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1至8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支撑指标完初步收集完成情况
2019年1至8月曲靖市GDP按行业支撑指标初步测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产增长5.4%,对GDP的贡献率8.1%,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二产增长11.3%,对GDP的贡献率49.9%,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三产增长9.2%,对GDP的贡献率42.0%,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工业增长11.3%,对GDP的贡献率40.0%,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建筑业增长11.4%,对GDP的贡献率9.9%,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
支撑GDP的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分别为:农业增加值5.4%,工业增加值11.8%,建筑业总产值 19.5 %,建安工程完成额7.0%,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7.1%,邮政业务总量25.%,批发业销售额13%,零售业销售额15.7%,住宿业营业额15.5%,餐饮业营业额16.6%,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9.8%,商品房销售面积30%,房地产业从业人员20.2%,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22.7%,电信业务总量9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30%,财政八项支出19.4%。
1-8月,全经济发展总体保持平稳,但是部分主要指标增长有所回落,要实现3季度目标还任重道远。
二、2019年1至3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支撑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2019年1至3季度曲靖市GDP预计完成10.0%,其中:一产增长6.0%,对GDP的贡献率8.4%,拉动GDP增长0.84个百分点,二产增长12.1%,对GDP的贡献率49.6%,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三产增长10%,对GDP的贡献率42.1%,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工业增长11.3%,对GDP的贡献率38.8%,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建筑业增长14.1%,对GDP的贡献率10.9%,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
支撑GDP的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分别为:农业增加值6.0%,规上工业增加值12.0%,规下工业增加值9.0%,建筑业总产值 20%,建安工程完成额10.0%,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7.0%,邮政业务总量30.0.%,批发业销售额15%,零售业销售额16.0%,住宿业营业额17.0%,餐饮业营业额17.0%,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12.0%,商品房销售面积30%,房地产业从业人员20.0%,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22.0%,电信业务总量9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30%,财政八项支出20.0%。
三、2019年3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存量不保、增量不多的矛盾凸显,工业增长出现回落。工业结构单一矛盾依旧突出,轻工靠烟草,重工靠煤炭的局面仍然没有突破,新建纳规企业少,升规企业不足,对工业经济拉动有待加强。
(二)农业增加值占比逐步升高,拉低GDP增速。三季度占GDP比重为14.7%,比2季度提高了4.2个百分点,在农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保持2季度不变情况下,农业比重上升将拉低三季度GDP增速0.25个百分点,农业受前期干旱,非洲猪瘟影响,增速放缓。
(三)投资在建项目锐减,库存余额不足,入库项目不多,后续支撑乏力。
(四)固定资产投资中以建筑建安为重点支撑GDP增速的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常规上报的四上建筑企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些地区出现常规建筑业总产值出现较大负增长,需加大结构优化。四上建筑企业中,省建四公司到12月(前11个月无基数)将有了上年同期数,将直接影响到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平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GDP核算使用的建筑安装工程完成额这一指标增长较低(8月份仅增长7.0%),需优化总投资额结构,建筑业对经济的拉动还需加强。
(五)以商贸服务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亟待振兴。支撑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发展不平衡,部分行业增长乏力,下行过快,部分行业支撑失衡(如批发对“两油一烟”的依赖高达80.5%),部分行业限额以上比重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不足。
(六)从支撑GDP的基础月度数据监测情况看,部分基础指标较上半年回落较大,有待提升。
四、做好2019年3季度经济运行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曲靖实际,为更好地做好2019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工作,特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坚定信心,稳住预期,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要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有关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十届七次全委和市委工作会议要求,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提振信心,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做好四经普后续相关工作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将对历史年份核算数据进行修正,这将直接关系到我市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变化。国家、省将于2019年10至12月期间,依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重新核定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和曲靖市2018年98个大类行业的增加值数据,重新核定曲靖市2018年GDP总量及分行业总量数据,需行业和主管部门、各专业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准备,抽调精干人员, 认真测算,核准核实2018年基础数据,尽量避免普查年度数据与平常年度数据出现较大差异,甚至相反结果,切实做好历史数据的合理衔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三)高度重视企业纳规纳限升规入统工作
根据统一核算初稿意见,核算各行业增加值更加依赖于规模以上企业。因此,要把纳规升规工作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来抓,相关部门要切实承担做好升规纳限入统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建立县、市、区升规纳限单位储备库,全面筛选工业、建筑业、房地产、批零住餐、重点服务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将已达升规纳限条件和即将达到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纳入储备库,每年进行更新管理并做好纳规升规工作。特别是建筑业、批发业、重点服务下半年的纳规工作,优化行业内部结构,增加行业增长新亮点。
(三)未雨绸缪,提前谋划,预演核算改革工作
一是根据统一核算初拟意见,核算范围由原来14个行业增加到35个行业,基础指标由原来的25项增加到49项,将取消以财政预算支出中八项支出合计增速核算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使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的劳动者报酬增速来核算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要及早谋划选出样本库,建立好涉及行业调查单位数据库,按照行业性质将工作责任细分到科技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教体局、卫健委、财政局等主管部门,确定目标责任,压实统计职责。
二是自2020年不再使用财政支出中八项支出合计为基础指标测算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但2019年第三、四季度继续使用,三、四季度需继续做好财政八项支出的应统尽统。
(四)制定落实有效措施,推动农业、工业、建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曲靖经济依靠工业拉动,但受供给侧改革、节能减排等环保政策的影响,企业生产困难重重,加之新增企业较少,工业经济发展明显乏力。要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推动建筑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超前谋划,补齐服务行业规模企业空缺。根据统一核算初稿意见,在测算服务业增加值的基础指标中,有15项基础指标涉及“联网直报”平台上的“四上企业”,主要涵盖了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目前统计情况看,还有行业没有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入库,没有库就无法出数,这就需要及时弥补行业空缺,把符合条件的法人单位申报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纳入“联网直报”平台,做到“数出有据”。
二是大力培育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四经普情况看,按照新的核算制度和规模标准,需要我们各级政府一方面制定加快“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的中长期实施方案,在现有企业中加强调研摸底排查梳理出临近规模标准并有发展潜力潜力的企业,通过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制度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弥补行业空缺。通过“四上”企业的培育,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优化现代服务业,促进“四上”企业结构调整,有效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是积极开展“个转企”工作。我市目前存在一部分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个体经营户,但受各种政策制定影响,不愿意注册为法人企业。积极开展“个转企”工作,制定“个转企”工作实施方案及星级奖励办法,建立“个转企”培育库,确定转企对象,引导这部分个体经营户“个转企”并升规入库,对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预测预警,强化调度,及时查缺补漏,盘活存量。强化企业帮扶力度,推进停产、减产企业尽快全面复产达产,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加强运行监测。建立完善全市稳增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稳增长政策措施,以抓好项目投资、产业转型升级、园区规范化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为引领,不折不扣抓好支撑指标的落实,切实做到数出有据、应统尽统,客观真实反映经济发展。
五是超前谋划,善作善成,想办法,抓机遇做强做大经济增量。按照策划一批、包装一批、储备一批、开展前期工作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加快在建推进一批的总体要求,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形成经济增量。按照“抓实项目、服务企业”的工作导向,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工作,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效益兴,切实增强经济竞争力。
总之,根据国家统计方法改革方向和省、市党委、政府稳增长的工作要求,结合曲靖经济运行态势,为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近期需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需提振再造服务业,有效适应改革平稳过渡,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