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2018年曲靖市主要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

2019-03-05 15:01:25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曲靖市继续实施“百千万”畜牧示范工程建设,携手广东温氏,创新“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项目支撑”模式发展生猪产业,推动了畜牧养殖方式的转变,优化了养殖结构,提升了养殖质量,全年生猪生产总体平稳,家禽、牛羊发展态势较好。受环保政策、非洲猪瘟及市场因素影响,生猪价格虽呈现一定起伏,但养殖利益平稳,养殖户心态稳定,积极性较高,总体形势好于上年同期。
 
  一、2018年畜牧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生猪生产稳中有增。今年生猪生产虽然受到环保、非洲猪瘟及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但生产仍然呈现稳定发展势头,市场供应趋于平稳。据统计局全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数据已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进行了修订):一是生猪出栏小幅增长,全年生猪出栏995.64万头,同比增长3.0%,猪肉产量84.83万吨,同比增长3.1%;二是由于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曲靖本市的生猪调出受限,加上价格的影响,生猪存栏也小幅增长,年末生猪存栏664.11万头,同比增长1.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8.05万头,同比增长0.9%,猪群比为10.25%,在合理范围以内。实现产值209.2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为67.32%。
 
  (二)牛羊生产稳中提升。受牛羊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以及在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下,牛羊养殖积极性较高,规模养殖发展加快,牛羊生产持保持稳中提升。2018年,全市牛出栏60.31万头,同比增长3.1%;牛肉产量8.58万吨,同比增长3.7%;由于麒麟区减少奶牛的养殖,全市牛奶产量2.34万吨,同比下降4.0%;年底牛存栏117.53万头,同比增长1.4%。全市羊出栏263.3万只,同比增长3.6%;羊肉产量5.39万吨,同比增长3.9%;年末羊存栏270.75万只,同比增长1.5%。牛羊实现产值71.77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为23.09%。
 
  (三)家禽生产平稳增长。2018年全市家禽出栏2640.71万只,同比增长3.6%,禽肉产量6.07万吨,同比增长3.3%,禽蛋产量3.48万吨,同比增长3.3%。年底家禽存栏1276.76万只,同比增长2.7%。实现产值19.03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为6.12%。
 
  (四)畜禽养殖集约化程度提升。2018年,曲靖市畜牧业在广东温氏集团公司的带动下,生产能力不断加强、主要畜禽饲养规模持续扩大,大型畜禽养殖规模户保持平稳发展。受环保影响,中小型规模户数量减少,畜禽养殖继续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生猪养殖为例,曲靖生猪养殖呈现散养户逐步退出,中小规模户减少,大规模养殖户平稳增长的趋势。
 
  二、市场价格情况
 
  (一)生猪价格回落。据对全市8个生猪调出大县监测数据显示,肥猪出栏价格第1-7周保持在15.33-15.07元/公斤后开始持续回落,至6月第二周降到11.07元/公斤,下降28%,而后缓慢回升到10月第三周14.4元/公斤,上升30%,然后又回落至年底的13.62元/公斤,下降5.4%;仔猪销售价格从1-10周保持在25.68-25.18元/公斤后,持续回落至7月第二周的19.63元/公斤,之后缓慢回升至10月第四周21.70元/公斤,再缓慢回落至年底的19.58元/公斤。2018年底,仔猪销售价格为19.58元/公斤,同比下降21.30%。虽然养殖主饲料玉米价格同比增长9.27%,但由于猪粮比自2018年1-7周保持在7.51:1-7.28:1后,连跌至6月第二周的5.15:1,后逐步回升,至10月份全市猪粮比达6.89:1,2018年年底的猪粮比为6.08:1。2018年生猪养殖从5月第四周至8月第一周猪粮比低于5.5:1,其余时间一直处于小有盈利的状态。据初步推算,当前生猪养殖继续保持一定效益水平,养殖户平均出栏一头100公斤左右的自繁自养肥猪盈利100元左右,养猪效益趋于合理。从全年仔猪、肥猪价格走势来看,基本处在匹配区间,生产属于正常发展态势。
 
  (二)牛羊价格居高不下。近年来,曲靖牛羊肉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年初,牛羊肉价格分别为71.74元/公斤、77.20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0.96%、1.21%;年末,牛羊肉价格分别为71.51元/公斤、77.54元/公斤,牛肉价格同比下降0.08%,羊肉价格同比增长0.34%。牛羊养殖效益保持一定 水平。据调查,购买架子牛育肥,一头牛可盈利4000元左右。一只山羊约盈利500元。
 
  (三)家禽价格运行平稳。2018年活鸡出栏价格呈现出三个阶段:1-7周为价格增长阶段,价格从18.16元/公斤升至18.63元/公斤;8-21周为价格回落阶段,价格从18.44元/公斤下降至17.41元/公斤,价格同比都呈下降趋势;22-52周价格为回升阶段,价格从17.43元/公斤回升至年底的19.80元/公斤,价格同比都呈增长趋势;鸡蛋价格也呈现出三个阶段:1-18周保持在10-11元/公斤之间,19-31周下降到9-10元/公斤之间,32-52周价格由10.06元/公斤缓慢回升至年底的11.22元/公斤。12月底,鸡蛋11.22元/公斤,同比增长7.57%,活鸡19.18元/公斤,同比增长5.79%。
 
  三、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畜禽养殖成本逐年增加,养殖效益难以保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散养户不断退出,规模户养殖比例逐渐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成为未来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散户采用自家剩余粮食进行养殖不同,规模生产需要购买大量的玉米、豆粕及麦麸等饲料。近年来各类饲料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加之人工成本、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不断增长,拉动畜牧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养猪利益难以保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高,疫病防治难度加大。食品安全是关乎百姓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这对畜禽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养殖户却因为自身技术手段与资金投入的制约,对疫病防治认识不到位、程序不合理、随意性较强;而设在镇(街道)服务的畜牧兽医站由于设施设备、人员力量等原因,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产发展要求,难免在疫病控制上出现问题。近年来,畜禽疫病问题频发,制约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养殖户缺少定价权。生猪产业链一般分为饲养、贩运、屠宰、批发和零售等五个大环节,当前饲料和其他环节的利润相比较低,各环节利益分配相对失衡。大都普遍认为饲养的不如贩运的,贩运的不如屠宰的,屠宰的不如卖肉的。
 
  四、几点建议
 
  (一)加快生态循环模式。大力落实党的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新农村的精神,鼓励建立“猪—沼—菜(果、林)”的立体循环种养系统,将粪便通过干湿分离,干粪制作有机肥,适量施入田中,改良土壤,实现增产增收;液尿进入沼气池发酵、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循环用于冲洗猪舍,也可以用于灌溉蔬菜、水果、林木等。有效减少养殖场(户)投入,增加养殖收入,同时降低畜禽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还山川于更多的绿色。
 
  (二)建立科学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监测、防疫体制,准确反映市场动态、走势以及畜禽产品质量情况;有关部门应不断强化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合力,定期或不定期联合发布畜牧业发展核心指标的监测结果和市场监测报告,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主要畜禽生产、销售和安全的调控、监管作用,确保消费者餐桌安全。
 
  (三)规范市场流通环节。针对目前生猪产业链存在的问题,简化生猪流通环节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建议加强企业联合,抱团发展。把每个企业组合起来,成为大产业的一份子,扩大产业链条,提高产品价值,形成专业化生产,发展成为产、供、销一条龙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