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曲靖市2019上半年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2019-07-22 09:25:39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今年上半年,曲靖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把高起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抓实高原粮仓、做优特色经作、做强山地牧业、做大淡水渔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上半年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农村经济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优化。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99.11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7.80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19.61亿元,同比增长5.6%;林业增加值3.67亿元,同比增长1.4%;牧业增加值69.71亿元,同比增长5.6%;渔业增加值3.33亿元,同比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47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96.33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看,在总量稳步增加的同时,一产增加值(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6%,比上年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5.6%,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为:18.49:3.37:73.35:3.57:1.22.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0.27个百分点。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牧业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又因城市建设占用、网箱拆除及禁限养区划定等,渔业产值受到影响,故渔业产值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二)小春粮油稳产连丰,民生基础稳定。
 
  去冬今春以来,在政策促动、工作推动下,全市克服了2-4月高温少雨的极端天气,小春作物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全市小春粮油生产稳产连丰,粮食安全工作开局良好。
 
  据初步统计,曲靖市2019年小春粮食播种面积200.3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5.48万亩,增长2.8%;小春粮食总产38.0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03万吨,增长5.6%。单产189.88公斤,比上年增加5.1公斤,增长2.8%。冬油菜籽播种面积118.3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7.2万亩,增长6.5%;产量19.6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52万吨,增长4.5%。粮油实现产值10.24亿元。
 
  (三)做强山地牧业,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9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稳生猪、促牛羊、兴奶业,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依托广东温氏、希望德康、神农、东恒集团等大型养殖企业,采取政府补助、养殖户建设、企业兴建等形式,按照“品种优良化、管理科学化、免疫程序化、设施规范化、产品安全化、养殖专业化”,积极创新中国成立家、省、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稳步提升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从严从实抓好畜产品生产监管,从而促进山地牧业良性调整、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牧业产值146.0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0.5%。
 
  1.畜禽出栏稳步增长。2019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543.42万头,同比增长4.4%;牛出栏31.79万头,同比增长5.7%;羊出栏130.72万只,同比增长2.9%;家禽出栏1357.98万只,同比增长3.8%。
 
  2.肉、蛋、蚕茧保持稳定增长,奶产品略有下降。1-6月,全市肉产量达56.25万吨,同比增长5.4%;牛奶产量达到1.16万吨,同比下降0.5%;禽蛋产量达到1.72万吨,同比增长4.4%;蚕茧产量1856吨,同比增长1.8%。
 
  3.生猪价格近期上下小幅波动,牛羊肉价格小幅上涨。根据全市9县(市)区每周畜产品价格报表调查统计,2019年6月26日第26周全市价格(9县市区平均值):肥猪每公斤13.41元,与去年同期(同比,下同)相比,每公斤增加2.19元,增19.52%;与上期的每公斤13.48元相比(环比,下同),每公斤减少0.07元,减0.52%。仔猪每公斤22.12元,同比每公斤增加2.31元,增11.66%;环比每公斤减少0.35元,减1.56%。猪肉每公斤24.09元,同比每公斤增加1.65元,增7.35%;环比每公斤减少0.19元,减0.78%。活鸡每公斤19.07元,同比每公斤增加1.49元,增8.48%;环比每公斤减少0.04元,减0.21%。鸡蛋每公斤10.91元,同比每公斤增加0.89元,增8.88%;环比每公斤增加0.03元,增0.28%。牛肉每公斤72.83元,同比每公斤增加2.49元,增3.54%;环比持平;羊肉每公斤79.82元,同比每公斤增加3.70元,增4.86%;环比持平。玉米每公斤2.22元,同比每公斤增加0.05元,增2.30%;环比持平。目前,猪粮比为6.04∶1。按照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商务厅2016年5月31日《关于印发我省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实施细则的通知》(云发改物价〔2016〕873号文件)规定,猪粮比价处于5.5∶1—5.8∶1之间为我省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猪粮比现处于5.5∶1-8.5:1之间的绿色区域,虽属于正常范围,但养殖户只处于保本至微利状态。原因是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曲靖本地的生猪外调受阻,导致曲靖市上半年的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周边四川、贵州等地。因此,就下半年行情而言,对广大养殖户来说,要保持能繁母猪存栏稳定,积极补栏仔猪,适当增加育肥猪养殖数量,提高管理能力,降低养殖成本,保持利润空间。对规模养殖户来说,要坚持自繁自养,减少疫病传播;稳定能繁母猪存栏数,适当补充后备母猪,稳定母猪的基本保有量,保持生猪生产能力,育肥猪满厩饲养。
 
  (四)特色作物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凸显。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发展特色经作,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体系,推进特色经作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营销化发展。蔬菜加快发展外销型、夏秋露地型、冬春型和特色型“四型”蔬菜生产基地。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113.15万亩,同比增长2.8%;产量143.68万吨,同比增长4.2%。实现产值15.77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5.3%。
 
  水果坚持地方优势果种与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发展相结合,抓好蓝莓、苹果、石榴、柠檬(柑橘)、猕猴桃等5 大新型高端水果产业园建设。1-6月,全市水果产量达4.07万吨,实现产值1.48亿元。
 
  (五)做精淡水渔业,水产品产值效益提升。
 
  2019年,全市积极面对城市建设占用、网箱拆除及禁限养区划定等现实,打造会泽冷水鱼产业示范县,以会泽阿穆尔鱼子酱出口基地为核心,巩固提升鳟鲟冷水鱼养殖带,形成“加工在园区、生产在基地、产品销国外”的外向型渔业发展格局;打造罗平渔民转产转业示范县。针对罗平万峰湖网箱拆除给渔业增量带来的困难,重点引进、试验、示范陆基集装箱养殖,推广实施稻鱼综合种养,发展罗平万峰湖休闲垂钓渔业经济,拓宽渔业生产方式,推动万峰湖渔民转产转业。同时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总结推广不同养殖水域不同品种生态种养模式。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6.52万吨,同比下降13.2%;实现渔业产值7.1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0.2%。
 
  (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
 
  2019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38元,增长9.7%,比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4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0.8个百分点,比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
 
  二、上半年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条件适宜助力夏收粮油丰产。据气象部门统计,2018年冬季降水偏少,气温前期温暖后期寒冷,有效促进了越冬作物低温春化作用,提升了苗情转化升级,进入二月以来,气温特高,综合光温水气候条件影响分析,农业等各方面的适宜度总体上属于上等。各地抓住气温回升和几场有效降雨的有利时机,促控并重,加强小春作物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全市小春作物大田长势普遍好于上年。所以,较好的气候条件为小春的丰产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政策优越充分调动农民的种养积极性。多年来,曲靖市坚持把种粮补贴、生猪调出大县资金补贴作为鼓励调动农民种粮、养殖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农民的种养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一是产粮大县奖补资金。2019年全市8个产粮大县共获奖补资金15580万元,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其中:宣威市奖励补助3823万元、会泽县奖励补助2339万元、沾益区奖励补助1896万元、罗平县奖励补助1879万元、富源县奖励补助1838万元、陆良县奖励补助1426万元、师宗县奖励补助1340万元、麒麟区奖励补助1039万元。
 
  二是生猪调出大县奖补资金。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19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央明确部分)的通知》(云财农〔2019〕90号文件)精神,全市麒麟、陆良、宣威、富源、会泽、沾益、师宗、罗平8个县(市)区继续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补助,共获得生猪调出大县中央奖励资金补助5587万元,其中:宣威市奖励补助1423万元、会泽县奖励补助858万元、陆良县奖励补助783万元、富源县奖励补助679万元、沾益区奖励补助624万元、麒麟区奖励补助464万元、罗平县奖励补助414万元、师宗县奖励补助342万元。充分保护农民种粮、养殖积极性,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三)高原特色产业兴起拉动经作效益凸显。在曲靖各地,通过土地流转,从各种绿色生态蔬菜到金银花、石斛、玛卡等中药材,从葡萄、蓝莓等水果到食用玫瑰、大花蕙兰等花卉,一批绿色特色产业正在兴起壮大。
 
  三、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随着干旱、洪涝、低温等极端气候逐年增多,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制约日益严峻。各县市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加大,但建设标准起点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较差,支撑保障体系不强。
(二)农业配套体系建设及市场体系不健全。由于农村市场发育尚不成熟、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无法正确分析各种农产品市场供求形势、价格走势,农户对来年种什么,绝大部分是根据当年的市场行情决定,具有盲目性,因而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变动不大,继续传统农业的耕作。另外当前畜禽养殖模式规模化、规范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养殖、加工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养殖户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一旦出现波动,其受损害程度最大,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也最大。从养殖户方面看,对于生猪生产的整体情况和市场价格缺乏广泛、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养殖现状、发展走势、价格动向等重要信息知之甚少,难以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养殖户多半凭感觉和经验进行生产,导致生产随意性较大,不稳定性很高。而针对保护养殖户利益、防范养殖风险的机制尚未建立,“亏了砍、赚了赶”的发展怪圈直接导致了生产的大起大落。
 
  (三)农村劳动力和技术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比例较高,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主要是老人和妇女,缺少文化和劳动技能,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导致耕种能力逐年下降,弃田抛荒现象有所显现。尤其目前农村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正走向规模化、机械化的重要阶段,需要大量年轻技术人才主导运作,农业单位、农业生产大户的劳动力需求矛盾也有所显现。
 
  (四)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有限。虽然国家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远高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利润受到挤压,再加上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卖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对农民持续增收都有较大影响。
 
  四、建议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针对农产品市场波动和农民收入徘徊风险加大的情况,迫切需要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曲靖市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高产量、优品质、生态健康的发展理念,健全农业生产体系,加强农村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科技的创新改进,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方面要分区域制定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增加财政投入和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管体制的改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另一方面在推动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技术等级,重视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保养升级和更新换代,注重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型节水、节能农业,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农村金融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靠天吃饭”的特殊性,需要通过健全金融保障体系来加强风险防范。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支农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支农行为,落实好各项支农优惠政策,尤其是要进一步落实好财政对一些农业贷款项目的贴息。首先,要加快金融工具的开发创新力度以及贷款抵押物范围和担保方式,促进农村金融工具多样化。例如为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农户开发低风险、高灵活的信贷产品,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试点。再者,探索建立由政府牵头组织,财政、企业以及农户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公司,扩大农村互助担保组织规模,完善各种形式的涉农保险和互助保险机构,开展订单担保贷款,公司为农户担保贷款以及农业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为有效增加信贷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三)加大农业科技支撑。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促进曲靖市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科技兴农的运行机制。第一,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培育平台,组织相关农业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开展适应本地的农业基础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鼓励农业科研机构深化改革,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信息服务等,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第二,各级政府要重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和推广,在优化和完善财政投入结构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农业科技,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第三,大力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加强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青年农民农业科技应用带头人,引导和带动农民积极将现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主要力量,推出切实有效地培育政策,发展壮大一批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对曲靖市农业的标准生产、加工增值、科技创新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结合本地农业优势,对现有的生产布局重新规划,鼓励和扶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同时加强配套服务,鼓励招商引资,支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及设备,进一步提升深加工业务,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规范龙头企业原材料的基地建设,适时采取“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农资技术服务等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规范开展生产,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和产量供应,促进农企“双赢”化的发展。
 
  (五)完善市场营销体系。构建完备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对促进湛江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应在提高和巩固现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完善功能和设施的建设,为农产品“走出去”提供平台。同时,在优势产区建设特色农业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产品仓储中心、展示中心、配送中心,健全相关的机制和设施,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市场营销平台。当前,应在优势农产品的主产区,鼓励具有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壮大发展,支持其积极推行代理、直供、配送、定点销售、网络销售等创新的营销方式,推进农产品交易方式的改革,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培育代理商团队和营销公司,发展各类关于农产品的运销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农民以及合作经济组织为主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全方位提升农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
 
  (六)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着力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应注重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服务水平,有效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一是充分利用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大型招聘网站、本地热门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发布招聘信息,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实效性。二是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吸引各类企业进场招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二次就业,充分保障用工岗位优先满足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三是由各级人社部门联合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定向培养各行各业亟需人才和特殊工种人才。四是成立专门的劳务输出机构,积极与珠三角各市对接,向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