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关于市政协五届 一次会议第262号提案办理意见的函

2018-11-13 08:55:52   来源:   
A
 公开
曲政函〔2018〕326号
 
 

关于市政协五届

一次会议第262号提案办理意见的函

 
杨卫等6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创新扶贫思路 构建旅游业扶贫试验区的提案》,交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乡村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乡村旅游不仅能够留住乡愁,还能拔掉穷根,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曲靖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极为广泛,所辖9个县(市、区)均有乡村旅游资源分布,拥有乡村旅游资源点近460处。近年来,在云南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大环境下,在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转变的大趋势下,曲靖市委、市政府制定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创建了一批旅游集聚融合发展区。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按照脱贫攻坚要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美丽家园建设,与生态农业相结合,与开发特色餐饮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推动旅游融合示范区建设。扶持发展了一批集餐饮、住宿、垂钓、观光、采摘、娱乐为一体的特色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区,同时也作为乡村旅游扶贫的“试验区”,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有效地带动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目前,全市有省级旅游小镇6个,省级特色旅游村13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14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镇)2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9个,省级旅游扶贫村36个,省级精品庄园11个,市级精品庄园23个,农家乐725家。在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曲靖市的乡村旅游呈现出有序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有序发展
为推动乡村旅游科学有序发展,邀请相关规划专家对全市旅游资源普查,编制《曲靖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曲靖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结合曲靖的实际、各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等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引导乡村旅游产品向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全方位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体验、趣味劳动、文娱节目有机结合,发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品农家菜、干农家活、购农家货、享农家乐”的链条逐步完善;并结合各种民俗表演,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各县(市、区)均相应编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并依据规划内容各地的相关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为更好地挖掘曲靖乡村旅游文化,合理开发旅游项目,建立了曲靖市“民族、民风、民俗、民居、民艺”特色项目库和曲靖市2016-2018年千个重点建设项目库,将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项目列入了项目库中,对列入项目库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和倾斜。下一步将严格依照市县两级规划在项目的审批上严格审批,确保全市乡村旅游有序发展。
二、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加快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
为加强城乡合作互补,推进曲靖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快旅游融合示范区建设步伐,曲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曲靖市“十景百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申报办法》、《关于支持“十景百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在全市创建9个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主要依托景区在未来3-5年打造100个旅游特色村社(农庄),培育旅游市场主体10000户左右,形成一批旅游集聚融合发展区。通过实施“十景百村”旅游融合发展区工程,实现核心旅游景区与周边特色旅游村庄社区在旅游业发展上的地域互应、要素互补、业态互融、利益互动。旅游融合发展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协调和资源品牌化、业态全域化、项目精准化、服务信息化的要求开展,对纳入“十景百村”旅游融合发展区工程的项目将从管理机制、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同时积极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全市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整合全市重要旅游产业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组建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在全市培育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企业,使之成为重大旅游项目投资经营的重要支撑,积极引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引导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合作、资源整合、品牌输出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2017年,9个融合发展示范区内创建了7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1个市级旅游特色村社,发展精品民俗客栈30余家,旅游行业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53座。2018年计划启动创新中国成立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完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2个、3A级3个,创建旅游特色村社10个,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50座。
在今年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会上,进一步明确要突出产业扶贫,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新业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超常规举措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曲发〔2018〕10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紧盯贫困人口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推进乡村旅游扶贫新业态,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以会泽宣威为主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曲发〔2018〕11号)文件,明确要求坚决打好“十大攻坚战”,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到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乡、深度贫困村从事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旅游等,提高脱贫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特色产业覆盖一批、乡村旅游带动一批等,确保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1-2项产业增收项目。2018年,全市扶贫项目中,规划安排了乡村旅游项目42个,涉及农户475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26户),累计投资0.5亿元(其中:中央、省级补助资金0.08亿元,县级自筹资金0.1亿元,整合资金0.23亿元,金融资金0.09亿元)。
下一步,全市各级各部门将进一步根据各地脱贫攻坚进展和旅游发展实际,聚焦具有旅游资源、具备旅游发展条件的贫困地区,积极引导各方扶贫资金、扶贫惠民政策向旅游扶贫项目倾斜,鼓励和支持地方通过多种旅游扶贫途径助力贫困人口脱贫。
三、多措并举,整合资源,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一是以“美丽家园”建设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曲靖乡村旅游发展正处在全市“美丽家园”建设的大好机遇期,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农业、水利、交通运输、扶贫、环保、文化、林业、财政、民政、信贷等有关部门资源和力量,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功能和服务体系。2016年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放100亿元来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等。第一批、第二批基金共20.07亿元已经于2018年3月全部发放完毕,各个项目正有序推进中。积极争取资金进行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目前共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1200万元用于全市三批次8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推动乡村旅游建设。根据国家旅游局推出“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乡村旅游扶贫战略目标,多方争取,认真筛选,申报了36个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特色且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服务交通设施较好的村庄为全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在农业农村部、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活动中,积极争取到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罗平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宣威万松居休闲农业示范企业和虹桥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8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19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
三是发动厕所革命,改善旅游环境。为响应国家旅游局发动的厕所革命,改善旅游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15-2017年,曲靖市旅游、住建、交通、商务、铁路共新建改扩建A级旅游厕所179座,2018年还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厕所103座。在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证。
四是多方式多渠道吸引资本投入乡村旅游建设。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招商力度,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建设,支持探索以协作、参股、合作、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同时,加强引导和扶持,鼓励农民自发联合、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受益,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建设,切实解决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部分资金问题。
四、强化意识,注重生态,确保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针对曲靖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内容比较单一,大批乡村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基层干部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管理混乱等问题。全市加大培训力度,先后组织了三批美丽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村干部参加了国家旅游局针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乡村度假地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有效地强化了基层干部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意识。
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具特色的乡村风光和人文资源,而农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又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在乡村旅游开发上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加强旅游与农村文化的融合,加大保护传统文化及民俗文化的力度,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尤其是那些面临失传的手工技艺、民间舞蹈和音乐等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元素,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乡土性和原真性,营造原汁原味的乡村印象,并在实践中摸索继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使乡村旅游成为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避免了乡村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简单、粗暴地使用,杜绝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保持了乡村旅游发展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9日
(联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六科  联系电话:0874—3117355)
 
 
 
附:《关于创新扶贫思路,构建旅游业扶贫试验区的提案》
2017年,是扶贫工作的攻坚年,我们往贫困地区派出了大量干部进村入户,投入了不少的资金,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地区如果不解决产业可持续发展、稳定增收的问题,扶贫之后又返贫是必然的结果。如何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植入产业?我们认为,贫困地区往往是交通不便、远离城市,没有工业污染,生态环境比较好,民风淳朴的地方,而这正是发展农村旅游业的好地方。通过发展旅游业,把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生态食品变成旅游商品,发展乡村旅游,把贫困地区的农民转化为旅游业的商品生产者、旅游业的服务者,实现扶贫工作、旅游业发展一举两得。
一、在曲靖市的每个县、市、区,选择一到两个乡镇作为旅游业扶贫试验区,实验成功之后,再大面积推开。
二、该项工作应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安排,以扶贫办为主,旅游局配合,资金来源是扶贫资金。
三、优先解决通往扶贫实验区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住房等建设,使之符合乡村旅游的接待条件。
四、鼓励被扶贫农户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绿色加工,提高农特产品的生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