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8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意见稿由包括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农林业、水利、煤炭、电力等42类鼓励类、16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而淘汰类则涉及18项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12项落后产品。
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装备、产品、行业。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禁止新建扩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本次修订的导向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顺应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大力破除无效供给。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19年4月8日至2019年5月7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对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鼓励类49项,具体如下:
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
2、海洋环境保护及科学开发、海洋生态修复
3、微咸水、苦咸水、劣质水、海水的开发利用及海水淡化 综合利用工程
4、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开发与利用
5、区域性废旧汽车、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旧船舶、废钢铁、废旧木材等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
6、流出物辐射环境监测技术工程
7、环境监测体系工程
8、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及含重金属废物安全处置技术设备开发制造及处置中心建设;放射性废物、核设施退役工程安全 处置技术设备开发制造及处置中心建设
9、流动污染源(机车、船舶、汽车等)监测与防治技术
10、城市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应用
11、电网、信息系统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
12、削减和控制二恶英排放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1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类产品的替代品开发与应用
14、废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类产品处置技术开发与应用
15、“三废”综合利用与治理技术、装备和工程
16、“三废”处理用生物菌种和添加剂开发与生产
17、含汞废物的汞回收处理技术、含汞产品的替代品开发与应用
18、废水零排放,重复用水技术应用
19、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与再生技术开发
20、城镇垃圾、污泥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21、废物填埋防渗技术与材料
22、新型水处理药剂开发与生产
23、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
24、高效、节能采矿、选矿技术(药剂)
25、鼓励推广共生、伴生矿产资源中有价元素的分离及综合利用技术
26、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开发及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
27、尾矿、废渣等资源综合利用及配套装备制造
28、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
29、废旧木材、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印刷电路板、废旧电 池、废旧船舶、废旧农机、废塑料、废(碎)玻璃、废橡胶、废弃油脂等废旧物资等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设备开发及应用
30、废旧汽车、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机床产品、农业机械、 船舶等废旧机电产品及零部件再利用、再制造,墨盒、有机光导鼓的再制造(再填充),退役民用大型飞机及发动机、零部件拆解、再利用、再制造
31、综合利用技术设备:4000 马力以上废钢破碎生产线;废塑料复合材料回收处理成套装备(回收率 95%以上);轻烃类石化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技术装备(发电、制油、 沼气);硫回收装备(低温克劳斯法)
32、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3、削减和控制重金属排放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34、工业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35、有毒、有机废气、恶臭高效处理技术
36、高效、节能、环保采选矿技术
37、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
38、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及设施建设
39、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装备
40、冰蓄冷技术及其成套设备制造
41、电动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梯级利用、再生利用等,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装备:自动化拆解技术装备;自动化快速分选成组技术装备;电池剩余寿命及一致性评估技术 装备;残余价值评估技术装备;梯次利用技术装备;正极、负极、 隔膜、电解液高效再生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
42、废弃木质材料回收工程
43、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工程
44、垃圾分类技术、设备
45、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46、挥发性有机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末端治理及监测技术
47、废硫酸裂解回收技术
48、工业副产盐资源化利用
49、离子型稀土原矿绿色高效浸萃一体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