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高质量建好“四好农村路”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19-05-28 17:35:53   来源:曲靖市交通运输局   
        重任在肩,砥砺奋进。近年来,曲靖市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畅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乡村带来了人气、财气、运气,有力推动了全市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交旅融合发展,乡村因路而兴,百姓因路而富。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18年底,曲靖市农村公路里程达21846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76公里。2017年,曲靖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道路硬化的历史性目标,成为了全省标杆;“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齐头并进,危桥改造、安防工程、“路长制”有序落实,成效显著、亮点频现,陆良县2018年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并多次代表曲靖市在全省大会上作工作经验交流;全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连续11年名列全省前茅,在2018年的全省考核中更是勇夺全省第一。2019年,曲靖市继续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综合运输服务质量,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
        ——坚持“六化”,建设好。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提升人居环境有机结合起来。2018年启动会泽、宣威2个深度贫困县(市)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5565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计划用三年完成建设任务,今年计划实施1525公里,确保脱贫攻坚乡镇、村委会道路安全畅通,交通先行、支撑脱贫。二是坚持项目管理规范化。认真把好施工图设计关、施工队伍审查关、施工材料审验关、重要工序验收关、内业资料同步关、工程报验检测关等“六个关口”,注重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对所有程序和重点环节严格把关,从制度上规范参建各方的主体行为。三是坚持质量管理多元化。采取“市、县、乡、村共建”模式,建立“片区包保责任制”(负责片区技术、质量、安全、进度和结算等工作),健全“政府领导、部门监管、社会监理、镇村监督、企业自检”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推行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截至目前,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达100%,未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四是坚持安防设施同步化。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纳入主体工程一并实施,坚持“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确保百姓有路走,走得安全。五是坚持绿化美化。结合“森林曲靖”、人居环境提升工程,马龙、沾益等县(区)公路绿化工作由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通过县乡两级全力推进,已基本完成县、乡、村道公路两侧绿化工作,其余县(市、区)都完成了部分县、乡、村道路侧绿化。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农村公路适宜绿化里程10576公里,已绿化9501公里,绿化率达89.8%。绿化工作将一条条农村公路变成“景观大道、鲜花大道”,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六是坚持资金筹集多元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在“向上争取、市县配套、镇村筹集、社会捐助、项目整合、银行贷款”的基础上,采取招商引资、BT、PPP模式引进企业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做实“三个举措”,管理好。一是做实群管群养。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构,全市现有农村公路专(兼)职管理养护人员684人,建制村管理养护人员1803人,路政管理人员498人,133个乡(镇、街道)有131个成立了交通管理所。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镇村履职的群管群养格局,深入开展违章搭建、打粮晒场、搭接路口、占路堆放、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活动,实施路政执法巡查常态化,路政管理网格化。二是做实部门联动。公安交警、交通、运政、安监、国土、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建立联合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究道路管理工作,采取固定治超和流动治超相结合的方式,对境内的采石、采砂场进行集中摸底调查,规范经营行为,通过交纳保证金、签订协议书等方式,从源头上整治道路泼洒滴漏、超限超载行为。三是做实宣传引导。制定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发放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悬挂横幅、举办“爱路护路”主题宣传等形式,不断增强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实现农村公路管养群策群力,营造了政府重视、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有力维护了全市道路的安全畅通。
        
         ——建立“三个机制”,养护好。一是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县、乡、村三级联管责任机制,严格执行管养工作一季度一检查、一考核、一兑现、一通报机制;每年创建一批“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严格考核评比授牌;推进管理养护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安全、便捷、舒适出行需求与公路养护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难题。二是建立示范路创建考核机制。持续开展示范路创建活动,每年用市补资金调动各县打造养护文明示范路。从2013年至2018年,全市累计打造示范路476条4580公里,示范乡镇35个,共投入市补资金4922万元。示范路建设,让一条条农村公路变成“景观大道、鲜花大道”,对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森林城市”创建、乡村旅游、振兴乡村战略都起到了强劲的助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多方筹资,配置养护设备,使我市农村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步入良性积累发展态势随着通乡和通行政村硬化项目的实施,沥青水泥路里程迅速增长,配置小修养护设备和应急抢险设备势在必行,探索机械化养护刻不容缓。近两年来,我市筹资800多万元补助各县购置了智能沥青洒布车、碎石撒布机、沥青加温储油罐、装载机、同步碎石封层车、挖机、小型货车等养护设备,提高机械化养护水平和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实现“三个覆盖”,服务好。一是实现行业管理全覆盖。全市客运、货运驾驶从业人员实现安全教育、预防性教育、继续教育全覆盖。全市9座以上班线客车、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动态监管系统、LED显示屏和服务监督卡实现全覆盖,始终保持对农村客运市场整治和打击非法运营的高压态势。围绕客运安全等疑难问题开展攻关活动,云南曲靖交通集团陆良分公司“知心”QC小组开发互动式安全教育新模式,荣获“2015年度全国交通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优秀奖”等荣誉。二是实现城乡客运全覆盖。全市开通农村客运线路702条,拥有农村客运车辆3827辆39024个客位,农村客运日均发班次 7299 个,日均运送旅客6.36万人次,年平均客运利用率90.54%;135个乡(镇)通班车率达100%,1615个村委会(社区)有1398个开通班车,行政村通班车率86.56%;建成农村客运站810个(等级客运站 89个、招呼站 721 个);全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评价为AAA级,AAA级及以上的县(市、区)占88.89%;有序淘汰农村客运车辆,逐步更换新能源公交车,加快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步伐。三是实现物流网络全覆盖。全市县级、乡镇营业网点覆盖率达100%,村级便民站点覆盖率达100%,逐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客运、物流网络。
         ——做到“三个结合”,发展好。一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加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造公益性岗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护路员、保洁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四好农村路”创建的积极性。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自然村通硬化路问题,打通农村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陆良县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68万亩、标准化玉米种子生产示范区5.66万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个,带动6120户贫困户发展,转移输出就业2907人次,贫困农户收入普遍提高,帮助1324户486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二是与高原特色农业相结合。“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努力把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聚集产业要素,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三是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紧盯“干线公路等级化、农村公路升级化、客运枢纽网络化、旅游线路精品化”的目标,将旅游公路列入《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融合地方文化和旅游元素,开发“景观大道”“旅游公路”,不断拓展城市、乡村发展空间,激发市场活力。各地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实施公路建设项目,突破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高品质开发“旅游路”,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增强经济活力。
       风正帆悬,昂扬前行。曲靖市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年,曲靖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保基本、强服务、惠民生、促发展”总方针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农村公路发展瓶颈,全力加快在建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坚持共建共治、群众参与,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构建城乡“客运+物流”一体化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整体效能和经济效益,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新贡献。【王化宇 薛超 王廷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