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曲靖市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成效显著

2018-11-02 09:33:00   来源:曲靖市财政局   
    曲靖市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以摆脱贫困为前提,全力抓好麒麟区茨营镇2017年度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实验项目实施。目前, 8个项目16个子项目基本建设完成,投入资金11638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医养结合”,探索农村经济增长新模式
    一是建设城乡医养结合幸福院。整合农村医疗、民政和养老资源,探索“医疗+养老”的农村养老新模式,培育健康养老产业,引入有实力的企业经营,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吸引城里老人下乡疗养,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的新道路,促进了项目区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在10个村(社区)建设幸福餐桌。解决了项目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的问题,实现乡村和谐稳定发展。三是探索“村级农工商贸服务站+高原特色农产品电商超市”模式,构建集网络代购、商业零售、快递分发、产品收购于一体的“电商服务站”,创办农产品加工厂、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配套完善冷链物流等设施,村集体获得每年5%以上分红,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产业融合,促进项目区群众增收
曲靖市在项目建设中,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安置农村劳动力等方式,促进项目区农民持续增收。项目区已建成生态大米示范基地270亩、万亩龙潭河无公害供港蔬菜园区、2000亩现代化蚕桑示范基地、2000亩富硒梨产业园、1000亩猕猴桃产业园。据统计,项目区内已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基地)11个,每年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600余个,临时工岗位6000多个,企业年支付工资达5700万元以上。蚕桑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进一步吸引全国知名企业到项目区投资,加快了茧站、缫丝厂、服装厂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了蚕农种桑养蚕技术,蚕茧价格由2016年的48元/公斤上升至2017年的59元/公斤,蚕农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茨营镇仅蚕桑一项增收900万元以上。
    三、循环发展,保护项目区绿水青山
    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项目区内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项目区生态的保护。一是推广绿色循环农业。茨营镇充分利用大量的桑条、蚕沙,粉碎做食用菌袋基质,同时发展“桑基鱼塘”绿色循环模式,实现蚕桑产业全程循环利用、农业清洁化生产,变废为宝,一次性解决堆放在房前屋后带来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绿水青山良性循环。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结合“七改三清”工作,开展农村生产与生活、种养殖等废排物综合治理,修建污水处理点,安装分户型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建废物集散处理点,加大绿化力度,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推广肥药减量控害、产业循环利用、废物沼气处理等一批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点建设和地膜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全方位保护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助力脱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将项目实施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有力地助推了项目区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由合作社党支部牵头,联系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企业(合作社)打工,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并带动一批贫困户依托产业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利用企业(合作社)的销售平台进行销售,贫困户跟随产业发展步伐,享受产业发展福利,实现党支部辅助“造血”功能,协助解决当地贫困户就业岗位40个,实现党建、脱贫攻坚双推进。二是创建了镇级、村级绿币爱心超市。在项目区的镇村两级,按照“绿色货币、爱心传递”的理念,贫困户、边缘户、普通群众通过参与村组公益活动、绿化美化环境等方式获取积分,到“绿币爱心超市”兑换物品,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脱贫能力。