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宣威:创新推进棚户区改造 居住品质将大提升

2018-04-13 15:46:07   来源:宣威市政府门户网   

幸福城旁的如意湖如今水清岸绿

近年来,宣威将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强力推进,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让更多居民有机会筑梦幸福之家。

2017年开始棚户区改造以来,宣威市启动西河片区棚户区改造及完善东门海子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占地面积430亩,被拆迁户3426户,拆迁面积36万平方米。

一个个棚户区住户告别旧房屋开启新生活。暖心、舒心、安心,正在敲开更多家庭的“幸福房门”。

深入一步 温暖一度

80岁老人袁明清和他78岁的妻子计划于今年搬入如意湖畔政府以购代建置换房,老两口一谈起这件事喜不自禁。“以前我们一直住在没拆迁的老旧房里面,日子苦啊!”袁明清说,不仅环境卫生差,还很潮湿,采光也不好,出门很不方便。早就退休的老两口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可以离开破败的棚户区住上新房子。

破解征收之困,改造工作从困难到容易

城市房屋征收是棚户区改造的第一步,但正因为这项工程涉及赔偿的问题,牵动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何规范征收行为也成为宣威推进棚户区改造的“重头戏”。

征收的关键词是依法。做好征收工作要以保障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依法推进征收程序,确保征收依法依规。据悉,宣威市积极完善《宣威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宣威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形成标准化征收工作制度体系,推动征收工作为棚户区改造保驾护航。

“征收工作还必须坚持惠民的原则。”在这样的理念下,宣威市一方面积极完善区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对住宅项目提前搬迁奖作出调整,确保政策更加惠民,另一方面还坚持热心、耐心、细心、用心、真心“五心”服务工作法,做到用真情打动被征收人。

“棚户区改造是群众期盼、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城市棚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法是前提,惠民是原则,此外征收工作还应讲求公开、公正。

近年来,宣威市将征收信息面向老百姓全面公开。房屋情况如何,政策怎么样,工作流程是怎样的,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全部公示。同时所有的补偿安置结果也要上墙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而减少矛盾使拆迁更加公平。

实干一处 润泽一城

西河河道两岸有违法建筑,河水污染严重,河床萎缩、污泥堆积。一到夏天,河水更是发黑发臭,味道刺鼻难闻,住在附近的居民往往连窗户都不敢打开。

这是近年西河片区西河的真实写照。随着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深入推进,这些现状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缓解环境之扰,老百姓从“揪心”到“暖心”

棚户区改造不是单独的一项工作,它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

宣威棚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棚户区改造不能局限于把“旧房”变“新房”,更为重要的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同时提升城市品位,让城市“脱胎换骨”。

西河的综合治理让棚户区改造西河片区工作与城市生态修复“同频共振”,大大改善了西河周边的居住环境,也促进了宣威城市品质的提升。

解决发展之困,聚力联动从“建房”到“筑城”

东门海子城市综合体是宣威市联动展开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典型。逐步破解了棚户区改造瓶颈,也解决了宣威城市功能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升级的“发展之困”。

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建设要实现统筹发展、同步推进。为此,宣威创新实施推进“三个结合”路径,做到既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又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打开了城市发展新局面。

一方面,棚改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实现了新旧城区融合发展。

为带动新旧城区融合发展,宣威充分发挥房地产招商引资作用,对棚户区出让地块进行包装策划,力争招大商、招优商,通过引进优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产业项目,带动棚户区和周边城市形象提升以及配套设施改善,真正做到新旧城的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棚改与交通建设也结合起来,相关政策得到了活用。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缺的现状,宣威充分发挥棚户区改造的政策优势,把基础设施项目的打通双龙路、榕昌路、东山路等断头路工程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总体打包,争取棚户区改造政策资金,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宣威还坚持棚改与“城市双修”结合,居住品质实现了大幅提升。

如今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也融入棚户区改造中。该区对修缮加固类改造项目进行房屋拆除的地块,用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

城市建设惠民生,规范有序、和谐平稳的棚户区改造正在宣威幸福进行,越来越多棚户区居民得到实惠。宣威,这座备受瞩目的城市正阔步向前,发展成为一座宜居之城。(文/图 沈立瑞 徐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