
沾益区1997年恢复县置以来,一直执行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沾益区地方财政收入基数为2217万元,县级收入超2217万元部分,就要上解省15%,这一项2018年上解省6131万元。分县以来,累计上解73465万元。部分企业税收分享体制。一是曲政发〔1998〕94号,规定对国投曲靖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实现的增值税按富源县30%、沾益区70%分享;二是曲政办发〔2003〕229号文件,规定曲靖焦化制供气公司地方税按市级与沾益区各50%分成;三是曲政办发〔2003〕230号,规定对国投曲靖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及以后工程实现的税收按供煤比例分享。这两户企业自实行税收分享政策以来,共上解了14560万元。2008年收入增量上解体制。2008年,市对部分县(市)区收入超过2007年收入增量部分实行分享,沾益区被定为一类地区,收入增量部分市分享25%。2012年根据市委四届27次会议纪要精神,对收入增量上解政策进行调整,即2011年上解基数5136万元不变,以后年度超2011年地方收入数63566万元部分按10%上解。已累计上解55122万元。对沾益的可用财力将造成较大减收,影响了区级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
四、加强财源建设、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
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的发展,财政增收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经济,不断增加经济总量。因此,我们要把财源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继续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加大后续财源的培植力度,增强财政增收的后劲,努力做大区域财政“蛋糕”,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快速增长。
(一)转变思路抓财源
要树立围绕“项目抓财源,围绕财源抓经济”的思想观念。一要强化工业财源的观念。工业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增长起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因此必须我们必须始终把“工业强县”作为发展的第一战略,把主攻工业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积极运用财税杠杆,重点培育壮大煤化工、冶金、能源和生物资源为主,机械制造和建材产业为辅的六大支柱产业。全面推进工业产业升级,努力推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沾益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二是树立效益型财源观念。即在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方面,要以效益为中心,兼顾速度。全区在发展经济尤其是招商引资过程中,财政部门要全方位介入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当好参谋,要以能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标准,有重点地加以筛选引进,把项目建设的最佳选择和财源建设的整体性结合起来,把政府产业引导和财源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全区投资项目最大效益。
(二)突出项目抓财源
一是全面支持产业优化发展。紧紧围绕全区产业建设发展目标任务,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升沾益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挥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骨干税源支撑作用;二是努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用好园区发展相关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三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建设粮食、万寿菊、蚕桑、中药材、蔬菜和现代养殖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四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力落实各项涉企政策,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办协调沟通作用,通过银政、银企合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水平;五是全力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推进南盘江综合治理、索通、40万吨有机硅、保利城市综合体等重点项目推进太和山片区、高铁片区、西河公园片区开发等项目建设步伐,努力开辟重点项目税源空间。
(三)强化征管抓税源
一是强化收入目标的落实。围绕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把收入目标分解到国税、地税和非税部门,建立齐抓共管、综合治税的新机制。坚持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及时研究分析收入任务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确保预期收入目标的实现;二是强化收入动态分析预测。建立健全税收分析预测机制,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及时掌握税源、税收、税负动态变化情况;三是强化收入征管。进一步健全税收征管机制,涉税信息共享机制、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网络机打发票管理等税收征管措施,切实抓好重点税源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税收征收和监管,确保各个环节税收应收尽收;四是强化税务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主动为纳税人提供纳税辅导和税收政策咨询服务,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五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缴和管理。不断完善非税收入管理职能,逐步清理、规范和整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做好财政票据监督管理,加大非税稽查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四)市场运作抓财源
一是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开发建设。如在“一园四片一中心”建设中,不仅要善于筑巢引凤,而且要敢于引凤筑巢。对落户沾益的财源建设项目,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二是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城市。加快城市建设是财源培植的重要途径,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有计划的把城市土地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做活以地生财这篇文章。三是采用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国有资产。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经营处置力度,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实行竞价拍卖,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增加财政收入。
(五)加大扶持抓财源
一是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要充分利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及东产西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沾益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环境优势,大力引进有效投资,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培植长效财源。当前重点抓好“一园四片一中心”的建设,力争全县有更多的重点项目挤入市和省的计划“盘子”。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财政税收杠杆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扶持那些市场前景好,见效快,财税收益大的项目发展。
(六)创新机制抓财源
一要创新财政管理体制。要积极应对省对下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争取完善市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向省、市积极争取加大对沾益的财政体制倾斜力度及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根据省对下财政体制改革思路,适时调整县对乡镇的财政体制。二要创新财源建设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谁决策、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使项目决策人、投资人成为项目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对财源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七)创优环境抓财源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品牌,进一步优化政策、政务、市场和法制四个环境,提升投资创业的环境品牌效应,努力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将硬件做硬、软件做优,使沾益真正成为一个吸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巨大磁场。一是创优税费公平环境,加大税收环境的治理力度,确保公平税负。二是创优投资平等环境,鼓励民资创业增加财源,要在考核机制和政策制定上明确内资创业与外商投资的平等待遇,民资创业活跃,财源建设也就兴旺。三是创优金融信贷环境,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除企业本身和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信用外,还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建设力度,以此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沾益的后续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