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陆良县抓实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2018-03-15 17:25:02   来源:   

   2018年以来,县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早”字,统筹安排,抓实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为全年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春耕备耕任务“早安排”。2018年,我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87.9万亩。一是计划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9.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52.9%;总产量计划稳定在3.8亿公斤。其中,小春粮食作物计划种植30.4万亩(小麦1.8万亩、大麦4.6万亩、蚕豆8万亩、冬马铃薯13万亩、冬杂粮3万亩),计划实现产量7700万公斤;大春粮食作物播种51万亩(水稻12.5万亩、玉米24.5万亩、马铃薯11.5万亩、杂粮1.5万亩、大豆1万亩),计划实现产量24500万公斤;晚秋粮食播种18万亩(秋马铃薯17万亩、秋荞0.6万亩、秋豆类0.4万亩),计划产量5900万公斤。二是计划完成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8.5万亩,产量121.69万吨。其中,种植蔬菜60万亩,产量102万吨;种植水果5.5万亩,产量12.1万吨;种植中药材0.9万亩,产量0.6万吨;油菜1.4万亩,产量0.2万吨;种植花卉0.4万亩;青贮饲料玉米4.5万亩,产量9万吨;鲜食玉米1.8万亩,产量2.7万吨;绿肥14万亩。
     小春中耕管理“早到位”。小春作物目前进入越冬生长期,为保证小春作物生产安全,一是安排农技人员深入到农户、田间地头、察看作物生长情况,开展苗情调查等活动,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二是加强病虫监测,植保植检站及时安排技术人员分别到各乡镇查看小春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通过汇总调查情况,分析下阶段病虫发生趋势,立即融合2万元的应急防治农药资金,购买农药特福力(22%氟啶虫胺腈悬乳剂)悬浮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小春作物蚜虫和蚕豆叶斑病、小麦锈病,以此在3月带动并掀起全县小春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高潮。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三是强化科技措施推广,抢抓节令适时播种,适时指导农民积极主动落实避灾抗灾措施,抓实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控等中耕管理,提升苗情转化升级。
     春耕备耕物资“早准备”。全县大春粮食作物计划用种量2612.5万公斤左右。其中,玉米种子50万公斤(主推品种路单8号、路单3号、宣黄单8号、陆玉4号等)、水稻种子25万公斤(主要品种有楚粳28、29号、云粳系列、陆育4号、滇杂34号)、大豆杂粮种子7.5万公斤、马铃薯种子2530万公斤(主要品种有丽薯6号、合作88号)。据初步统计,目前各类种子库存就位2614.5万公斤,就位率达到100.07%。其中,水稻种子就位25万公斤,玉米种子就位52万公斤,马铃薯种子就位2530万公斤,大豆杂粮种子7.5万公斤;全县春耕生产化肥需求量为35320吨左右,目前县供销社化肥库存就位35035吨,占需求量的99.19%;农药计划用量为178.6吨,库存就位105吨,占需求量的58%;农膜计划用量为2025吨,库存就位1926吨,占需求量的95%。余缺物资正在陆续调入。据市场调查,今年农资价格有所上涨,但货源充足,完全能满足全县农业生产需求。
     农业科技培训“早落实”。及早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推广中心、植保站等农技推广部门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帮助指导农民计划春耕生产;利用冬闲时间加大马铃薯、水稻、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科技技术的培训力度;由农技站积极组织全县农机具检修工作,确保春耕生产前全部完成。
     基础设施项目“早推进”。今年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建设20833亩高稳产粮田,项目总投资3125.00万元,分布在4个乡镇5个片区实施。其中,小百户镇兴仁村委会1667亩、小百户居委会4167亩,大莫古新村村委会8333亩,马街镇庄上和杜旗堡村委会5083亩,三岔河镇沙沟和大嘴子村委会1583 亩。目前项目各片区完成放线工作进入施工阶段,小百户镇兴仁和小百户片区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50%;大莫古镇新村片区完成全部工程量的60%,马街镇庄上片区完成全部工程量的60%、杜旗堡片区完成全部工程量的90%,三岔河镇沙沟、大咀子片区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10%。全部建设任务计划2018年4月30日前完成,建成后基本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的要求,可实现年种植优质粮食面积4.1666万亩(复种规模),实行水稻(玉米、大春马铃薯)-蚕豆(小春马铃薯)的种植模式,可年增产粮食2032.8吨(马铃薯按1比5折原粮),可增加农业产值918.8万元,增粮和经济效益显著。
 
              陆良县农业局发展计划科         徐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