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幵展以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林下经济开发和林业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培育典型、示范引领等举措,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造就了“金山银山”,达到了生态受保护,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目标,逐步实现了山头绿起来、林地活起来、林农富起来,改革成效显著。
明晰产权,盘活森林资源
马龙全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确权林地35995宗120.03万亩,确权率99.9%,集体林均山到户率88.1%,发放林权证23321本22839户。林改后,积极开展集体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业务,农户手中的森林资源资产变成了活的资金,农户融资渠道少、融资难、抵押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全区林权流转132户185 宗20352.83亩,流转金额3564.93 万元。林权抵押登记12375.9亩,发放贷款5103.29万元。
植绿护林,生态得到保护
林改后,农户成了山林真正的主人,广大林农造林、护林积极性高涨,“把山当地耕,把树当菜种”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出现了 “争山争苗” 造林的喜人景象。2012至2017年,马龙全区新增造林面积10.59万亩, 封山育林32.5万亩,森林抚育8.6 万亩,低效林改造3.5万亩。区、乡 镇、村三级建“党员林” “共青林” “巾帼林”“双拥林”33块,义务植树586.72万余株。以村旁、路旁、水旁、宅旁为重点,见缝插绿,扩绿增绿,结合美丽宜居乡村等工程,绿化村庄210个,绿化道路986公里,绿化水系152公里。森林面积由2006年的616601公顷,增加到2016年的68724.6公顷,净增7058.5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06年的38.56%提高到42.97%。活立木总蓄积量238.2万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105.4万立方米,増幅79.32%。同时,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2013至2017年,马龙全区依法查处各类林业案件987起,没收各类木材20.5立方米、野生树木120株,罚款250.93万元。
发展林下经济,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马龙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通过林下种植、养殖和野生菌开发利用等多种经营,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产业之路。农户采用果树与牧草、绿肥套种;林下种药;林內空地围栏养黑山羊、鸡、鸭;树下搭棚培养食用菌等模式,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收入大幅增加。通泉街道大海哨村小组林改到户后,采取树种更替和结构调整两种方式,在稀疏的针叶林间种植泡核桃10500亩,提高了林地的经济效率,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马鸣乡大麦地村民小组耿建锋,在自家承包的林地里以原生的松林为支撑拉起大网,网内放养野鸡,并用自家种的玉米饲喂,保证了野鸡内在的生态品质。在养好野鸡的同时,他还发展立体种植,在山沟里种上速生竹子,为斑鸠、鹧鸪养殖创造更为适宜的野外环境。依靠生态发展特色养殖,耿建锋成为林改后在林下养殖的带头人,实现了“靠山吃山”的增收愿望。通过以短养长的立体种养殖,弥补了发展林业周期长的缺陷,加快了林下资源开发步伐,使林下养殖种植合理循环利用,促进了林产业畜禽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马龙全区直接参与林下资源开发的农户达18500多户,占农户总数的39.7%;鸡枞、松茸、干巴菌、牛肝菌等野生菌类年产量1500多吨,年产值约6000余万元野生药材、杨梅、棠梨花、松香、栓皮等年产值约460万元;梅花鹿、野猪、森林鸡、黑山羊等特色林下养殖年产值近6000万元。2016年生产核桃117.6吨,板栗167.7吨,花椒62吨,林业产值6280万元,林业增加值3686万元。
森林旅游开发,群众致富新亮点
林改后,马龙区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独特的地理环境,紧紧围绕“森林马龙 天然氧吧”品牌,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历史文化挖掘为灵魂,以农家乐和民俗民情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农家果园采摘、野生菌拾趣、徒步登山、农家菜肴、农村风俗展示等项目,森林庄园、特色旅游村、农家客栈、农家餐馆正蓬勃发展,形成了特有的林业乡村旅游景观。马过河镇河边村林改后65户人家“靠山吃山”发展农家乐,挖掘马过河景区观光、马过河风味餐饮和农家小院怡情、休闲、垂钓、登山等项目,每逢周末前来休闲度假的城里人络绎不绝,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马鸣乡小桥河村林改后大力发展林果采摘经济,村庄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生态环境优美。农户种植的藤梨、冬桃、杏子、樱桃等水果,还在树上就被城里人一摘而空,村民们真正尝到了林改的甜头。
目前,马龙全区已建成龙腾庄园、红石庄园、五丰庄园、石斛庄园和山之味生态旅游度假庄园等10余个特色种养殖观光庄园以及小密得、咨卡、扯度生态走廊等乡村旅游项目。全区年接待游客130.05万人(次),带动农家乐、餐馆等生意火爆,歪苹果、咨卡泡缸酒等农特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1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