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师宗县高良乡:用我“生态绿” 敬您“中国红”

2019-09-18 18:17:44   来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高良乡因地制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导群众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建设、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扶贫脱贫同步发力、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绿色发展路子。如今,行走在高良的村村寨寨,能够处处感受到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共赢带给人们的惊喜。

    筑牢生态屏障  擦亮幸福底色

   “巡山,到处去巡山,我们小羊街10名护林员,24小时值班。为大是为国,为小是为我们自己创造优越条件,保护自己的生态。”高良乡小羊街村村民熊绍云谈起自己的工作自豪地说,“这个地方风景太好了,太清新了。”熊绍云是高良乡小羊街村的一名护林员,巡山是他每天的必修课,朝露夕霞、春华秋实,熊绍云与大山结缘,与绿色为伴。在绿色成为主基色的同时,守护绿色也成为高良各族群众的“生态共识”。同为护林员的高良乡小高良村的王小高说:“进村入户告诉大家不能带火种上山,大家都要一起遵守。”

    高良乡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度,按照分片包保、包片责任、管护责任、监管责任落实到林区基层,落实到山头地块,切实抓好抓细火源管控、隐患排查、隐患整改、应急值守等各项具体工作,筑牢了森林防火安全屏障。“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高良一笔一画勾勒着生态家园的未来。从河谷到高山,一幅秀美壮阔的绿色画卷在高良大地徐徐铺展开来。绿色,不仅装点着高良人的新梦想,也装点着生态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生态产业  践行绿色理念

    走进高良乡振兴家庭农场,沃柑、脐橙、冰糖橙、柚子等热区水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丰收在望。农场负责人王老五告诉记者:“去年农场收入有70多万,今年的果子比去年好,估计总收入能达到100多万。

    高良振兴家庭农场共流转贫困户土地27户,100余亩,引进热区水果进行种植。通过流转土地,贫困户平均每亩可获得流转资金1万余元,土地流转的贫困户还可以就近到农场务工。

    在农场,记者看到,路不肖村建档立卡群众柏莲英夫妇正在地里劳作。记者了解到夫妻二人常年在农场务工,一年下来收入有了可靠保障。柏莲英兴致勃勃地说:“我们两口子一个月有4000多块的收入,一年将近5万,就可以脱贫致富了。”

    看到王老五栽种热区水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群众发展热区水果产业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目前全乡热区水果种植面积达20000余亩,覆盖群众4125户。2019年底挂果面积将达到2000亩左右,预计产值1000万元。到2021年预计全乡热区水果挂果面积将达到16000亩,产值达1.5亿元以上。

    高良乡副乡长蔡东告诉记者:“今后,我们将继续巩固这一战果,争取在三到五年内发展热区水果6万亩。继续扶持全乡500多户贫困户全部发展热区水果,也是作为脱贫以后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彰显生态文明  共享美好生活

    据统计,2018年底,全乡有林地面积78.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人工林商品林面积达52.86万亩,实现产值2.5亿元,2014-2018年规划实施退耕还林2316.9亩,人工商品林采伐3万立方米,增收4000万元,林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撑产业。

    此外,高良乡还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河道治理等工作,通过建立村内保洁、“门前三包”、垃圾定点定时清运等长效管理机制,引导村民形成良好卫生习惯,杜绝垃圾乱倒乱丢,为美丽高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乡共配备垃圾车11辆,垃圾箱354个,果皮箱125只;配备集镇环卫工人7人,垃圾清运人员7人。与此同时,高良乡把人居环境提升、河道治理等工作宣传到村到户,形成了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格局。

   “村子里面卫生比以前好太多,干干净净的,我们村有三个保洁员,打扫村子卫生,政府还发着工资。”高良乡申独村的保洁员汪大姐感同身受地说。如今,大家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的观念不断增强,都明白了生态好生存环境才好,才能更好地生活的道理。高良乡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护林员、保洁员,充分发挥群众生态资源、生活环境‘天然守护神’的作用,引导贫困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乡有生态护林员3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数298人;保洁员35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数310人,均已上岗工作。

    无论是生态资源保护,还是产业转型升级,亦或是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曾吉芬 吴昊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