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师宗县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时刻,也是师宗经济社会发展砥砺前行和奋进的五年。师宗县委、县政府同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紧扣民生发展主题,以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以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千方百计增加教育、医疗、交通、水利等方面的投入,人民群众的住房、就学、就医、出行等方面得到极大改善。民生事业交出漂亮“答卷”,“民生树”绽放“幸福花”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一、脱贫攻坚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社会保障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思路,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力促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近年来,累计减贫3.56万人,2016年整合各类资金34.2亿元,组织实施龙庆、雄壁2个贫困乡(镇)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保太、豆温等27个贫困行政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6585户24065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今年将完成大同、彩云2个贫困乡(镇、街道)、18个贫困行政村,7496户29024人脱贫出列,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努力实现贫困县摘帽。今年截至目前,已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近6亿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师宗县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精准开出产业“良方”,取得“脱贫真经”。龙庆乡团坡乐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圆了安居梦后,乡党委政府在每家每户房顶上建起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所发的电卖给供电公司,能稳定为每年每户群众带来3000余元的经济收入。彩云镇羊格村组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每户贫困户以申请获得的1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金入股,每年户均可增收6000元。目前,全县已在贫困地区发展薏仁8.5万亩、柑橘1.4万亩、蔬菜基地1.3万亩,140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养猪,500余户养羊,600余户养牛。
二、教育医疗持续改善让就医就学舒心顺心
2014年以前,医疗卫生设施滞后,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是群众的普遍反映。一些不是很复杂、很严重的病要么上曲靖、跑昆明或到罗平、泸西等周边县,往往车旅费、食宿费超过医药费,还“舟车劳顿”,群众无法就近就便享有基本公共医疗服务。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师宗县对县医院进行“大手术”,促成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一院下派14名专家坐诊,新开设新生儿科、神经内科、血透科等,相继开展了脊柱畸形矫形融合固定术、全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等19项新业务,填补了医院16项空白。让患者不出县即能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今年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有病床800余张,停车位500余个的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使医院从软件和硬件等方面都得到质的提升,群众就医条件和环境极大改善。同时,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进展顺利。近五年来改扩建乡镇卫生院6个,新建村级卫生室31个。完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10校,新建校舍27.15万平方米,全部排除D级危房17.6万平方米。村级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三通两平台”,一次性配齐了164所义务段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全面改善49个贫困村小学办学条件。投资1.7亿元,占地159亩,建筑总面积6.64万平方米,可容纳72个教学班,3600个学生的新二中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大额班、入学难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三、交通水利让群众生活提质增效
2013年以来,师宗县以“五网”建设为重点,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6.66亿元,专项建设基金6.82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4.02亿元,实施了838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改善农村公路1221公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342.029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行政村道路100%硬化,并力争年内5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如今从师宗出发,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2小时即可到达省会昆明及市政府驻地曲靖,半小时即可到达相邻的泸西、罗平、陆良等。“半小时经济圈”、“1小时经济圈”、“2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让说走就走的出行更加高效便捷。
同期,完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37221件,解决了16.2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小务龙水库,溜子田水库至小跑午引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高效推进阿宜格水库、花脸岩水库、五洛河河道治理、珠江流域南盘江师宗段防洪综合治理等工程,启动天生桥水库工程建设等。2012年完成投资近2000万元实施万人饮水工程解决“干龙庆”全乡60%以上群众(9个村委会43个村民小组1.5万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群众告别了“十里八里挑一担,全家老少喝三天”的历史。(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