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2019年上半年曲靖市非公经济发展情况浅析

2019-07-26 08:44:24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狠抓企业生产、项目建设、园区发展等重点工作,上半年曲靖非公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主要运行情况如下:
 
  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稳中有进
 
  2019年上半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46.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增速比2018年上半年提升2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2季度曲靖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9%,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
 
  二、非公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分三次产业来看,非公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44亿元,同比增长5.6%,占第一产业增加值39.9%,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非公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1.35亿元,同比增长11.9%,占第二产业增加值53.4%,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7.2%,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34.08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工业经济增加值的47.8%,比上年同期增加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6.74亿元,同比增长10.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7.2%,与上年同期持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4%,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非公二三产业仍然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三产业多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多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2019年上半年,全市非公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构成为8.6:45.1:46.3,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3个百分点。可见,全市非公经济已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二产仍然是拉动经济的第一力量,三产还需进一步发力,整体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各县非公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从总量看,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全市水平的有7个县(市、区),其中马龙区占比最高,达52.9%,其它依次是陆良县和沾益区、宣威市、富源县、罗平县和师宗县,占比分别为52.3%,51.5%,51.3%,51.1%,50.7%,。会泽县占比最小,仅达42.8%。从增速看,高于全市水平的有6个县(市、区),其中沾益区增速最高,达12.5%,其它依次是罗平县12.1%,马龙区11.9%,师宗县11.5%,陆良县11.3%,麒麟区11%。增速最低的是富源县,仅为5.8%。曲靖市九个县(市、区)非公经济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向上。
 
  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层次低。矿产资源加工业仍占工业主导地位,三产大多数处于传统行业,新兴服务业还处在起步发育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二是创新能力弱。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多数企业没有技术研发中心,设备更新、研发投入不足,名品名牌数量少。三是环境制约多。惠企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用地融资困难突出,企业建设发展优惠条件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
 
  五、加快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抓好非公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公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全区非公经济中占比最大,贡献最突出,政府应积极招商引资,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发展前景好的现代工业和服务业企业。
 
  (二)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
 
  (三)抓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创新步伐,鼓励管理创新,支持科技研发,努力优化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效益水平。 
 
  附表:
2019年上半年各县(市、区)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