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
2018-11-20 09:37:40 来源:
罗平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宗教活动场所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
一是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活动。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工作中,各机关单位高度重视,健全机制,做到认识、措施、落实“三到位”,并围绕主题,搭建载体,抓好“五结合”(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与开展“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与平安建设工作结合,与创建文明单位结合,与扶贫“挂包帮”活动结合),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效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推进创建目标的如期实现,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让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暗香永留”,让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开遍校园,体现了罗平县的民族特色。
三是因地制宜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镇活动。罗平县围绕“因地制宜、挖掘潜力、突出特色”的宗旨,以云南省实施示范区建设“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村)”、“民族特色乡镇(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为抓手,兑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承诺,扎实开展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进乡镇(村)及“挂包帮、转走访”工作。2013年来,共争取民族专项资金19618.26万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1个、民族特色乡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2个、民族特色村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个。
四是突出示范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活动。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县各社区示范创建工作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帮扶服务”为主线,把“少数民族之家”建到社区,设立少数民族服务窗口、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图书室,扎实开展城市民族工作。通过组织社区各族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娱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营造了社区和谐发展、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服务人性化、干群心贴心的氛围,让社区成为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罗平县罗雄街道西关社区和腊山街道新村社区2个社区被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五是打造特色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活动。罗平县各企业根据国家民委、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民族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贯彻落实民族企业民贸民品等优惠扶贫政策,以“发展壮大民族企业,打造民族特色经济”为奋斗目标,以维护各族职工合法权益为工作重点,把打造良好企业品牌形象和帮助各族群众就业增收相结合,让民族文化融入企业内涵,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一个民族都不少的全面小康社会。
六是全面覆盖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罗平县坚持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宗教管理机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发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佛光之家”、“慈善周”等活动资助各族困难群众,在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结合,全县已登记备案的24处宗教活动场所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