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麒麟区:脱贫攻坚出新招 贫困群众得实惠

2018-01-12 11:33:33   来源:   

珠江网讯(通讯员 邓伟明 杨懿 )麒麟区属扶贫开发非贫困县,2017年末,有茨营镇一个贫困镇,东山镇石头寨、转长河、撒基格村委会,三宝街道长坡村委会,潇湘街道沙坝村委会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31户12557人,2014年—2016年已脱贫1469户5382人,2017年计划脱贫退出586户2097人,未脱贫1576户5078人。该区2017年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将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强化精准保障,创新帮扶模式,探索出一条政府、市场、党群、金融互促互动,资金、贫困户、能人、产业互跟互走的产业扶贫路径。

政府引导让产业跟着政策走

麒麟区从制定产业扶贫规划入手,与改革试点对接,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落户麒麟区为契机,在茨营镇建“个十百千万”农业产业目标体系,建一个田园综合体、十个产业项目、百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千人致富就业、吸引百万游客休闲观光;建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围绕种蔬菜、蚕桑、烤烟“三片叶子”,开灯盏花、荷花、牡丹花“三朵花”,结葡萄、蓝莓、猕猴桃“三个果”,养猪、羊、鸡“三畜禽”,把麒麟建成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南方蓝莓之都、猕猴桃生态长廊和特色养殖基地。与贫困对象对接,针对不同村情和群众脱贫意愿,制定产业扶贫规划,让群众“点菜”,政府帮忙“买单”,安排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项目,对产业扶贫户进行政策资金帮扶;针对计划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户均3000元的标准进行到户扶持,按照人均1000元标准安排产业扶持资金,保证每个贫困村、贫困户至少有一个产业扶贫菜单项目,让脱贫有实体经济支撑。与目标任务对接,成立产业扶贫小组,围绕一个贫困镇和5个贫困村,明确产业扶贫时间表,分年度确定产业脱贫任务。

市场为主体让能人跟着产业走

麒麟区从园区、企业、品牌三个方面发力,培育壮大产业扶贫市场主体,引导贫困户加入特色产业发展。在茨营镇打造外销蔬菜产业园区、蚕桑产业园区、猕猴桃产业园区、富硒梨产业园区、特色淡水养殖基地、食用菌培育基地、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四区三基地”。在其他贫困村,围绕“三花、三叶、三果”九大高原特色农业布局,推进越州联想佳沃蓝莓基地、麒麟水乡荷花精品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全区已发展现代农业园区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8个。茨营镇引进绿联、乐颐、唐生、绿源等龙头企业,发展蔬菜、猕猴桃、灯盏花等特色产业种植6800亩,带动186名贫困人口务工。联农共创专业合作社主动对接51户贫困户,通过资产性收益扶贫模式,与农户合作联动、投资收益拉动和就地务工带动。对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每个单品2万至5万元的奖励。截至目前,全区72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获得有机产品认证3个、绿色农产品认证1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0个;还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6个、云南著名商标11个。

密切党群关系让贫困户跟着能人走

麒麟区开展党建脱贫双推进活动,让贫困对象“有人带、有人帮、有人扶”“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农户”扶持党员带头人、党员致富能人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创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就业和投资入股等带动贫困户增收。截至目前,已成立各类产业党支部31个;茨营镇在蔬菜、特色庄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中组建17个产业链党组织,培养贫困村党员致富带头人253人,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开展党政机关联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群众、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的“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区直90个挂包单位、54名处级领导、3538名干部职工“挂包帮”贫困村、贫困户。

用金融撬动让资金跟着贫困户走

麒麟区在资金整合上做文章,疏通涉农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三条渠道”统筹使用。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对全区涉农项目及非农项目、上级安排及本级安排、当年安排及结转资金、存量资金及增量资金,做到应统尽统,集中财力办实事。2017年全区通过整合各类资金2.27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实行“5万元以内无担保、无抵押、全贴息”扶贫信贷支持,贷款期限3年。截至2017年12月,已为257户有发展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162万元。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林权等作价入股参与经营活动,提高农村资源资产市场化程度盘活存量资源;采取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引导贫困户承包土地依法有序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流转,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产业扶贫,推动“农村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