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国家园林县城”、“中国绿色名县”、“省级生态文明县”、“云南省造林绿化先进县”、“云南省森林城市”等多项殊荣获得者,马龙区以创新中国成立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繁荣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与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及建设中国最美省份决策部署,坚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努力建设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在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中,马龙区以改善城乡生态面貌、增进居民生态福祉为目标,坚持“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并重,积极探索具有马龙特色的森林城市创建模式,努力实现“绿韵马龙 四季花海”建设愿景。
凝心聚力 形成创新中国成立家森林城市驱动合力
启动创新中国成立家森林城市以来,马龙区先后印发了《关于创新中国成立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意见》和《马龙区创新中国成立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新中国成立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依据《曲靖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与《马龙区城市总体规划》、《马龙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马龙区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规划衔接,重点规划实施“城区绿色福利空间建设工程”、“森林围城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绿廊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城郊休闲游憩空间建设工程”、“森林产业体系建设工程”、“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工程”、“森林支撑保障工程”等九大工程,为创新中国成立家森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多元化投入的森林城市创建机制,探索 PPP、P2P、BT、BOT 等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森以来,全区累计投入各类创森资金6.5亿元,其中,整合中央、省、市生态建设项目资金0.32亿元,区财政投入资金 0.8亿元,社会资金投入5.38亿元。
多点发力 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
对照曲靖市创新中国成立家森林城市任务台账,马龙区以实施城区绿色福利空间建设工程为切入点,扩建提升沈家山森林公园,并对现有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进行改扩建,增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丰富公园绿地类型,使公园绿地在空间上均匀分布。丰富公园绿地的游憩和自然教育设施,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的覆盖率。在扩绿增绿的基础上,结合花城建设,加大绿地中观花、观果及色叶树种的种植与搭配,强化公园景观的视觉冲击力,在兼顾四季景观的同时,营造一园一花、一路一色的花城形象。
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工程建设,结合马龙城镇面山植被现状,通过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项目,实现了森林植被恢复和景观提升,形成春花烂漫与秋色斑斓的森林季相景观。在层次多样、景观丰富的彩色背景下,为城市居民提供诸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功能组团和森林康养目的地,提升城镇居民的获得感。着力强化山系、水系、路系绿廊建设,构建一个联系紧密的绿色网络和共为一体的廊道生态体系。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森林村庄、森林小镇、森林人家建设。开展乡村绿化和“绿满马龙送苗下乡行动”。围绕“花乡”建设目标,对重点村庄进行整体打造,形成特色片区,与建成区协调呼应,努力构建“花卉种植与加工、农业观光、民俗旅游”相融合的生态农业,以“花经济”激活“花产业”,实现了“遍地彩花新马龙,生态休闲乡村美”的美丽愿景。抓好特色经济林发展,培养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养生等新业态,促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并驾齐驱。
弘扬生态文化 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创森以来,全区新建义务植树基地34个,义务植树133.64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94.74%。市树市花设立依法推进,社会各界踊跃捐资建绿、捐资养绿,在曲靖市率先以认建认养形式建设了姚家园公园,并在森林单位、森林学校、森林小区广泛开展树木认养活动,城区共认养林木200余棵。全区155棵古树名木建档立卡、挂牌标识,均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开展森林示范工程建设,成功创建市级森林单位3个、森林小区2个、森林学校 3 个、森林小镇2个、森林村庄5个、森林人家4个、森林庄园3个。建成沈家山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举办区级生态科普活动10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了世界蓝莓大会、樱花节、玫瑰节等生态文化节庆活动。新建150个创森宣传牌和宣传栏,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宣传报道创森工作动态800余次。创森支持率和满意度分别达98.60%和96.50%。
在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创建工作中,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重要水源地生态建设,加强区域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的保护力度,建设生物迁徙廊道,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目前,全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森林公园4处、郊野公园2处。城乡绿化建设中优先选用乡土树种造林,广泛推广应用市树、市花,力求城市森林结构丰富、布局合理、植物多样、特色鲜明。不断完善森林防火设施,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全区无重大病虫危害发生。全面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有效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同时,开展了马龙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黄草坪水源地县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翠屏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野花沟郊野公园总体规划,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创森成果丰硕 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创森以来,通过城区绿地建设、水系防护林、通道防护林、村镇绿地建设、农地乔木经济林和城镇面山植被恢复、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困难立地造林等林业工程项目,完成新造林面积3387.16 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45.51%,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质量“两增长一提升”。马龙城区绿地面积达250.22公顷,绿地率由33.65%提高到40.46%;绿化覆盖面积达252.72公顷,绿化覆盖率由38.48%提高到40.86%;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83.8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0.22平方米提高到12.68平方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4.46%;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为 26.23%;新建或改造提升绿荫停车场 5 个。
创森以来,实现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绿化全覆盖,新建道路绿化里程263.71公里,全区道路平均林木绿化率提高到98.28%。新建水岸绿化里程60.21公里,水岸林木绿化率提高到 91.05%。新增村庄绿化面积234.94公顷,全区村庄林木绿化率集中型达到 33.02%、分散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16.00%。城区绿地乔木种植比例提高到 79.36%,乡土树种使用率81.30%。市树、市花不仅广泛分布于马龙区山地森林之中,成为构成马龙森林季相景观的重要森林种群,而且在城乡绿化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已成为马龙区一张重要的生态文化名片。
创森以来,建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生态公益林等不同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境内珍稀保护植物6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2种均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全区没有发生严重非法侵占林地(湿地)、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创建期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全区林业总产值37380万元,林下经济产值5000万元,农民年人均涉林收入2089元,实现了美丽乡村与生态富民的双赢。创森以来,全区森林旅游接待游客258.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77亿元。(杨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